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熊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7-41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熊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1):59-64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呈高速增长趋势,其巨额储蓄存款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和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因此,居民储蓄分流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正是在对以上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以积极推进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作为有效解决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居民储蓄分流问题新视角:储蓄替代型证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69-72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呈高速增长趋势,其形成的巨额居民储蓄存款已部分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和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现状和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以积极推进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作为有效解决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呈高速增长的趋势,其形成的巨额居民储蓄存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拉我国货币传导和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国外储蓄替代型证券品种的发展状况,提出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推进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作为有效解决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6.
何一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109-113
传统上以农耕立国的中国,"农村兴,国运兴;农业衰,国运衰;农民定,天下定"的历史定律,在今天以前的历史里,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的失败,从宏观和根本的角度,是由于政治的堕落而背叛农民和时代:在一个启动近代化的世纪,却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推行封建的统治,将农村、农业和农民置于近代化之外,导致农村没落、农业衰败和农民的普遍穷困.最终,抛弃历史创造者的人,终归被历史所抛弃. 相似文献
7.
方乐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95-9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银行和保险业互相融合,产生了银行保险这种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在世界金融自由化潮流中,银行保险代表了金融业变革的方向之一。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法国银行保险产生和发展的法律环境及金融内在因素的研究,指出我国具有发展银行保险,使之成为宏观上金融创新突破口,对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从居民储蓄与消费的关系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居民具体情况,以一种划分居民储蓄阶段的分析方法,不仅考虑居民现期收入对居民现期消费的影响,而且侧重分析居民储蓄存量与居民现期消费的关系,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城中村"问题的现状特点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社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63-67
广州市"城中村"现象比较突出, 它是机制与管理滞后的产物, 与广州市城市经济、社会、空间发展极不协调, 也是"脏乱差"之场所和治安管理的隐患, 因此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为改造原则, 转变和提高农民素质, 解决村民变居民后的生活和工作出路, 是解决广州市"城中村"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出发 ,针对基金发展中的典型问题 ,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 ,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的"君子"是古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人格,时代"最美人物"是对"君子"的继承与升华,两者在不同的时空境域中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最美人物"亦是新时代的"君子",它彰显着丰厚的时代意蕴: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道德自觉的伦理价值以及和谐的美学价值。因此借鉴古代"君子"的培育养成方式,有利于从常态上构建完善的"最美人物"评选机制、激励机制与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冯广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2):24-27
易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即有“易学在蜀”之说;同时,“蜀学”一词也在此时形成。根据各个历史时期蜀易的表现,说明有独创精神和包容特性,足以体现蜀学以易学为旗帜。 相似文献
13.
贾秀总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15(6):1-5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把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发展、创新,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认真研究解决女子院校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建设特色、合格、优秀的女子院校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魏百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83-85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康少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6)
关于上博(二)《民之父母》9简“”字的释读,学术界颇有分歧,或释为“许”字繁文而读如字,或释为“许”字繁文而读为“语”,或释为“诗”字异构,或释为“辩”字异体,或疑为“语”字异体。文章辨析各家之说,断以己意,在较为详细的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当为“语”之异体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侯宝宝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5):36-4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前后七子”的诗文复古与明代文化复古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毓庆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5):104-108
前人论明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兴起,多将其原因归结于对"台阁体"文风及宋元诗文流弊之反动上.实则诗文复古乃是明代中叶兴起的文化复古思潮下的文学变奏.它与"书必篆隶"、"器从旧式"、"官名从古"、"礼从古制"等社会风气以及经学领域的汉学复兴、学术领域的考据学兴起、藏古之家的大量出现等,乃是同一种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陈纯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26-30
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全面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系统论述了怎样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在实践基础上高度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