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创新教育是 2 1世纪教育面临的必然选择 ,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创造人格等创造心理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心理素质应从教育观念的转变 ,学校创新环境的创设 ,创造性教师队伍的培养 ,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造人格的培养 ,实施创造性教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性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主要指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蓬勃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  相似文献   

3.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未来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自身素质决定了教师作为培养者的角色地位,培养创新人才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教师的培养作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创造潜能,营造创造环境,训练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及其课题内容主要有一,树立创造性教育价值观;二,改革新的知识观和教育内容;三,培养创造型教师和创造性学校环境;四,强化知识的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6.
独立性、批判性、主动性是创造性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强烈的创造意识、“新”“专”“精”结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结构、健康的人格是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素质特征 ,树立创造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者创新素质、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知识经济的定义,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高素质人才为基础的经济;分析了知识经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认为推行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根本任务;对比了继承本位与创造本位理念的不同,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自由思想的空间,平等环境的熏陶和自由选择的机制。因此,创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创新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创造教育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造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师不应当是旁观者,而完全可以转变成为创造教育的主角。关键是要重视创新教育的素材环节和理论环节,在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掘、完善和运用创新教育素材,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的整合.以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之所以成为当今举世关注的课题,缘于创新教育是从头应对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塑造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须以教育创新作保障,教育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和人才观、质量观,同时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环境,尤其亟等建立创新教育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亟需确立创造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研究生教育亟需确立创造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两课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系统教育,在此基础上力求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其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两课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教育的过程.本文力图结合创造性教育原则,探索两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前提。要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三个教育观念的转变,即:转变目标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教法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转变师生关系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当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造教育的主旨并不是培养各种创造技法,而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创造性人格应当营造创造性气氛,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并给学生以最大的心理自由。  相似文献   

14.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前提.要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三个教育观念的转变,即:转变目标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教法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转变师生关系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特征,学校共青团干部应以此核心重新构建育人观念: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可不断发展;创造是坚实基础知识的升华和飞跃。学校共青团干部还应该深入了解以独立人格为首的二十方面的创新人才素质构成要素,特别关注情感、意志、气质诸方面的非智力创造因素的开发。学校共青团干部应在培养适应并创造未来,批判创新、创造性学习、综合能力四大重要切入口,积极探索与深化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工程本科创新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 ,创新教育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现状 ,分析了当前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培养目标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指出支撑创造活动获得成功应有的创造性人格。在教学管理上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招生、教学、管理、考试等是高校创新教育整体实施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招生应注意选拔有创新意识、才能、潜质和成果的考生,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应突出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教给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方法,使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应加强管理环节,重视管理制度、方法的创新,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宽松、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同时,要把好考试环节关,改革考试方法,注重能力的考核,努力使创造型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高职院校培养创造性教师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也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高职院校的创造性教师队伍 ,要从营建创造气氛、改革教师体制、加强人文教育、重视科研活动、强化职业修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六个方面努力 ,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对于数学教师在创造教育中要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思想,发挥知识再创与鼓动潜能,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与大胆猜想能力的培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做好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摒弃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按照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构建创造性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