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乐国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08-1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还远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但它应当可以成为建构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也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的矛盾。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中国当代文论的前沿话语同整个世界前沿话语相连,其重要语境是全球化和多元化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张力场。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张力场中,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探讨如何为中国文化艺术和人的精神发展定位,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已经传入当代中国。尽管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于西方社会的批评具有其合理性,不乏真知灼见,但后现代主义哲学所宣扬的基本思想不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况。因而,当代中国应当拒绝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70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出现的学术思潮。20世纪70年代,吉登斯的社会学思想初入学术界;吉登斯和后现代主义有一种矛盾的关系:一方面吉登斯是在批判他们的论点中发展了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又吸收了他们的很多思想。在这样一个时期中,英国学术界也正经历从实证主义到批判主义的方向转变,在这种批判精神潮流中,吉登斯的社会学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不可忽视的某些关联,而通过这些线索,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末期以来,欧洲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变得日益活跃,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面对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我们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待,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有指导性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在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还要尊重差异,对各种社会思潮科学加以批判和吸收,尽可能的求同存异,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繁盛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后现代的产生不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单向移植。传统道家、儒家和禅宗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解构精神、实用主义和世俗倾向,并与西方后现代思潮达成一致。中国后现代的实质,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和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召唤下的一种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校园的影响与渗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秦剑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3):82-84
当前,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各种社会思潮呈现出激烈碰撞、相互激荡、互相渗透的发展态势。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遵循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科学分析、区别对待,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沟通交流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存在众多的社会思潮,诸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拜金主义思潮、倒退主义思潮等,其形成既有国内原因又有国际原因,既有经济原因又有社会原因。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这些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时代状况的精神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有其特定的性质、地位、功能、表现形态以及与时代相对应的发展程度等,这就构成了其作为理论现象的现实定位。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是以阶段递进的方式进行的,其演变轨迹具体表现为由20世纪80年代的激进主义过渡到90年代的保守主义,两者分别是由不同客观形势的推动而形成的,各自都有具体的形成原因、推动力量和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1.
12.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海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9):46-48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活动。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可得出我们必然改变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模式 ,发展一种与经济动态发展相一致的贸易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日益融合。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具有重大影响而又为理论界广泛承认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本文分析了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诸多挑战,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本文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将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格局中目前的公司间产业内贸易将向巨型跨国公司内产业内贸易发展,公司内贸易中高科技精密零部件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利益中的动态利益地位将日益突出,一国开展国际贸易更强调贸易对就业、技术进步、税收、GDP等的促进作用;保护贸易政策中的保护对象日益难以确定,保护效果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歧视性下降,开放性增加。对这些问题进行层次的理论探讨,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理论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对于贸易的思想主张也不同。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贸易主张,对于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及对于理论分析的经验检验,证实对于工业发展落后的国家而言,生产力的开发、创新与发展比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反映了特定时期国际贸易分工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解释了各个时期出现的贸易分工现象,每一种新的理论都是对原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产品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则是国际贸易分工新实践的内在诉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业已呈现出产业间贸易分工、产业内贸易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分工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理论上一直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传统贸易理论因假设规模报酬不变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新贸易理论以报酬递增为一大支柱性假设,该假设必然涉及到市场结构难题,这是个极具技术与建模难度的问题。新贸易理论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理论与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佟家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10
人们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认识主要是为我所用的目的性所决定的。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于,把握好该理论运用实际过程的转折点。而对外贸易政策或战略的制定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意义:一是国家宏观层面的;二是属于产业层面的,二者不能混淆。在不同的时期,贸易政策有历史的价值和局限性,有不同的部门适用性及自己特定的含义和适用性。因此,将国家宏观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产业部门或产品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区分开是非常重要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化是该理论的自有之意,而政府所能做的是推动和保障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并缩短从一种产业优势或产品优势向其他高附加值产业或产品优势转变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对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着误解,认为它是静态理论,不符合现实情况。事实上,斯密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及其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因而具有动态分析的特点。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表达了比较优势的基本思想,强调“后来获得的”要素及运输成本对一国优势地位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认为不发达的农业国可通过学习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获得优势,主张按具体情况对不同产品实行关税政策和渐进式的自由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战略贸易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春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9):19-21,25
战略贸易理论是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为基础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模型。实质就是主张政府对贸易活动的战略干预 ,其核心就是要创造和凸现贸易优势 ,培育和提高本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战略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界褒贬不一 ,但它对当前的国际分工及贸易格局却发生着重大的影响。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 ,对战略贸易理论进行研究和运用对我国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 ,实行正确的战略政策 ,培育我国的贸易优势 ,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及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仁康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2,(3):28-3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当今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在其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或制约因素,但其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在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进程中,各国应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努力拓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处理和协调好与各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关系,并要增进互信和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全面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