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中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生  邓诗泉 《探求》2004,4(5):22-23,21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社会发展平衡与非平衡的辩证运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闪耀时代精华的光芒,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辩证法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华 《探求》2009,(3):68-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使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成为热点。和谐发展观的提出与确立,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新视角。正确运用矛盾论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新的时代内涵,使我们的视野得到了扩展。  相似文献   

3.
张奎良 《学术交流》2005,40(1):5-16
本文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着重考察了自黑格尔以来辩证法在马克思视域中历史变迁,指出,由矛盾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是辩证法科学合乎规律的发展和转变,是时代精神的呼唤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厚的思想积淀,集中体现在由向对立面的斗争性倾斜到向对立面的同一性的全面的回归。认同对立面的肯定因素、适度地扶植对立面、实现对立面的结合和双赢等是社会主义时期辩证法创新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和谐以人性整合为目的,以价值整合为关键,以利益整合为手段.结果责任以阶级性的不平等为秩序,缺失价值整合,侵权责任要件化确立了利益整合的范式.阿奎利亚责任建立了阶级性主导下的贵族、平民人性均衡秩序,意志自由、行为自由都进入侵权责任的要件构造,价值整合、利益整合初步结合.主观过错责任确立了资本主义人性的自由秩序,人性平等获话语权,异化造成断裂.过错客观化是资本主义人性、价值观、权利义务趋中化整合的产物,弱势群体的保护有所加强,过错内部趋于均衡.社会连带与社会责任理论构成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的基础,人性内省.和谐自觉.为济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之穷,权利叉务的技术平衡具有了独立的和谐价值理性,衡平责任或公平责任产生.  相似文献   

5.
要全面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从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对其进行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真理性与对人的价值关怀是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双重维度。  相似文献   

6.
曾祥耿 《社科纵横》2008,23(2):29-30
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二重性,加上人类对其认识、把握得不够准确和完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发展困境,并由此引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人类要用合理的尺度来规范实践,才能解决存在的发展困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高原则,共同幸福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目的,尊重保障人权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诚实友爱的人际环境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颢 《社科纵横》2012,27(12):18-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工程,它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坚决清除阻碍农村政治文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关系,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仁武 《探求》2007,(1):7-1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主题都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在当代,由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导致人的生存境遇遭受严重考验和挑战,能否改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时代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就成为人类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性诉求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晚林 《阅江学刊》2010,(5):129-137
胡塞尔对科学的理念化模式的批判是希望哲学回到曾被科学所遗忘的主体性中,他的现象学就是一种主体性哲学。这样,他的现象学本质地蕴涵着一种实践维度的开启。但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的境域性的立场,这种实践维度有其难以克服的困境。依据儒家哲学的义理,可以探讨与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11.
吴静波  张晓路 《创新》2008,2(2):87-90
人类要想更好地生存必须发展,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及对人文奥运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表明了党中央治国治理社会的新理念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新理念为深入理解 2 0 0 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精神 ,提供了根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但所走的道路却截然不同。要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和解决发展中主体与客体、重点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内与外等辩证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形成的诸多生存方式,它的整体性特点体现了动态与静态的统一,绝对与相对的统一,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从时代性、实践性出发,把文化的核心要素嵌入当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视界统一,它是对人本文化的积极扬弃以及和谐文化的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15.
杨宏翔  陈波 《学术交流》2004,(8):106-110
现代产权制度与科学的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两个重要理论突破,两者存在着紧密联系。现代产权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一个基础和关键,"五个统筹"是联系两者的中介。其关系体现在: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市场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从清晰界定产权与促进产权流转的新视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锋  李增军 《学术交流》2006,2(12):22-2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一切为了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一切为了人的和谐社会,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及马克思主义人本生态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注证。  相似文献   

17.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股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严厉批判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又深刻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认为它们都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生态社会主义看来,自然生态的危机,原因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失衡和不和谐,因此,生态和谐发展观在理论上表现为生态和谐发展的经济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在实践上表现为在生态和谐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不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进行重建。在经济上,建立人与自然都能承受的"生态经济"体系;在政治上,建立确保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和新型的民主政体;在文化上,创建绿色文化道德体系,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虽然它还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它的生态和谐理论以及生态重建模式,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先贤 《探求》2009,(5):19-23
反腐败是正确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当前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一是尽快出台党政官员收入与财产申报制度;二是要加大对一把手监督和查处其腐败案件的力度;三是要加大对司法系统等强力部门官员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四是要加大力度对拉动全国内需的4万亿人民币和对救灾、灾后重建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以及对“裸官”们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李清津 《社科纵横》2010,25(7):4-5,8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统一,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来学习和理解,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才能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