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点异议     
邓星雨同志的《“咬”辨——读杨朔《雪浪花》札记》(见《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一文说: 一个“咬”字,高度形象地概括了浪花的性格、脾气、力量、气质。自古有“水滴石穿”之说,至于说浪花有“咬”劲,那是杨朔同志的新发现。对达段话的后一句,本人稍有异议。  相似文献   

2.
画正字     
《快乐青春》2013,(12):59-59
一、游戏准备:黑板一块,粉笔几支。 二、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排成一路纵队,立于起跳线后。在起跳线前10—20米处放一块黑板。教师发令后,各组第一人用双脚跳到黑板前,用粉笔写“正”字的第一笔画,然后跑回拍第二人的手。第二人立即用双脚跳跃前进,在黑板上写“正”字的第二笔画,然后跑回拍第三人的手。以此类推,直到把“正”字写出来。先写完“正”字的组为胜。  相似文献   

3.
我儿子挺聪明,可无论平时写作业还是大小考试,总有个粗心马虎的毛病。例如,做算术题不是把“+”号看成“-”号,就是把“6”看成“9”,再不就是忘了写得数;语文考试不是把字的偏旁放错了位置,就是少一横、多一点;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对于写作问题是这样说的:“写自己真知道的事,不写自己不十分知道的事”;“抱定一个题目写,不要一会儿一换”;“写几句总结一下”;“写完几句,高声地读一遍”;“设法把句子中的‘的’字多去掉几个”……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提到“境界”二字。他又把“境界”分成“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认为欧阳修《蝶恋花》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踏莎行》之“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也”这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激动的思想感情,加到客观景物上,赋予景物以感情色彩,即用修辞学上拟人化的手法,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把花人格化而去问他,进而写花不语,不但不语,而且飘零飞过秋千去。以此表示自己的感触:人愈伤心,花愈恼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足作者受排挤、遭贬谪,把自己的苦闷心情通过所看到的景物表现出来。馆而  相似文献   

6.
有作者撰文说:“古人对文稿的校对十分重视,把校对称为‘校雠’,意思是说,要把文稿中的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和颠倒字当做‘仇敌”,通过校对,一一查出,不使漏网”.显然,作者是根据“雠”,有时同“仇”这一现象,作出“雠”就是“仇敌”这一臆断的.“校雠”中的“雠” 字解释为“仇敌”,是不妥的.最初“雠”字是什么意思呢?东汉许慎写的《说文解字》上说:“(?)双鸟也.”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说:“(?),与雠同.”这说明“雠”字最初写作“雠”,本义是双鸟.王力先生写的《同源字典》引《尔雅·释诂》道:“雠,匹也.注:‘犹俦也’.”再引《玉篇》道:“俦,侣也”.这说明,“雠”字  相似文献   

7.
平安是福     
现在住户家家门贴了“福”字以求福。我已写过《福不可倒》的小文,说明福不可求而得,要存心良善,多做好事以积德,再说把“福”字倒贴,福就可快快到来,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做法,毫无可取。那么什么是“福”呢?  相似文献   

8.
左:开元寺塔始建于宋真宗四年(公元1001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4年。 右:公元1093年,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被贬在定州任职时,偶在菜园得一黑石。石面白脉明雪,纹络犹浪花飞溅,遂取名雪浪石。  相似文献   

9.
马叙伦传略     
一马叙伦(1884.4.27——1970.5.4)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马叙伦高祖是农夫,曾祖是鞋匠,祖父三考出身,其父承继书香。不足四岁时,其父便延师为他破蒙。从此,便开始学“小学韵语”、“大学之道”。读书之外,亦写描硃字。十岁,字就写得相当好了。这年,父亲逝世了,母亲把他交给他父亲的好友带到苏州拜刘题为师。此人教学方法很好,要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文人蒲松龄,不但文笔出众,写人写鬼入木三分,而且医道高明,堪称名医。 相传,蒲松龄早年流落苏北宝应,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糊口。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病,县太爷送了块“药到病除,圣手时医”匾给他表示感谢,谁知一时大意,错把“时”写成“诗”字。 匾一挂起,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这副寒酸相,竟然能医诗病,他  相似文献   

11.
写诗要有诗眼,做戏要有戏眼。所谓“眼”,指艺术意境的焦点,艺术意境的脉胳。诗有了“眼”,就有了意境,戏有了“眼”,就有了戏味。散文有了“眼”就有了“神”!杨朔一向致力于诗眼的创造,努力加强散文的美感。杨朔散文中的“眼”点,有的置在篇首,象明灯高悬,一灯指路,有的居其中间,似佩玉在身,忽隐忽现;有的嵌在结尾,象群山之巅,须仰视才见。《雪浪花》的“眼”点在篇首。《海市》的“眼”点就在中间。《海市》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作者  相似文献   

12.
诗歌的灵视这一命题,在我国诗坛上,近几年开始为许多诗人所注重,为诗学理论家所青睐。诗人流沙河在《星星》诗刊上,显赫地写上“灵视”二字,理论家杨匡汉在《文学评论》上,把“灵视”与“感觉”、“意象”、“情绪”等命题相提并论,使灵视在诗歌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然而,所谓灵视,  相似文献   

13.
(1)尽量利用电报挂号。在一些大中城市,许多单位都有电报挂号,利用电报挂号可以省去一长串的地名和单位名称,从而减少了字数,节约了电报费。如果没有或不知道收报人的电报挂号,可将省、市、县写在“收报地名”栏内,这样只按一个字计算。 (2)收报人姓名后不加写称呼和“收”字。(3)将四位以下的数字写在一个格内。如“1993年”可以写成  相似文献   

14.
修辞新格谈     
语言是大海,大海的浪花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修辞方式就象大海的浪花,我们捕捉到浪花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不同的采色、形象,形成了修辞学中的辞格。这种研究是重要的,能让语言的浪花更加绚丽。语言是森林,林木的品类是繁多的,也婀娜多姿,研究这些多姿的体态,也同研究大海的浪花一样。难怪有的人把语言的艺术叫做“艺海”和“语林”。 人们认识语言中的修辞艺术是很早的事情。但是成系统的研究修辞格,宋代陈騤的《文则》,明代陈绎曾的《文说》已见端倪,而形成理论的体系,则始于唐鉞的《修辞格》一书(1923年),这本书列了五类二十七种。其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主要用“干支纪年”。即用“天干”和“地支”各一字相配,来代称某年。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历法家们把这两组字依序从到尾交替搭配一次共得六十个序数。因此,用这种方法纪年一周(轮)六十年,六十年后又从头开始,即:“甲子、乙丑……癸亥、甲子、乙丑……”,俗称六十花甲子。例如:1894年发生中日大战,这年是旧历甲午年,因而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战争”。又如:称1911年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称为“辛亥革命”,是因为这年是旧…  相似文献   

16.
取名八忌     
1.忌生僻字。如“梅”写成“槑”,就有很多人不认识。 2.忌多音字。如“铫”字有“掉”、“姚”两种读法,用在名字中会令读者为难。 3.忌笔画多的字。如“瀛”写起来费时费劲,对于刚  相似文献   

17.
相傳欧阳修作“醉翁亭記”、开始是详述滁州四面的山色;写成后一看,談那些与醉翁亭无关的山,是多余的,便提笔一起勾掉,改写成“环滁皆山也”五字。看看毛主席在抗战期間故的新聞稿,那意义就更大了;不只是为了簡約,还为了准确恰当,有說服力。写了多余的話是“浪費笔墨”。以前人们把印書形容为“灾梨枣”或“灾鉛椠”,大概也是感到“浪费笔墨”而又“大量印行”,是可以成“灾”。写了再看它几遍,当删就删,当改就改,应为每一写稿人对讀者应負的責任。写文艺作品要簡洁,写理論文章更要簡洁。小說可能一眼溜过,理論文章有时要看了又看,甚至于要分节分段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方言的姜亮夫先生说:“今江浙亦谓小儿为鹿,俗造囡为之”。这个判断大体上是不错的。而且这个“囡”字俗造的时间大约就是明代,因为明代万历年间,就曾有顺天举子李鸿在卷子上写了这个“囡”字。而被当时的吏部郎中高桂在皇上面前参了一本。据说调查的结果是认定李鸿写了错别字,但实际上如果仅仅是一个写错别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汉语有无被动式的问题,语法界的看法还不大一致。我现在提出我的初步看法。为叙述方便起见,我先把马建忠的意见写在下边儿。马建忠似乎还没有“词”的概念,他是“词”“字”不分,管“被动词”叫“受动字”,我引他的文章时,一仍其旧。他说:考经籍中凡外动转为受动,约有六式:——一、以“为”“所”两字先乎外动者: 『汉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败”外动也,江充其起词。“所”字指卫太子,而为“败”之止词。故“江充所败”实为一读,今蒙“为”字以为断,犹云:『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之人』意与“卫太子败于江充”无异。如此,『江充所败』乃“为”之表词耳。其余各倒省略,以节篇幅,下同。二、惟以“为”字先于外动者:  相似文献   

20.
(一)所收的字是呼和浩特(包括所属旗、县)汉语方言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或词素,但有些字现在只有年纪较大的人才在口语里用。 (二)方言中未考的字仍使用通用字形;个别实在写不出来的字,在“”号内用同音字代替。需要注解的,加了括号。 (三)文中以“~”代替本字 鐾[Pi~(55)] 在发涩的物体上蹭磨刀,使刀更加锋利,~刀。在盔子(盆子)上~~刀。把剃头刀~一~。这刀~几下就好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