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比较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哲敏 《理论界》2002,(4):87-87
学生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常常会写出说新闻不是新闻,文学不是文学的东西。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是对新闻与文学的语言特点把握不当,思想上认识较模糊。那么在区分二者的语言特点之前,有必要界定一下什么是新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中一切常用的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述评、来信等;狭义指的是消息。从广义的新闻所包括的各种文体看,不仅涉及到和文学的联系,而且还涉及到和评论的关系,有交叉、有渗透、有借鉴,因而语言特点不  相似文献   

2.
陈寿富 《江淮论坛》2014,(4):157-160
以文学文本为参照,以全媒体语境为论域,从历时性梳理与共时性审视中,透视新闻体裁概念的理论内涵,以区分于新闻文体。新闻体裁是新闻文本的抽象分类,新闻文体是具象呈现的新闻文本话语质态。全媒体视域中,新闻体裁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层级性专业框架,新闻文体是新闻从业者在这一框架下的个性化文本话语实践。厘清新闻体裁概念,有助于新闻事实信息再现过程中的感知、认识与审美。  相似文献   

3.
从东汉中后期至三国前期,文学的文本载体处于简纸并用与转换阶段。纸本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工具,起初只是一种非正式的文本形式,与一些世俗化的娱乐性文本关系更为密切。东汉的崩溃,加速了简纸替换。纸本广阔的写作空间与低廉的制作成本,改变了简册写作的思维方式,缩短了简册写作的构思过程,扩大了文本的容量,使得抒情达意更为直接与自由。纸写文本的正宗地位的确立、文本传播方式的革新,直接展示了文学超越时空的影响力,提升了文学的价值,促进了当时书信体文学的发达,增强了文学的抒情性。文本载体形式的改变引起文体的变化,文体论研究日趋细密,文人知识量的扩大带来用典之风的流行。随着纸本地位的上升,一些娱乐性的世俗文本地位得以提升,而文本形式的转换也导致了传统文本流传的失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博弈理论的非零和概念导入,考察媒体文化给文学创作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提出非零写作的新概念。重点强调非零写作的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文体写作;二是综合媒介与传统写作的特点而创造一种新文体;三是以第三种文化的视野进行创作。作者认为,严峻的问题是纸质书写结束以后,我们今后的文学创作方向将以何种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发表议论经常采用的一种新闻文体。如何创新新闻评论写作思维,使自己的新闻评论有别于其他的新闻评论,是新闻记者在写作新闻评论中致力追求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逆向思维法、递进思维法、辨证思维法和变形思维法四种写作思维方法,以供写作新闻评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关于新闻规律的话题”系列文章中的一篇,旨在对新闻文体的写作规律进行探索。文中将新闻文体的写作规律归纳为:来自现实生活的事实直接进入新闻作品内容的层面,注重选取最佳的切入角度,力图凸现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强调简明性要求。文章结合实例对以上规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文体是陈寅恪唐诗笺证中的核心概念,它的内涵是措辞、体裁或体制和文备众体;在文体革命--中唐古文运动--的背景中,它进而获得历史性释义即文本史;文本史的构成必须依赖于写作行为.因此,陈寅恪的文学史观整体上可以被表述为文本及其写作的历史即文学史.  相似文献   

8.
爱默生的文学创作伦理观强调价值观的信守,主张文学创作应该激发人们思想活动、增长智识才干和提升责任意识。爱默生将“作者的伦理意识”和“作者的人格化书写”作为其文学创作伦理观的核心要旨,前者体现为德性化写作,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和人生命运的深切关怀;后者体现为“以生活存在”为伦理导向的创作思想,以及两种“自我”对话的创作目标。爱默生的文学创作伦理观通过从感性到理性以及“人的存在”的创作过程来凸显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并肯定自我存在的意义,这指明了19世纪美国文学“德性化写作”的基本内涵,为创立具有美国特色的道德文本提供了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罗立桂 《兰州学刊》2005,(5):287-289
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互文性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支持,使得依托于网络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互文性写作的特质,分析目前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写作手法可以发现,互文性写作丰富了文学的创作手段,给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引导,以拨正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提高网络文学的整体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学的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文学发展引人注目的现象,两者有相似之处,在本质上的区别却是明显的。“向内转”体现了文学真正向自身本质特征回归的努力,对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使文学创作更具有主体性和个性。“个人化写作”与“内向化”有某种承续关系,但过于沉溺于现实世界的物欲感受之中,其负面阴影不可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