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以相应哲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为基础.古代西方哲学关注实体本体论,具有客体性特征,古代西方美学因而表现为客体性;近代西方哲学关注认识论,近代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性;现代西方哲学关注生存论,现代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间性.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范式转变,勾勒出西方美学体系的发展脉络,是今天建设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哲学视角评价吴文俊的学术创新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他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数学史观,指出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的算法体系是不同于西方公理化的演绎体系的数学发展主流,澄清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数学的误解。同时吴文俊针对数学史的研究提出了历史主义原则并示范了中西对比方法,为重建我国传统数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导源于我国传统数学的思维方式的数学机械化理论的创立为中国数学的复兴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成为开拓中华科学自主创新之道的先驱。认真深入地研究吴文俊数学创新的成功范例,将会对我们今后继承历史和发展未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周易自然哲学具有数理的客观基础,王介南发现洛书数字模式正是"自然数的自发自组织结构",李曙华将其中两个定理修正推广为"消减归元术"与"乘方增长术",说明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之源在周易,而其关键正是吴文俊所提出的中国数学的基本特征——机械化算法体系。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国数学不属于公理化演绎体系的西方代数、几何,而是中国的数字算法与数字图像的统一。随着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数学的优越性日益明显,吴文俊正是直接继承中国数学传统,一举突破计算机机器证明问题,为中国数学开辟了自主创新之道。王介南先生《洛书.终极理论——一个单独的公式》一书发掘并发展了河洛、周易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数学之渊源,而且为解决当代科学问题提供了独到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论高等学校在未来终生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高等学校在未来终生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梁柱1终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新兴的教育体系,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的重要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终生教育思想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的孔子、孟子到西方的夸美纽斯、卢梭...  相似文献   

5.
转变工科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工科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是新形势下数学改革的需要.论述了转变工科数学教育思想的必要性;指出转变工科数学教育思想的总的认识,探讨了实现工科数学教育思想转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学教育历史悠久。到了清末,由于落后挨打,官方对数学作用的认识有所加强。自新教育的肇始——京师同文馆,到现代学校的先河——京师大学堂;自历史的继承与发展的书院教育到西方教育在东方的教会学校,数学教育制度及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导致近代学制之先导的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由此数学教育渐为普及。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图腾到国家形象,中国“龙”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也在世界格局和文化体系的扭转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对龙的解读纯属一个历史的误解,也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一种跨文化沟通的结果。无论当时是否促进了文化间的理解和互动,今天的中国龙在经历天朝帝国、殖民主义、民族独立和民族觉醒的阶段后,开始由西方的文化解读转变到让西方按照中国的文化语境去认知,这不仅是龙的文化蕴涵的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形象改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外大学的数学教育有着不同的体系和历史背景,比较并了解它们,会对中国大学数学教育具有借鉴和改进的积极意义。根据有关参考文献和书籍,综述了中外大学数学教育的各自发展历程和自身特点以及不同的体系,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美国、中国的数学教育,介绍它们的异同,最后从数学史、数学脉络和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对中国大学数学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在中国当代诗歌领域经历了从"后现代主义"到向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回归的富有戏剧性的演绎过程.它的引入与流行,不是对于西方思潮的简单移植与原样展开,而是根植于充分的本土经验的依据和现实语境的确定指向,它已经成为当代诗歌观念史的一部分.而它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从"后现代"到"古典"的戏剧性演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思想空间,在彰显历史的丰富性的同时,直到今天也仍然具有激发思想灵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明末西方逻辑的输入是中西文化第一次碰撞的产物.西方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也把西方的逻辑学介绍到中国.对于传教士来说,译介西方逻辑是为传播宗教服务的.而具有科学思想的中国士大夫显然有别于传教士,如果说徐光启翻译西方的演绎逻辑是翻译西方科学的副产品的话,那么李之藻翻译<名理探>则是为了矫正明末空疏的学风.  相似文献   

11.
数学、天文历法、农学、中医中药是中国古代科学中最发达的四门基础科学.本文从中国传统数学的特征来考察自然国学体系.本文所说的中国传统数学是指从远古至清末的中国数学,西方传统数学是指近代数学产生之前的西方数学,古希腊数学是西方传统数学乃至西方科学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吴维煊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122-124,130
中国早期数学内容丰富,以《九章算术》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不仅逐渐形成我国古代初等数学体系,也影响着世界数学的创造与发展。西方数学的传入,数学家们纷纷奋起研习西方数学,并且回过头来整理中国古典数学,以期达到中西汇通,振兴中国数学的目的,为日后我国数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严复在传播西学、改铸中国传统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方法论思想,如获取知识的方法:即物实测,格物穷理;检验真理的方法:理之诚妄,其证存乎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归纳和演绎;改铸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去其旧染,择其所善。这些思想曾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今天,梳理并分析严复的方法论思想,对我们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促进科学和民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重探讨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演绎及对中国的影响,从西方现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到对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建筑的影响,不难看出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并逐渐相容相生,进而不断探索,走中国建筑"本土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的翻译从16世纪开始,已经历了三次高潮。从理雅各服务基督教传播、融合中西思想、归化特征明显的翻译,到韦利传播中国文化以医治西方的弊端、为忠实内容而不惜牺牲文字优美的翻译,再到林语堂既忠实于中国文化又兼顾西方读者、努力再现源语内容和语言美的翻译,《道德经》的英译策略经历了从归化法为主到力图同时传达原作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的异化法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逐渐扩大,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从认知到认可再到欢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革命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而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对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革命转变中关于世界的潮流、中国前途的思想,实有再认识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王韬——中国最早的现代性问题思想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思考中国现代性问题时 ,王韬不应当被继续遗忘。他既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体验西方世界的先行者 ,更是中国最早的集中、全面而系统地觉察到现代性问题的思想家。他首创中文报纸和现代报刊政论文体 ,大力鼓吹变法思想 ,还在游记散文和文言小说文体方面作了富于原创意义的现代性转变尝试 ,并以此表达个人对中国的现代性境遇的独特体验和沉思。尤其是他有关中国的现代性“创局”境遇的独创性分析 ,富于远见卓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仍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方自然法思维特质的论述以及中国古代儒道法律思想与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比较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儒道法律思想并不具备西方自然法思想的特质,二者分属于不同性质的法律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游戏”语词是现代思想的关键词语,是理解思想、语言和文学的奥秘的通道。西方不同历史阶段对这一概念不同理解导致对他们文学本质的寻求也呈现出历史的变化起伏。从亚里斯多德的娱乐到康德的自由到席勒的生命冲动,从儿童游戏到上帝掷色子到后现代的语言游戏,审美游戏说在西方历史中呈现出有趣的双向演绎和延伸。  相似文献   

20.
从年谱、日记和书信等材料,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陈寅恪与西方汉学界的交往情况,他对西方汉学界的熟悉与把握情况以及他与一些西方汉学家之间的相互评价。整体而言,陈寅恪对西方汉学界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西方汉学界对他的了解程度。毫无疑问,陈寅恪在长期留学西方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汉学界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尽管受到西方汉学界的影响,陈寅恪在建构现代中国学术体系过程中却不拘泥于西方汉学思想的束缚,既以西方近现代学术为衡量标准,又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特殊性对建构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深远影响,其视野最终超越了单纯的学术研究,上升到重建现代中国文化体系以求再现中国文化辉煌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