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企产权改革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战略选择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权裂变机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裂变形式仍属行政性裂变,由此导致国有产权虚置,难以实现外部经济内部化,也难以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企业经济效率低下。因此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的市场化裂变是解决国有企业“症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十五大报告中对此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仍为国有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造...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公司化改制的任务。公司作为法人组织,其运营必须首先尊重和满足有关法人的原理与具体法律制度。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作为公司组织,同样需要依据法人制度的规则及公司法的立法宗旨运营与管理。而目前在公司与组织内部机构的关系及法人财产权等问题上,仍存在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与操作。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正进入实质性阶段,但仍面临着经营成效不佳、大面积亏损的经济性失败和资产流动性差、债务负担重、偿债能力差的财务性失败的处境。究其原因,除政策性因素外,主要是国有企业内部缺乏竞争力和领导管理不善。为此,以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为标准,把国有企业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西方委托─—代理理论,剖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现状,指出存在双重代理、双重约束软化的症结在于“缺乏人格化的所有者”。笔者认为,股份制虽为今后企业发展方向,但利用股份制搞活国有企业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今后,国有企业的比重要下调,在有必要存在的领域仍保持国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代理人激励机制、把代理人推向市场、惩治腐败等;对状况不佳且无必要存在的国有企业,通过调整转变为非国有制企业或混合型股份制企业。  相似文献   

6.
为能从根本上搞活国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创新,从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到股份制试点,以至现在所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实行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的经营管理方式,是我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较为理想的途径。一、实行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的原因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施相应的经营管理形式。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在经历了承包、租赁、股份制的改革之后,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一些企业走向世界,成为举世瞩目的名牌企业,但相比较而言,仍有占国有企业总…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制度创新三个阶段.但至今为止,国有企业仍没有摆脱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影响国有企业的几个根本问题即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思路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方向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公司治理模式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改革国有企业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国有企业在重要的和关键的行业,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但改革国有企业不能背离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通过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和非公有化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才能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从而真正地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实现方式王兰萍经济体制改革十余年,我国已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改革也由国家完全控制所有权转变到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两权分离)。然而,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仍落后于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思考高艳霞要促进经济发展,改变目前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局面,必须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则必须坚决地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是,两权如何分离?两权分离后国有企业归...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制度创新三个阶段。但至今为止,国有企业仍没有摆脱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影响国有企业的几个根本问题即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思路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公司治理模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解决好这些根本性问题,并辅之以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才能真正搞活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2.
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原因除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之外,还在于若干难点的突破。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及其主体的界定,国有企业债务处理,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难点和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深入改革要做的事千头万绪,抓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全盘搞活的关键。理论界有不同主张,作者认为以赋予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并最终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的突破口,作者在分析国有企业前一段改革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国有企业取得法人地位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企业微观基础和宏观调控体系两个方面。税收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是影响国有企业外部环境重要的宏观因素;我国现行税制仍存在许多问题,既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涉税问题缺乏必要的税收约束,又存在着阻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税收因素。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税收征管,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权利束”,是交易制度的基础。不能把产权局限于所有权上,也不能把产权改革等同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经过16年改革,产权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进行新一轮的产权结构创新,是使国有企业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而公司制改造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核心。影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效果的两大问题,一为国家与国有股产权代表的关系,二为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产权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综合系统论付廷臣,张满国有企业改革从来没有目前这样困难.作为改革的理论先导,主流派观点受到了挑战,但并没有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停止.国有企业在亏损,国有资产在消失,自发的私有化在蔓延.但是,仔细审察已往的改革方案,确有许多...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与市场*济的要求相适应。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理论界普遍认为,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是相容的,即两者之间存在一致性,这也是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理论前提。而就国有企业是否与市场经济存在十一致性的问题,人们并没有过多思考过和讨论过。其实,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之间也有不一致的一面,或许正是渲一方面,使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产生一系列困难。困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於促进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存在一致性在正确认识国有企业与巾场经济的一致性时,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难点和应采取的对策。(一)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针。(二)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用公司制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三)必须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改革,要解决债务负担、税费负担过重、企业办社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国有企业,尽管国有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比重略低于发展中国家,但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一块。比如在1984-1993年间,西方主要国家国有固定资本占国内固定资本总额的比重平均为17%左右。在西方国家,国有企业不仅经济地位重要,而且承担着多种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如宏观调控、微观规制和稳定社会等。所以,如何管理国有企业是西方各国政府必须关心的问题。进入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面临着需要调整和改革的局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国营效益不佳,财政负担重。比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其难点。本文从重新界定国有企业的功能入手试图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