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端午起于五月之祈禳,本是源于节气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的岁时之节,在汉代进入国家祀典。端午的传说主要见于魏晋以后的记载,尤其是南朝时期,所涉及的人物有屈原、伍子胥、介子推等。南渡的汉族士人由于对北方故土的眷念以及受玄风的熏染而对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屈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生活在屈原的故地,受到风土人情的感染,他们所记录的屈原传说多而情节生动,使屈原与端午的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于是介子推、伍子胥等人物传说渐渐被遗忘。东晋南朝时,襄阳是南北交通的重镇,也是屈原传说北上传播的重要途径。历唐入宋,端午在又一次成为宫廷节日的同时,屈原已经是这节日的主角,岁时的意义已被对屈原的纪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龙舟纵横湖水滨 彩丝角黍斗时新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全民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本名端五,晋周处《风土记》说:“仲夏端五,端,初也。”古代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五月为午,又有“五为阳数”和“值五日午”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俗称午日。各地还有蒲节、天中节、沐兰节、送药节、解粽节、娃娃节等别称。傣族叫粽包节。  相似文献   

3.
在农历五月初五已经成为国家法定端午节的大背景下,恩施土家族地区仍然保留着过三个端午节的习俗,即农历五月初五、十五和二十五,分别叫头端午、中端午和末端午.这一习俗既存在于文献记载中,也现存于土家人的生活中.节日动机逐渐从追忆历史、纪念先人转向亲人团聚和享受饮食游乐,充满了浓郁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气息.节俗特征明显,但随着时...  相似文献   

4.
侯景娟 《老友》2010,(6):17-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相似文献   

5.
详解六月六     
《社区》2008,(17):42-43
“六月六”和“五月端午”以及“中秋节”都是一样重要的民俗节日。你了解多少呢? 六月初六.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  相似文献   

6.
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岁时民俗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均为中国上古端午祭的现代传承.端午节即端午祭,祭祀是端午节的本意.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大于韩国端午祭.中国端午日举办的各种节俗活动,归结起来均与祭祀信仰有关,并有官方与民间的等级区别.现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由"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部分组成,实即相当于官方与民间的祭祀活动.自上古时期至今,在端午这一天祭祀以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在中国和韩国都未有任何改变.几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俗活动中找到具体的、同一性质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五月采药、祭祀亡人、赛龙舟是中国民俗端午节的三大元素。其中赛龙舟是最具标志性和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它传承和体现了与民族相同又各具特色的节俗文化和民族认同心理。将楚地屈原故乡--秭归端午赛龙舟与湘鄂西土家族村寨的端午赛龙舟节俗和民歌作一个比较研究,从中可见,同为端午节,同是赛龙舟,相连甚至相重合的土家族聚居地区与荆楚地区的民俗文化既相互影响、交融,又有着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上的偏重和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仁斌  洪峰 《新少年》2009,(6):6-7
端午节,如果你来到铁岭市银州区第十六小学,就会看到—个充满诗风书韵的节日。每逢五月初五的“端午诗韵”活动,全校师生就激情诵读先贤的经典诗文,以此纪念爱国诗人。孩子们陶醉其中,共同感受魅力端午。这是该校“魅力中国节”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9.
五月,边陲靖西端午节药市,良药飘香。这天是5月27日,2009’靖西壮族端午药市隆重开市!  相似文献   

10.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称,极富情趣。端阳节南北朝宗懔《荆楚发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此时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相似文献   

11.
端午节源于古代人们对“恶月恶日”季候的深刻观察与体验.期祈“驱邪禳灾”而产生的具有现代卫生防疫因子的系列循理应对法式与习俗。建构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都汲取着中华医药文明养分,形成了神秘而又极具医学理性的古代社会卫生防疫理念。端午节就是古代社会拥有深刻公共意识和广泛民间基础的卫生防疫节。  相似文献   

12.
中韩两国都有相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比较两国的端午习俗,不难发现二者在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俗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明清时期荆楚和北方地区的端午节俗为考察对象,从驱毒辟邪习俗、娱乐休闲活动、端午节的食俗、端午节的时间等四个方面对两地端午节俗之异同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端午节俗的研究成果丰硕。就端午起源而言,流行的主要有纪念屈原和伍子胥说、恶日说、夏至说和龙图腾祭祀说等;在端午仪式行为方面,侧重于对龙舟竞渡、食粽习俗的探析。在这里,思路的改变比问题本身的探讨更为重要。有许多学者在考察端午及其龙舟竞渡起源时,考虑到端午节俗内含的复杂要素,以"结构性探源"代替以往"纵向性探源"的思考模式,更有益于认识区域文化特色。事实上,无论是节俗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历史探究、区域研究和文化意义阐释,都需要我们以新兴社会史的视角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5.
屈作楚辞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深切的爱国精神,感染国人,影响世界。建议端午节应增加祭拜屈原的仪式;增强端午赛诗的内容;升华原生有形文化赛龙舟等;在屈原乡里建立"国际端午节研究中心",以加强组织,规范其节俗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从饮宴、衣饰、节庆祭仪和龙舟竞渡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明清时期端午节日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文化意义。指出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然出现了变化与新趋势,除了娱乐狂欢依旧外,"节日经济"的意义越发凸显,端午节浓郁的商业气息与消费文化气息使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明清社会"现代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人们为这一节日发展了各种节俗 ,并赋予了它多重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在这些特色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它的原始信仰遗留特色 ,农业文化特色和爱国主义特色 ,它们共同构成了端午节民俗活动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端午节是中华各地最主要的传统岁时节日之一,对端午节俗历史性的考察由来已久。其成果多从社会学、民俗学及政治学功用出发,注重民俗事象的缘起与变迁,为今天的端午节俗文化生产力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对其经济意义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文化生产力理论与端午节俗文化研究之间的结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尝试。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植根于楚文化土壤中,其源起、发展都汲取着楚文化养料,并最终于南北朝时在楚地形成。端午民俗也融聚诸多荆楚文化因素,孕化和丰富了绚丽多彩的端午民俗文化,具有深遂厚重的社会历史性意义与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历经千年流行于海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