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海峡两岸四地有关辛亥革命的学术纪念活动丰富多彩、新意迭出。百年后回望辛亥革命这桩改变中国发展方向的大事件,我们不仅对它的历史意义看得更清楚,也意识到今后学术界的研究将要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学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出辛亥革命不仅有很多问题可以做深做细,还可以开辟出一些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其中,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研究仍然是重点,需要深化。比如,黎元洪不仅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民国时期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学界对此人一直关注不够,相关的研究也较薄弱。加之坊间的不确流传及记载的抵牾,也人为地造成一些学术悬案。2011年10月21-22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召开的"黎元洪与近代中国社会"高端论坛,就是以黎元洪为切入点,集中探讨了黎元洪与辛亥革命、章太炎对黎元洪的评价、黎元洪与民国早期政治社会发展、黎元洪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等问题。本刊采撷其中的几篇佳作,旨在促动学界重视对黎元洪的研究,同时还期冀有关辛亥革命的研究取得更多拓展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2011年,海峡两岸四地有关辛亥革命的学术纪念活动丰富多彩、新意迭出。百年后回望辛亥革命这桩改变中国发展方向的大事件,我们不仅对它的历史意义看得更清楚,也意识到今后学术界的研究将要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学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出辛亥革命不仅有很多问题可以做深做细,还可以开辟出一些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其中,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研究仍然是重点,需要深化。比如,黎元洪不仅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民国时期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学界对此人一直关注不够,相关的研究也较薄弱。加之坊间的不确流传及记载的抵牾,也人为地造成一些学术悬案。2011年10月21-22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召开的"黎元洪与近代中国社会"高端论坛,就是以黎元洪为切入点,集中探讨了黎元洪与辛亥革命、章太炎对黎元洪的评价、黎元洪与民国早期政治社会发展、黎元洪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等问题。本刊采撷其中的几篇佳作,旨在促动学界重视对黎元洪的研究,同时还期冀有关辛亥革命的研究取得更多拓展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2011年,海峡两岸四地有关辛亥革命的学术纪念活动丰富多彩、新意迭出。百年后回望辛亥革命这桩改变中国发展方向的大事件,我们不仅对它的历史意义看得更清楚,也意识到今后学术界的研究将要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学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出辛亥革命不仅有很多问题可以做深做细,还可以开辟出一些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其中,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研究仍然是重点,需要深化。比如,黎元洪不仅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民国时期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学界对此人一直关注不够,相关的研究也较薄弱。加之坊间的不确流传及记载的抵牾,也人为地造成一些学术悬案。2011年10月21-22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召开的"黎元洪与近代中国社会"高端论坛,就是以黎元洪为切入点,集中探讨了黎元洪与辛亥革命、章太炎对黎元洪的评价、黎元洪与民国早期政治社会发展、黎元洪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等问题。本刊采撷其中的几篇佳作,旨在促动学界重视对黎元洪的研究,同时还期冀有关辛亥革命的研究取得更多拓展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关于辛亥革命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为更好地继承这份历史遗产,文章在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共对辛亥革命认识及其演变的基础上,试就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各种力量的作用、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性质及评价、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主题与发展道路、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诸方面以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风起云涌,成为当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民变问题是透视清末社会恶性运行的重要视角。关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尤其是乡村民变)问题的研究,学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白。  相似文献   

6.
革命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历史上每经过一次革命,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一场阶级变动。在辛亥革命中,有些封建老朽顽固不化;也有一些人经过革命的冲击,终于看清了时代的趋势,逐步转变了态度,变成资产阶级或地主资产阶级。曾经在民国时代两任大总统的黎元洪,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探讨一下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后的阶级转  相似文献   

7.
东南地区是晚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社会转型机制准备相对成熟的区域.辛亥革命为其社会转型提供了契机.从政治结构看,辛亥革命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构架、政治规范和政治运作程序的转型,东南地区随之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高亢之区.从社会群体结构看,东南地区在辛亥革命后,传统的士农工商群体分野被冲破,新的社会阶级阶层产生.从社会经济结构看,辛亥革命有力地促进了东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因此,从上述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相似文献   

8.
革命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历史上每经过一次革命,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一场阶级变动。在辛亥革命中,有些封建老朽顽固不化;也有一些人经过革命的冲击,终于看清了时代的趋势,逐步转变了态度,变成资产阶级或地主资产阶级。曾经在民国时代两任大总统的黎元洪,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探讨一下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后的阶级转变,对于明确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将是有益处的。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早年随父迁居直隶北塘,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毕业,派往北洋水师见习。黎在海军中服役七年,甲午战后南下投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围绕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关民国时期法治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这其中,不仅大量的司法档案被系统地整理出来,研究资料不断丰富;而且新的研究方法也不断被引入这一研究领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新颖性的研究结论不断涌现。很显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近代中国司法发展的认识,而且也客观有力地推动了当下中国理论法学研究的发展。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由谢冬慧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刑事审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高昂的斗志,铸就了广为赞颂的辛亥精神。而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演进,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凝铸成更具时代内涵的民国精神。正是这一时代精神,不仅拓展了辛亥革命更为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深层意蕴,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又紧握时代脉搏,将凸显时代内涵的民国精神继续拓展提升,进而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更为巨大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几年间,学界对“民本“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民本思想的流变、民本思想在近现代的转变、当代中共的民本思想和有关研究状况的梳理等几个方面。这一时期“民本“问题的研究还拓展到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当代民营经济、近现代新闻史和唐诗研究之中,孟子、黄宗羲、孙中山和中共主要领导人是受到较多关注的人物,各种“新民本主义“是引人注目的新说法之一。这段时期“民本“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重复性研究较多、对近代状况从历史角度系统梳理不够、基本资料整理滞后、基本概念混用,以及学风欠佳等问题。学界当在注意解决具体的学术问题的同时,能从学风上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对辽金历史地理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与成就,取得丰硕成果,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地理方面如疆域、行政区划、地名考证、历史军事与交通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史、移民史等问题;自然地理方面如气候变迁、地貌和植被以及水文等问题。随着学术积累日渐丰富,学界未来或将在诸如历史经济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城市地理以及历史社会与文化地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科学地学习与研究中国近代史,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论,体现出勤奋、求实、创新、虚心的治史精神,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从现实革命与政治实践的需要出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矛盾、动力、过程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科学论断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之一。同时,显著的政治烙印是毛泽东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特点。我们对待毛泽东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也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态度。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中国学界呈现出对郭沫若的“两极评价”.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术现象,但学界一直缺乏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郭沫若的“两极评价”现象反映出一些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不足,具体表现为主观性和片面性影响了学术评价的科学立场;漠视研究对象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影响了学术评价的科学态度;割裂个体与历史的联系也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对郭沫若的评价,既要贯彻历史主义,也要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乃至晚清史所不可或缺的资料,价值极高.而丛书的编者,沈云龙先生却一直为学界所忽略,研究者甚少.本文对沈云龙先生的求学经历和治学之路做一个梳理,以勾勒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就对先生的研究现状做一个概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种重要思潮,曾经历了发生、发展、衰弱的复杂历程,它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亦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多种影响.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不仅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关乎时代对自由主义的价值判断.但近年来在自由主义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一些非历史主义的观点,这不仅造成了一些学术混乱,也产生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事实出发,对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对自由主义正本清源,还其本来的历史面目,以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