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2.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沈从文乡土小说是典型的一类,其创作因意识形态几度沉浮,却在西方得到高度认可与传播,继而引发国内重读。中国乡土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树立民族自信,持宽容与理性心态,挖掘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意义。乡土文学海外传播虽有先天局限性,但中国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仍需重视与保留,这既是客观审美需求,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民族差异性正可以彰显乡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激发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乡土”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思考提供了现代启示;他的乡土文本使民间习俗文化与风物传统以及多样的民间生活成为了乡土文学的重要“养料”与“维生素”,完成了乡土中“自然人性”的美学构想,并为历史与文化、乡情与理性、城市与乡村的双重审视的文化母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解答思路。当下乡土文学应该注意当代农村问题、乡村题材的创作与研究,城乡整合中农民的关注与关怀,中国特色的“新现代性”建构以及土地大地的生态追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与地域两个层面审视西部乡土小说 ,透视西部地域四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落 ,即陕西地域文化小说、巴蜀地域文化小说、藏文化乡土小说和回蒙文化乡土小说。着力阐明各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民俗精神 ,以及相互间的艺术整合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乡土作家的咏唱——论贾平凹乡土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是当代有重要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家,在诸多乡土小说中,作家饱含深情地歌赞了乡土神奇、美丽的地域景观,充满执着地张扬着生活在乡土之上的人们健康、优美、高尚的爱情婚姻道德观念与仁义、正直、坚韧、富于血性的侠义行为.  相似文献   

6.
尽管已有人著文批评和嘲讽过近年理论、批评界出现的“新”的泛化和滥用现象,说时下有人只是在旧概念前面加上一个“貌似具有现代意味的形容词或名词”,就随便“组成一个个新概念、新名词”,而在使用这些新概念、新名词时又常常出现语义上的混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使人啼笑皆非”、“莫衷一是”云云,但我还是坚持写下了这个“新”乡土小说论的题目。这并非故意在唱对台戏,而是为了尊重—个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包括乡土小说在内的中国小说创作确实发生了一些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以描写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为主的乡土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许钦文就是当时蜚声文坛的乡土作家之一。鲁迅曾说:“许钦文自命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不过在还未开手来写乡土文学之前,他却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异地去了。”乡土作家大多是自小生长在农村为生活所迫走异路逃异地的知识青年,在陌生的都市文化的隔膜里、落魄的生活处境的孤寂中,心头萦绕着浓郁的乡土之情,在深切感受到的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进步思潮与古老乡村的衰败落后  相似文献   

8.
乡土叙事的现代性转型——论贾平凹的乡土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贾平凹的乡土叙事完成了现代性转型。首先是叙述对象的转变,从新文学传统对时代生活的关注,到立足现代文化哲学、生命哲学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终极文化关怀的追求。其次是作者与叙述者关系的改变和叙事艺术的嬗变。贾平凹乡土叙事的转型,勾勒了新时期乡土叙事变迁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9.
<正>一九三三年夏,沈从文先生就教于山东青岛.一天,他同张兆和先生去崂山风景区游览,他们停下在一条溪边洗手时,见到对岸有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穿着白色孝服在岸边哭着,化了些纸钱,提了些水走了.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在湘西称为“起水”.当家里有长辈断了气,做孝子的便得去近家溪里或井里取些水回去,象征性地在死者眼上或身上抹洗一下,洗去在人世间所沾染的尘垢,好进入西天极乐世界去.  相似文献   

10.
如果对新时期文学作个宏观考察,就不难看到,新时期的小说观念有了新的变化: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成为小说艺术注意的中心;人物的心理的真实轨迹成为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起点。小说从被动“服务”、机械的再现,变为主动的创造和表现。它悖逆于传统写法,不是讲求人物、事件、环境的有机统一和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确性,结构的完整性,而是重在小说视野上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度哲理性的加强。这也就牵动了结构技  相似文献   

11.
李佩甫的乡土小说为20世纪下半叶的中原乡村描绘出一幅幅忠实生动的时代剪影。守望乡土精神,批判传统痼疾,审慎瞻望未来,在对历史与道德二律背反的忧思与疑虑中,既从本土文化中寻求思想资源和生命意义,又义无反顾地投身现代文明,直面乡土的黑暗与颓败,在坚定的探索、扬弃中赢得超越与腾跃。  相似文献   

12.
贺享雍.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当代四川乡土小说作家。他扎根乡土、坚守乡土,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当代农村发展变革和农民生存状态的乡土小说。本文试从山水咏叹调、农村变革的歌赞与审视、人性之“神”与人性之“魔”这三含方面来解读贺享雍的长篇乡土小说书写。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学还处于草创时期,徐玉诺的小说就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注意;被注意的主要之点是在“乡土文学”问题上。王诺曾回忆说:“那时,我也不过是干百热心青年之一吧,仅以粗枝大叶的乡土文艺,写小说写诗歌,反映农村里的矛盾与兵荒马乱的情形,不知怎的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来,三番五次嘱咐孙伏园,给我写信,让我把发表在《晨报副刊》上的二十来篇小说收集出版,并自愿作序。”这段回忆中“不知怎的”四字,很实在,王诺当时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土小说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从祥林嫂、阿Q等典型形象到小二黑、小芹等人物的思想、性格、生活现点的变化,从盛佑亭到新时期的陈焕生等形象,无不反映了中国农民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历史性巨变,但这些形象作为中国农民,他们本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文学推动作用.中国21世纪乡土小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怎样体现为人民服务,为中图的改革开放服务,应是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东北文坛世纪始末的两位优秀女作家 ,萧红和迟子建共同关注着黑土地 ,但其乡土小说在相似之中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创作母题而言 ,萧红倾向于以现代启蒙者身份对乡土进行冷峻的审视与批判 ,迟子建则倾向于对乡土的缅怀 ;就审美风格而言 ,萧红的创作体现出张力之美 ,而迟子建的创作则表现为和谐之美。总而论之 ,萧红的乡土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性 ,而迟子建则有向传统回归的倾向 ,两人各自代表了东北乡土文学的两种不同创作路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台静农的乡土小说置于“五四”时期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以鲁迅和其它乡土小说作家作为参照,进行评价。台静农以其初步的阶级分析观和师承鲁迅先生的小说风格,展现了皖地西北农村小人物命运的多蹇,并对国民劣根性和封建宗法制度罪恶的痛陈和解剖.台静农以其阴冷沉郁的文风和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为早期的乡土文学增添了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是当代颇具影响的乡土小说作家 ,作为一个蛰居现代都市的乡村知识分子 ,浓厚的乡土情结已成为贯穿其全部小说创作的一条重要精神线索。贾平凹小说乡土情结是发展变化的 ,由单纯走向成熟 ,经历了一个欢乐—忧郁—困惑—绝望—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土小说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从祥林嫂、阿Q等典型形象到小二黑、小芹等人物的思想、性格、生活观点的变化,从生佑亭到新时期的陈焕生等形象,无不反映了中国农民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历史性巨变,但这些形象作为中国农民.他们本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文学推动作用.中国21世纪乡土小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怎样体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服务,应是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20.
二十年代乡土作家的创作尽管具有在鲁迅示范和影响下写作的特点,但仍然富有不可忽视的原创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浙东乡土作家群在乡土根性形态、乡土风景潜质以及乡土伦理主体这三方面的探索典型地体现了乡土小说叙事的先锋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