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世纪30年代发生在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兴起、民族意识的觉醒、专制君主要求加强王权与天主教会腐败的综合反映。对这次宗教改革运动国内外史学界研究颇多,但对托马斯·克伦威尔与这次宗教改革之关系及其作用,少有提及。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英国亨利八世时期进行的宗教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它仅仅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指出虽然宗教内容的改革并没有彻底改变天主教,但是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它却是开启了英国脱离教会控制、弱化王权、加强宪制、扩大人民权利的大门,这是英国走出中世纪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3.
都铎王朝(一四八五——六○三年),是在英国红白玫瑰战争以后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共历时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从一个离心分散、不统一的中等国家,一跃而成为了欧洲强国。英国的经济从此取得了持续长足的进展,海军实力得以扩大和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在专制王权支持下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了初步的政治联盟。凡此种种,便是都铎王朝在英国历史上所留下的烙印,且具有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约翰·威克利夫(JohnWycliffe,公元1320-1340年)是14世纪英国著名神学家、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威克利夫生活的时代,英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介绍、分析威克利夫的生平及其改革背景。然后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即:(1)提出"神恩统治论",反对教会特权;(2)主张没收教会财产;(3)主张废除教会强行规定的繁琐仪式;(4)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廉俭教会;(5)提出以《圣经》权威来取代教皇权威;反对天主教基本教义"变体说"。这些理论和主张,不仅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宗教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5.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英国宗教的重要转型时期,即英国从一个天主教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新教国家,最终完成了亨利八世发动的宗教改革。在宗教改革中,政府运用其职能,用立法和行政手段促使广大天主教徒转变信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则加以严厉打击,从而确保了宗教改革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导致了英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其中举足轻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论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特点与影响,揭示其历史必然性,指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完成和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极为关键和必要的一步,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天主教在中世纪的精神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位于教会组织顶端的罗马教皇拥有至高的权力。而以国王为首的世俗政权也要求对教会行使权力,这就引发了教皇权与王权间的斗争。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最先拉开对教皇权威的挑战的序幕,确立了王权至尊的地位,导致教皇权在英格兰的衰落。国王成为世俗和教会的最高首脑,实现了政教合一,亨利八世成为真正独立的专制君主。  相似文献   

8.
都铎王朝(the Tudors)时期,英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自亨利八世到伊丽莎白一世的数十年间,英国王室的宗教政策虽有起伏变化,但是民族利益至上是其基本原则。它通过世俗封建专制君主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与资产阶级要求自身发展相结合而表现出来。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西班牙及它控制下的罗马教会,这两个阶级联合起来,它们之间有斗争,而且愈到都铎王朝后期,斗争愈加尖锐。但是,他们在共同利益下的联合,是英国这场宗教改革运动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16世纪的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一场以王权为中心实现政教合一的社会运动,该改革以亨利八世的离婚案为导火索,通过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逐步剥夺罗马教会在英国世俗社会的政治权力.确认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从而促使英国步入近代国家的门槛。文中旨在以分析法律文献解构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为研究英国宗教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大后方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虽然实行国共合作,但国民党仍不放弃其专制统治,在文化上实行种种专制政策;颁布一系列反动法规;设置反动文化机构;制订反动的“文艺政策”;压迫和扼杀进步文化团体。为了放手发展抗日文化运动,中共领导进步文化界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政策进行坚决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表现在:强烈呼吁思想、言论和出版自由;深入批判国民党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文艺政策”;坚决抵制法西斯主义的书报审查制度;努力扩大文化统一战线队伍。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的斗争,是一场重要的文化思想、文艺理论的斗争,也是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所产生的三大新教当中,英国国教在教义和宗教仪式上是保守的,但却是可行的,有利于英国历史的稳步发展,也符合英国历史渐进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640年革命前的英国王室,作为英国最大的封建领主,其财政收入一部分来自王室领地的收益。另一重要的财政来源是经国会授予后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在王室有紧急财政需要时,国王可在议会同意后临时开征普遍直接税。这种税款收入称“国会补助金”。十七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一方面面临着“价格革命”后严重通货膨胀、领地封建收入实际下降的压力,一方面又迫切希望扩大财政来源,建立和巩固强大的、为供卫专制王权服务的国家机器。英国王室企图用专制横暴的手段来摆脱国会对王室财政的掣肘,从而使封建王室与资产阶级及新贵族在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3.
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改革思想的形成杨玉林1558年,伊丽莎白登上英国王位,开始了她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统治。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正值英国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时期。继位之初,英国是个经济萧条、政治分裂、在国际事务中无足轻重的国家。45年后,英...  相似文献   

14.
英国政治现代化的成功,突出表现在自中世纪后期英国贵族体制衰落后政治制度的继承性上。英国从中世纪的宪政制度中吸收了政权关系方面和议会民主制的积极因素,建立、巩固了社会上层人物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制约王权的议会制度和有限专制君主制。这也导致了乡绅的崛起和爵位的膨胀——新贵族势力的扩大;在工业化时代贵族势力的渗透和贵族精神的延续,使英国成为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 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 ,与同时代的马丁·路德改革以及加尔文宗教改革相比较 ,在领导者和改革的目的、两面性和不彻底性、道路的曲折性等方面 ,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都铎王室在16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进行的宗教改革对于当时的英国城市是冲击亦是契机。宗教改革破坏了传统的宗教机构,使得维持城市社会秩序的各种方式一时失去凭籍,增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性;购买位于城市的教会不动产的外部世俗人士向城市提出权利要求,对城市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从较长时段来看,宗教改革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教会不动产市场上的获利巩固了城市惯有的权利和整体性,在王室有意分权的情形下,这种获利又使得大批英国城市获得自治权,成为自治市镇。上述政治经济权益重新分配为以后英国社会转型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亨利八世在英国开启宗教改革运动,宗教冲突就一直充斥于16、17世纪英国社会变迁的洪流之中。长期的宗教冲突给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宪政体制的形成也在宗教冲突的长期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是存在千年之久的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的政治格局在宗教改革完成后彻底终结;另一方面是宗教冲突直接推动了17世纪两场宪政革命的爆发。在此作用下,至17、18世纪之交,近代英国宪政体制初具雏形,议会主权原则、新教国王原则及人权原则等英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8.
宗教改革及其所带来的信仰多元化,是宽容达成的关键.宗教改革从三个层面引起英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信仰回归个人;社会回归世俗;思想回归自由.从而使宽容成为英国传统中最有价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唯实主义教育思想的特质和历史地位聂长顺西方教育思想是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运动的洗礼而告别中世纪,走向近代化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孕育了人文主义和新教主义教育;科学运动则首开唯实主义教育的先河。这三股思潮总汇起来,形成了近代乃至现代教育思想的源...  相似文献   

20.
英国宗教改革前后英国文化发生了变迁,文法学校与公学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课程的学习,圣保罗公学的变革反映了教会学校的人文主义倾向,这些因素是孕育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萌芽和发展的社会沃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