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故事新编》为何偏离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评论界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文化环境、创作心态诸角度进行了阐释,并指出,《故事新编》的这一特殊的结局现象,既有助于揭示出中国民族魂灵的复杂品性,同时具有更为强烈的历史与美学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异质性使小说时间观念呈一种立体的无序延宕,造成了小说艺术表达的张力。《故事新编》立足于此在的生命时间,有意淡化消融近代小说对历时性发生的线性叙述。鲁迅在历史意识的现代转换过程中,深入到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通过小说文本中个体体验的历史言说,对历史进行了充分诗意化、哲理化的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一系列英雄形象,有创世的女娲,末路的后羿,治水的大禹,复仇的宴之敖,这些英雄背后都蕴藏了极大的悲剧。探索英雄背后的人性悲剧,会使人感受到世间的悲凉,人生的无奈。  相似文献   

4.
试论《故事新编》人物的喜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作为鲁迅后期创作心理的反映,承袭着《呐喊》、《彷徨》时期以来一贯的忧愤深广和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本文探讨《故事新编》中三种类型的人物在鲁迅特有的否定式否定思维方式下,其喜剧性风格带上的复杂而深潜的悲剧色彩,阐述鲁迅在塑造人物上的主观个性化把握。  相似文献   

5.
《故事新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闯将。“他的《故事新编》,在形式上展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给我们树立了可贵的模式;但尤其重要的,是内容的深刻”。这就是说,《故事新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其重要的开拓意义。先生论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撄”,“不撄”的传统文化理想造就“不争之民”,遂“恃着固有而陈旧的文明,害得一切硬化,终于要走到灭亡的路”。先生读史,他说“历史没有年代”,“只有吃人两个字”。这里先生把历史解读为“混沌”一片,纪元年代失去了意义,中  相似文献   

6.
试论《故事新编》的“虚妄感”徐顽强《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足足有十三年”①,对于鲁迅这位独特的精神个体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创作现象。因为鲁迅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小说——散文——杂文,随着现实的急剧变化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故事新编》的历史主题选择,在相当程度上诠释了鲁迅作为启蒙主义者悲剧性的内心世界.在严峻的现实环境中,鲁迅承受着巨大的困扰,从而导致精神与理想、爱与恨、拯救与撕裂等多种情结全方位的撞击,并逐渐实现个性化的心灵返归.《故事新编》以其文本上的悲剧层流,真切而伤情地圈结了鲁迅寻求精神家园的终极梦想,以及这种梦想破灭后最沉重的人生晚境,神和英雄相继倒下,人格面临重新定位.小说包容着一种深邃的历史穿透力和一段复杂的生命体验过程,而这正是《故事新编》的灵魂,也是本文探讨的重心。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的《一种云》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战歌.三十年代初,白色恐怖弥漫祖国大地,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当时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反革命“围剿”.红军在反“围剿”中壮大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给人民带来了希望.《一种云》就是运用象征的传达方式,反映了“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的历史现实.作品通过象征性的形象,寓意了旧中国“漫漫长夜”的“惨云悲雾”的黑暗现实,  相似文献   

9.
鲁迅最后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历经13年,分为三个阶段,其间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变化曲线和曲折的写作心路历程,最终形成和发展了其独特的怪诞现实主义风格,表达了鲁迅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存在与叙述荒诞性的终极感悟。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对“牺牲”的话题高度敏感.在《故事新编》中,他通过对古代神话、历史人物的重新塑造与“加工”,表达了自己对牺牲者被背弃、被包围命运的深切体认.其中《补天》《奔月》《理水》《非攻》在表现这一主题上显示出递进、延续的关系,前两篇表现的是牺牲者陷入被背弃、被包围的困境无法自拔,后两篇则塑造了两个力图从中挣脱出来的牺牲者形象.  相似文献   

11.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铸剑》突显了复仇精神。对《故事新编》复仇形象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能够探照出复仇对于鲁迅独特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是伴随着“五四”文学革命产生的。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这取材于现代的,都编在《呐喊》和《彷徨》集中;取材于古代的,结集为《故事新编》。如果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的话,那么,歌颂创造精神的《补天》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历史小说。《补天》同《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一样,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茅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  相似文献   

13.
(《故事新编》)……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 他的作文,却没有……想到“文学概论”的规定,或者希图文学史上的位置的,他以为 非这样写不可,他就这样写,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写起来,于大家有益。 ——鲁迅 读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它情节简单,描写不多,人物形象也是“速写”式的,并不丰满,但却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同时,如果不结合注释看,我们就不大容易理解作品所涉及的一些作者当时的社会问题,这又和读鲁迅杂文的情况类似。统观鲁迅一生的创作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前期偏重于小说创作,但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写了《离婚》以后,就再也没有写过一篇“一般的”小说,而杂文写作量却越来越增加。鲁迅在十八  相似文献   

14.
(一)在为《故事新编》所写的序言中,鲁迅认为历史小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这种作品被讥为“教授小说”。其实却是“很难组织之作”。另一种则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鲁迅认为他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是典型的展现中国现代性发生之际真实状况的现代性文本。小说以古今杂糅的独特时空形式、小说人物的凡俗化、启蒙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隐喻了中国社会历史古典性的终结和现代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1926年重新实施《故事新编》的写作计划,首先写的是什么?是《奔月》,还是《眉间尺》?本文以为廓清这个问题是研究《故事新编》中构思发生变化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7.
《故事新编》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裁归属、艺术技巧、"油滑"问题、现代性与传统等,其中体裁归属和对"油滑"的评价堪称难点。创作时间跨度达十三年,《故事新编》是惟一在写作时间跨度上几乎涵盖鲁迅整个创作生涯的小说集,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及其动态的主体精神过程是不能忽视的存在,之前的研究疏于对这一维度的考量。"油滑"贯穿《故事新编》创作的始终,是解开诸多难题的入口,要在鲁迅动态的主体精神构成中来把握,需要我们对于鲁迅的精神与文学历程有一个更为深入、细密和具有整体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故事新编》既不是历史小说,也不是讽刺作品,而是将现实成分嵌入历史题材的后现代主义边缘本。生活于极端贫穷落后的中国的鲁迅,写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新编》之所以具有后现代特征,其根源在于:(一)鲁迅与后现代主义具有相似的历史观;(二)他们处于大致相同的生存困境中;(三)从共时的、艺术倾向的角度说,中国古代小说与后现代主义本存在着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正> 陈垂民、黎运汉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1989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文科教材.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本书具有内容新形式新,简明易学,精选材料,符合实际,实用价值较高的优点,体现了“编者的话”所说的“新、简、精、实”四个特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映比较好.但是,白壁微瑕,本书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麻烦.笔者以自己教学中的粗浅认识提点意见,想借以引起编读者的注意,避免读者学习时认识上的混乱,供作本书再版修订时的参考.如有不当,恳请编者、同行批评赐教.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与创作方法的性质问题,历来聚讼纷纭.本文在充分吸收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鲁迅现代意识的发展,从自由意识与“恶”的文学观着眼,以《故事新编·自序》为切入点,论析了这部小说集的艺术特征主要在于否定性和荒诞性,从而肯定它是一部现代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