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邵雍的"加一倍法"及莱布尼茨所开创的二进制算法,当是对易卦整体排序的一大推进。然而邵雍和莱氏排序自上而下的计算有悖于规范的二进制算法。依据规范的二进制算法,易卦的"身份认定"应当从初爻到上爻来加倍计算,结果为数值排序。比较两种排序有助于洞察易卦的爻像结构,并为易卦的整体排序奠定基础。邵雍"加一倍法"的另一个贡献是指明每个六爻卦有64个变型,共4096种变化;其根源在于八个三爻卦,又各有八个变型。大衍筮法实质上是一个随机数发生器,筮仪过程得到的可变阴爻6、不可变阳爻7、不可变阴爻8、和不可变阳爻9的随机概率为十六分之(1∶5∶7∶3)。由此推算出整个易卦体系的概率分布,对于考察和计算易卦之间的联系及演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1980年发现的殷墟“易卦”卜甲在中甲及四隅皆刻有筮数或卜辞,排列有序。在一块卜甲上同时刻有多个易卦便于集中研究,探求规律。此卜甲上的易卦含有了“九、六”筮数、八宫、覆卦、互卦的信息,也反映了“卜筮不过三”、“三卜”的习俗,同时也和文王演易的记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的预占●黄开国一卜与筮,是中国最古老的预占。《说文》解释卜、筮,分别说:“灼剥龟也,象龟兆之纵横也。”“筮易卦用蓍也,从竹巫。”可见,卜是借灼龟壳,依龟壳的纵横裂纹,断其吉凶之兆。筮则是借蓍草列卦,以卦策之数推测祸福。卜龟在夏代已经有了,而筮...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解卦,象数义理并重,义理是象数的内在意蕴,象数是义理的阐发基础。《河图》既是八卦的来源,也是揲蓍之数的来源:八卦由《河图》之黑白点直接构成,六十四卦由八卦通过阴阳摩荡、“参两因重”的曲折方式得到,后人也依“大衍之数”而成卦以卜测未来。“数”学是王夫之易学的第一步,彰显的是四圣一揆的道统论,以及用象数的实证性纠正明代语录之学盛行之风,凿空说理之弊,为中华文化重建正大、健实的基调的意图;同时,他把天地万物符号化,赋予其更广大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6.
张大为 《社会科学论坛》2013,(1):190-204,221
《周易》与《易》道的诗性,关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而不是把卦、爻辞当作诗歌和诗句来解释那么简单。《周易》建立起了一个文化实践模型,它的主体不是一种外在的概念化、形而上学的表述,而是通过“以有为有”的方式进行一种内部的、模型化演示,彰显了一种以《周易》本身的意义一价值机制及其象数、义理系统为组织形式与表现形态诗性文化体系。《易》道就是这种诗性文化体系自身的形上之道,诗性因而就是处于差异化与丰富性中的、不断被肯定和尊崇的经验状态:“以有为有”保障了存在意义、价值的内在完满和完整,而《易》道的价值实质和价值指标则是“自然的自然之道”,因而《易》道的诗性机制,就具体现为“自然”的经验秩序,以及保障“自然”经验的“自然化”秩序的“自然的自然之遄’之“逆捌’原则。  相似文献   

7.
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何建南中国古代智慧宝典《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可称“符号系统”)和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互辞(可称“文字系统”)。《易传》(即“十翼”)则是最古老也是有权威的解易著作。在易...  相似文献   

8.
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不但与战国末至汉初人们对《易》义的概括相合,而且纳入了“五行”的概念.帛书《易传》的阴阳说属于宇宙论性质,它将天地、阴阳、动静、刚柔和文武等构筑为一个有序的观念系统,并聚集在乾坤二卦的内涵中.帛书《易传》包括八卦卦气说和《损》《益》卦气说,二者均为其阴阳说的表现.帛书《易传》十分重视乾坤说,《衷》有“三说”和“详说”,不过在内容上与《文言传》不同;而《二三子》则反复阐述“龙德”,重视其“神圣”之义,这是为其政治哲学服务的.总之,既要看到帛书《易传》对今本的继承,也要看到二者的区别,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汉初易学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9.
论安阳殷墟发现的“易卦”卜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10月底,郭振禄同志和我受甲骨整理小组委托,去安阳复查1973年发掘的小屯南地陶片,在安阳工作站仓库内发现一包龟甲,其上粘满泥土。出于职业习惯,我用手将其中一块泥土抹去,即见上面有“字”,于是取出进行清洗,发现其上是文字和“易卦”。后带回北京,由钟少林同志粘对复原,其文字和“易卦”排列有序、为以往所罕见,是难得的文物珍品。关于“易卦” 卜甲的情况,《安阳殷墟发现“易卦”卜甲》一文(以下简称《发现》)已作了全面介绍。现就“易卦”卜甲的有关问题论述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世界进行哲学的思考。“易”,就是中国哲学的第一个范畴。由“易”推演出的一套符号系统,就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易”的抽象和“易”的推演本来极其朴实、极其自然,但由于历史尘雾的遮蔽和历代易家的穿凿,致使易和易卦越来越玄。我认为,易、易卦和易的符号之由来,都同周人的天文气象观念有关。如果我们能从周人的圭表及其对日影的观测中去寻求启示,将会真正发现“易”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王棋 《兰州学刊》2013,(9):13-19
荀爽易学卦变学说的总纲是乾坤交通、阴阳往来而生诸卦.乾坤交通卦变的基本方式有《乾》《坤》两卦所生消息卦中二阴二阳消息卦、三阴三阳消息卦的卦变,以及《乾》《坤》两卦生六子卦、六子卦的卦变.荀爽通过卦变取象注《易》,融通了象辞之间的联系,确立了乾坤在《周易》中的根本地位,建立了《周易》卦变的普遍原理,启示人们效法天地,与天地和谐一致.探讨荀爽易学的卦变说对于我们研究易学卦变说理论及其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大钧 《文史哲》2005,(4):14-18
今本《周易》为王弼所传东汉费直古文易本,考之竹简本,今本与竹本大体相似,证明了今本确为古文《易》本无疑。而帛本《周易》应为汉初田何所传今文《易》本。理由有二:一,从时间上说,帛本经传的抄写时间应在文帝或文帝之前,基本可界定在高祖至吕后执政的二十余年间,这符合汉初传《易》“本于田何一家”的史书记载。二,从学术归属上看,帛《易》以“乖”代“睽”、以“礼”代“履”作卦名,显然受到《序卦》“睽者,乖也”、“履者,礼也”的影响,此与汉初田何一系“训诂举大谊”的学风也很相似。田何所传今文《易》本,包括“今义”和“古义”两方面,“今义”指以“德行”“仁义”谈《易》的内容,“古义”指以占筮及阴阳灾变谈《易》的内容。帛书经文卦序与京房《易》八宫卦序的密切关系,及帛本《易传》中大量孔子论阴阳五行、占筮梦兆的语句,都反映了马王堆帛本《易》可能为史籍所载田何弟子周王孙所持“古义”的传抄本。  相似文献   

13.
史怀刚 《北方论丛》2011,(1):111-115
现代新儒家所开启之易学可称为现代新义理派,相较于传统易学其有四个基本特点,即:新视域、新问题、新阐释、重工夫。现代新儒家以西方哲学的视角反观易学,用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价值论的方式阐述易学中的义理。他们承接宋易,将西方哲学的理念融入于易学之中,以易学接通西学,以此彰显易学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龙丹 《云梦学刊》2007,28(3):142-144
“颈”作为身体词,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魏晋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表明,魏晋“颈”语义场共有7个成员:颈、项、领、胫、咽、喉、嗌,代表词为“颈”。这7个成员又可分为两个子义场:一为颈、领、项、胫;二为咽、喉、嗌。  相似文献   

15.
贾谊提出众建诸侯的建议为文帝所采纳,并对后来晁错和主父偃很有启发。消除边患是贾谊治国方略之一。对于匈奴侵扰,文帝和景帝采取和、战结合,武帝则是先和后战,不同做法与贾谊方案是一致的。重视经济是贾谊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这样思想主张得到实行,文景之治带来经济的发展。武帝时币制改革,事实上也是贾谊思想在政策方面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易经》及自孔子开始的历代注释和发挥而成的易学,包含着丰富的逻辑思想和较为成熟、固定的推理类型,是中国古代逻辑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易学逻辑以推类为主导推理类型,其推类类型十分复杂,大体包括阴阳、五行、八卦等诸种。易学的价值不在占卜,而主要在思想、史料与逻辑。深入开展易学逻辑的研究,对丰富中国逻辑史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书华 《河北学刊》2001,21(2):10-14
荆公新学与二程洛学在经学领域里的对立与分歧主要表现在:(1)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政,以《周礼》为理论依据,撰《周礼义》阐发其改革主张;二程及其后学反对新政,否定《周礼义》,甚呈否定《周礼》。(2)王安石与二程都重视《孟子》,但王安石认为孟子并不全盘否定利,对于“民之所利”是不反对的;二程则认为孟子反对任何利,主张要义不要利。  相似文献   

18.
崔瑞 《理论界》2013,(8):89-91
"讼卦"是《易经》第六卦,主要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法制实践与法制思想。本文尝试在还原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对"讼卦"进行文本解读,并对西周时期的法制现象进行评析,以此梳理彼时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朝鲜咸镜北道和中国图们江沿岸朝鲜族民族传说中与满族人有关的故事或形象出现的频率颇高。综合史实从语言学、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可以认定清朝最重要的始祖努尔哈赤一族的发祥地是在包括朝鲜咸镜北道六镇在内的图们江沿岸一带和中国延边地区 ,朝鲜王朝王室的祖先同努尔哈赤的先祖有着密切关系。传说中也表现了朝鲜人因“华夷之辨”思想而对女真人怀有的偏见。  相似文献   

20.
从考古发现谈商代东土的人文地理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山东商代考古资料与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运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与方法,对商代山东境内夷、商两大集团的分布与对峙,东夷集团内部各族系的流动与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人地关系这一层面解释山东商文化"南轻北重"局面形成的原因,复原商代东土夷、商之间的人文地理格局,揭示商人东进对东夷集团人文地理结构的巨大冲击,从而进一步探讨这一格局对整个淮河流域地域政治结构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