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桂同志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是近期学术界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产生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近三十万字,对从上古一直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作了系统的反思。这一反思既是哲学的,也是文化的,更是历史的。尽管看上去这部著作不大象是一部通史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史,但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贯串全书;作者充分基于历史主义的立场,对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逻辑形成和发展及其传统的模式和特征,作了严密的分析,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以说是这本著作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前辈学者张立文先生撰写的《和合哲学论》一书,最近(2004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张立文教授在先后撰著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等系列著作后出版的一部从哲学的高度进一步深入阐释和合学的新作。初读全书,《和合哲学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高度自觉的创新精神。在宽泛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文化”看作是人类精神的外化,它是人类精神自由创造的产物。而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最为宝贵的精神品格也正在于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由王淼洋和范明生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七名学者参加撰写的《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一书,最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13章,60余万字,是对东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系统探讨和研究的成果。该书有以下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整体和系统性该书是一部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比较研究的著作。它以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寻踪了这三类哲学自古以来交流的轨迹,介绍了当今国内外比较哲学研究的现状。整体的比较从三元(第一哲学、方法论、认识论)结构出发,首先揭示东西方哲学之间的区别是同其第一哲学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4.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宗桂(1952~)教授,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文化哲学研究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中青年学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以中国古典哲学、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当代中国文化三个研究方向为阵地,着力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相互关系问题,努力摸索当代中国新型文化体系的创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和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如果说《中国文化概论》是在文化“热”中的“冷”思考,《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是在文化“冷”中的“热”展望,那么,以上两部个人专著典型地凸现…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既是一部系统研究人的本质与素质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著作,也是一部全面探讨素质教育的哲学著作。从理论上看,该书具有以下特色: 1.立意高远、视角新颖。该著作从哲学及其人学的新视角、新高度、站在文化系统的最高层面鸟瞰素质教育。它把素质教育作为改造和提升人性、塑造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台湾地区的哲学原理写作,主要由三个方向组成:一是跟随西方哲学原理演进而进行的研究,代表作是沈清松主编的<哲学概论>;二是以基督教思想为主旨的士林哲学研究,代表作是邬昆如主编的<哲学概论>;三是以新儒家为主旨的哲学原理探讨,代表作是唐君毅的<哲学概论>.这三本著作在资源选取、哲学定义、内容构成、写作方式上各有不同,同时又共同形成了台湾哲学原理研究与写作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梦阳 《东南学术》2006,(3):125-130
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两部十分厚重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著作:田刚的《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与廖诗忠的《回归经典——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这两部著作学术价值不限于局部和表层的突破,而是上升到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对“五四”文化的认识模式和泛政治化意识形态模式有所冲决,对鲁迅映象的整体调整与内涵更新有所推动。文化走向是新世纪鲁迅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鲁迅文化渊源研究,追根溯源地理清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从全球视野和世界文化源流的角度,重新审视鲁迅和他的思想、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将会是未来鲁迅学发展的总趋势。需要的只是:广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底,锐利的眼光,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不仅是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而且是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通过探察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通与不同之处,是为了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来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根源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9.
以任平教授的三部著作为标志 ,当代中国交往哲学研究 ,已经走过三个阶段。第一 ,2 0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初 ,为提出、建构阶段 ,代表作是《广义认识论原理》(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这部著作的特点是 ,从认识论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进行反思 ,它开创了中国马克思哲学交往实践研究方向。第二 ,90年代后期 ,为哲学、文化对话阶段 ,代表作是《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这部著作的特点是 ,它实现了交往实践观与当代西方哲学及中国哲学的全面对话 ,意义在于提出、建构了“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第三 ,《当代…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30、40年代,金岳霖先生会通中西哲学,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体系,写成《逻辑》、《论道》和《知识论》三部著作,把中国近现代哲学推向了新的思辨境界。金先生对西学有深刻的了解,其著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了西方哲学的明显影响。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中国哲学家,他的哲学创作与中国传统哲学息息相关,是传统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结果。然而学界对此认识尚不充分,虽然也有学者触及了这一论题,但研究大抵以《论道》为限,笔者以为,金岳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展开于其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其逻辑研究发扬了先秦墨家的逻辑精神,其知识理论接上了自孔、墨、荀直到王夫之的中国传统认识论的主流,其元学探讨则饱含着民族的哲理情感并使传统天道观上的理气之辩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刘依平 《船山学刊》2004,(3):197-198
作为一部中国哲学专门史,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立新先生的新著<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无疑是近年来海内外湖湘文化研究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等著《生态文明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新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学术研究著作. 第一,《新论》在学理探讨层面丰富并深化了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内容,显示了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精深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刊作者     
张立文1935年生。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14.
李宗桂,1952年生,四川眉山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主编《“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和《“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发表论文130余篇。《中国文化概论》获1988年度“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记者(下称记):李教授,你从so年代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既包含着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又不同程度地还保留着旧哲学的某些影响。这种情况使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和马克思主义的节节胜利,对此,资产阶级极为恐惧,他们利用1932年第一次公开发表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了近百部专著,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1)妄图以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某些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来动摇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上和理论上进行公开挑战。 为了粉碎资产阶级的挑战,揭露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手法,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探讨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的方法论问题,以便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研究马克思的早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界已从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多较深地研究,但却没有从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进行过讨论。事实上,梁漱溟正是通过此书,第一次较系统地表述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进行了重建,本文对梁漱溟通过《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重建及其得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谈及道教文化的研究 ,不能不提及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著名道教研究专家卿希泰教授。省思中国道教发展变迁的内在动因 ,进而把握以“道”为基本意象的中国文化灵魂 ,无疑是卿先生数十年来的学术关怀之所在。早在 80年代初 ,卿先生撰写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二卷 ,就被海外学术界公认是第一部“关于道教思想史的系统研究的著作” ,是第一部全面、科学地揭示中国道教思想发展规律的力作。〔1〕该书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操觚于 80年代初 ,最近方杀青并出版的《续·中…  相似文献   

18.
杨永庚 《青海社会科学》2006,1(4):67-71,110
“东学西渐”研究在我国的逐渐展开和结果表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涉及从器物层面到社会制度形成与变革直至哲学观念等各个层次。中西哲学文化的互补性及所遵循的共同发展规律说明,无论是西方哲学文化还是中国哲学文化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全球化时代取代、更新、补缺是正确处理中西哲学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这才是我们化解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之道。  相似文献   

19.
张允熠 《学术界》2004,(5):7-15
把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加以分析,从中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在精神层面的含义一方面从文化深层机制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思维特色;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文化必须秉赋现代性.通过毛泽东的创造性阐发,马克思主义不仅真正秉赋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而且也克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观性、朴素性和模糊性,使中国真正拥有了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有民族形式又具科学精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真理标准和"小康社会"等命题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应有新的飞跃,同时应突显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位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华孝清教授与杨静光副教授积多年研究之功 ,从我国当前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 ,撰写了《管理哲学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99年 1 2月出版 )。在国内管理哲学领域 ,本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管理哲学的系统框架 ,即 :管理哲学概论、管理本质论、管理思维论、管理方法论、管理价值论、管理发展论。这一理论框架结构严谨 ,思路清晰 ,具有学科理论上的规范意义。作为一部学术性著作 ,本书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 ,如 :配置资源、分配利益、指挥激励人是管理的职能本质 ;管理者是管理系统内的政治家 ;管理生产力展示人的本质力量 ;管理人的精髓在于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