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单位犯罪"一词是我国立法之首创与独有。新刑法通过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尤其是对单位犯罪概念的研究,学者们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单位犯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成员或代理人在单位意志支配下,故意或过失地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虽然规定了100多种单位犯罪,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单位危害社会行为得不到惩处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司法实践的困惑。我国单位犯罪应以现有规定为基础,从社会危害性和单位自身特征出发,确立单位犯罪的标准,对单位犯罪的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大,也比较复杂的犯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位犯罪日益严重,已成为国家公害,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本文从单位犯罪的产生原因、构成、刑法适用和对单位犯罪的治理几方面做以探究。  相似文献   

4.
该文概述了单位犯罪的原因和理论界对单位犯罪社会控制的探讨情况,基于单位犯罪行为的谋利性和单位行为的明显理性,建议借鉴犯罪计量经济学理论来控制单位犯罪行为,主要路径是提高单位的犯罪成本、降低单位犯罪收益、控制犯罪市场和增加合法收益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6,(4):57-64
将自然人在单位职务权限范围内、依照单位程序、为了单位利益而做出的意思表示或实施的行为纳入团体责任中加以考虑,是公正评价单位犯罪中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合理方式,也是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主要价值诉求。鉴于此,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应当从以下角度予以考量:其一,就单位主体的合法性特征而言,程序性合法要素并非单位主体的必备要素,特定组织形式的必备程序违法,可以考虑成立其他单位犯罪主体;其二,单位犯罪主体的独立性并不在于其具有独立于自然人的意志能力与行为能力,也不在于其具有独立的财产、经费,而在于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法定性。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也称法人犯罪。单位犯罪主体必须是单位,犯罪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客观表现必须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认定单位犯罪应区别与自然人犯罪和共同犯罪的界限。对单位犯罪刑罚适用“两罚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制止单位犯罪的重要性,介绍了单位的概念,分析了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条件,及单位犯罪处罚的原则,并指出了对单位犯罪处罚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1997年的刑法以总则加分则的方式,确定了单位同自然人一样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但对犯罪单位立功的认定以及刑事责任的承担等问题,现行刑法并未明确规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鲜有对犯罪单位立功进行认定的案件发生.学术界现有对犯罪单位立功的研究,多遵循与犯罪单位自首、自然人立功的比较研究路径,因而在是否需要增设有关犯罪单位的立功的规定、是否存在行刑过程中犯罪单位立功的可能性、犯罪单位立功后的刑事责任以及由于单位与单位成员的复杂关系造成的立功认定的标准问题等四个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从1987年《海关法》首次将单位作为一种犯罪主体至今,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已有20年的历史。在这20年期间,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诸如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企业以及临时性组织等新的经济实体组织形式,这就对传统的单位定义提出了挑战,进而对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新刑法虽然对单位犯罪在立法上肯定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地位,但在具体适用刑罚中却并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单位犯罪的刑罚体系,在刑法分则的规定中仍存在许多缺陷有待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制呈逐渐强化和扩张的态势.对单位犯罪的立法宗旨、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进行探讨,主张单位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一人公司及私营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单位犯罪逐渐进入了我国刑法研究领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单位犯罪主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年过去了,随着新《公司法》的出台,尤其是其中对一人公司的新规定,又引起了新的一轮对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讨论,本文将从我国刑法第三十条有关单位犯罪主体的规定从发,以构成单位犯罪主体所需满足的基本条件为中心,结合国外有关法人犯罪主体范围的规定,得出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因此,本文的重点将是在我国构成单位犯罪主体所需满足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以及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现状,符合这些基本条件的主体有哪些。  相似文献   

13.
修订后的刑法,明文规定了单位犯罪。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历程及现状,阐述了当前各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特点,着重论述了单位犯罪的犯罪构成诸要件及其处罚原则,并说明了我国立法为什么最终采用了“单位犯罪”这一称谓。最后阐明我国明文规定单位犯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单位犯罪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开始衍生并逐步蔓延.近年来,在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犯罪案件中,单位走私、偷税、骗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贿赂等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单位犯罪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探讨单位犯罪的成因以及建构单位犯罪的预防机制,对于有效打击单位犯罪行为,扼制其发展蔓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单位犯罪和立功制度,但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单位立功存在较多争议。首先,犯罪单位可以成立立功;其次,犯罪单位的立功存在于单位犯罪成立之后,判决、裁定生效前;再次,犯罪单位立功和其责任人员立功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体现单位意志;最后,犯罪单位立功的客观表现形式与自然人立功相同。   相似文献   

16.
在单位犯罪理论中,单位犯罪的罪过是单位犯罪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单位犯罪的本质,单位犯罪的罪过具有二重性,与自然人犯罪的罪过区别也在此;厘清单位犯罪的罪过内容、形式以及单位共同犯罪的罪过对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单位行为是单位在其整体意志支配下实施的为单位谋取利益的行为。单位行贿罪的犯罪对象包括非国有单位。针对不同的犯罪对象,单位行贿罪的犯罪客体存在差异。应该根据犯罪对象的性质来区分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应该比照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规定不同等级的量刑幅度。《刑法》不应该对单位行贿罪规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论单位自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与自然人作为犯罪两大主体,都应该存在自首问题.单位自首的主体包括单位犯罪参与者、单位内部监管机构.对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及其授权人员一般自首的认定与处罚,应当充分考虑单位犯罪的整体性、主体二元性、处罚双重性以及各犯罪成员的共犯性质等,并兼顾不同单位成员在单位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加以综合分析判断.非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及其授权人员的单位成员代表单位自首,只成立单位自首,个人不能成立自首.  相似文献   

19.
单位犯罪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比较 ,在犯罪的主体 ,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客体方面等三个要件上均有其显著的特殊性。揭示这些特殊性 ,对丰富有关犯罪构成理论 ,严厉惩处单位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单位犯罪刑罚理念是单位犯罪刑罚制度设计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单位犯罪刑罚理念基于残缺的客观说,严重影响了刑罚效果的发挥。应该提倡基于主观说的客观主义的单位犯罪刑罚理念。刑罚不仅仅是社会基于道义施加的行为强制,更应从受刑主体角度考察其实际刑罚效果,从而达到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