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城市低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城市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基金来源渠道单一,低保资金不足;低保边缘群体救助问题难以解决等.为解决以上问题,要健全低保工作机制,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拓宽多元筹资渠道,确定低保基金的稳定来源;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措施,切实为低保群众排忧解难;加强对城市低保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城市低保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省城市低保制度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低保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家庭收入调查困难,社区低保管理不到位,低保工作经费不足,相关制度不健全等。改进的对策主要是:加强个人收入的社会透明度,提高低保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保证低保管理经费;建立受保人信息系统,建立低保管理社会监督机制,制定可操作性的有奖举报和惩罚制度,建立健全与低保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自1997年创建以来,在改善居民生活、缓解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设计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维生型的低保制度遭遇了诸多发展困境:政策设计存在缺陷、管理体制不合理、制度的功能异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传统社会福利理论的反思、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提出和低保制度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为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与现实可能.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转型要构建普惠型、中间型与发展型救助相融合的救助制度体系,创新社会救助与就业发展的联动机制,优化低保制度的管理体制和执行机制.概言之,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价值理念是发展型,制度取向是普惠型,救助水平是中间型,这三者要有机融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以构建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民众基本需求、符合福利发展规律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是农村低保运行的必要环节,它能有效瞄准救助对象,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公正、持续发展。文章根据对H省X市Y县的实地调查,描述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机制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工作开展的因素及开展核查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从而探讨了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的完善之策:将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和家庭收入核算指标体系;加大对农村低保核查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探索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机制;推动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磊 《江淮论坛》2009,(3):120-125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劳动能力者成为城市低保受助者。如何使这一群体通过救助阶段的缓冲与调整,最终经由就业摆脱贫困,融入社会主流,对于提高社会救助效率、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寻找城市低保制度中救助与就业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积极就业的利益导向机制,本文分析了政府与低保对象在不同模式下救助、就业间的博弈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低保的执行过程中,"应保尽保"与"应退尽退"同等重要。然而,在低保退出机制中存在着被保人主动退保难、对被保者的经济收入动态情况缺乏有效监督、退出操作上随意性大等问题。并且,过低的低保金、传统政策准备不足、附带福利的低保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抑制等制约低保户就业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影响了低保者的退出。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促使低保制度从生存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变、如何促进低保人员特别是低保人员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低保基层实践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的实践效果如何是能否实现制度预期目标的关键。近年来,城市低保制度在减缓改革冲击、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低保制度覆盖面和制度外延的不断扩大,其在基层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并影响着低保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功能发挥。文章以东北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一个街道办事处下属的7个社区为例,着重分析了城市低保制度的基层实践偏差及其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城市低保基层实践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4,17(6):94-97
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包头市的城市贫困问题正日益突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后,包头市在城市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包头市的城市低保制度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确定保障标准、拓宽多元筹资渠道、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互补运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才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提高反贫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低保制度在城市反贫困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城市贫困问题凸显,低保制度在城市贫困治理过程中将会遭遇各种困境,包括低保标准与贫困线的衔接、低保群体与城市贫困群体的吻合、救助的外部性和治理的内部性的一致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治理理念偏差、群体变迁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缺位所致。面对贫困问题的转型,低保制度应该从突出政策导向、构建多元化标准和完善制度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农村贫困群体人口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农村低保人口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农村低保还存在保障范圈小、保障标准低、地区差异大、低保对象界定不科学、透明度不高、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建议:扩大保障范围,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做到公正公平;科学制订保障标准,做到既能保生活又能促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透明度;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与其他惠民政策的整合;健全农村低保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低保政策:制度检视与调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低保政策自建立以来,在保障受助群体的基本需求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制度功能。为消解农村低保政策在理念、贫困识别和瞄准机制、覆盖面和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的制度"非公平"和"非效率"问题,应从理念、制度、技术和辅助四个维度构建低保政策的"四维一体"调整路径,通过多维度的制度优化或机制创设,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福利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福利依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实践中存在着低保领取者能进不能出、易进难出,尤其是有劳动能力者长期领取低保金等不正常现象;而国内对低保制度引发的福利依赖问题看法不一,各种观点均有理论支持。但不管是理论机理还是实证方法,都需要借鉴国外较成熟的研究范式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现行低保制度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明确我国低保制度存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国外相关先进制度模式,提出我国低保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制度,但其作用主要是缓解贫困而非消除贫困。通过对云南省农村家庭调查问卷的分析可见,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在缓解贫困和收入不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但十分有限的作用,且这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和民族间差异。尽管如此,农村家庭成员对农村低保制度给予了较高评价。这种主观评价一方面反映出农村低保制度对农村低保家庭成员起到了缓贫解困的作用,增强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农村低保制度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着公平性不足等问题。应从制度理念、制度管理和运行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增强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的缓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低保制度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的主要论点可知:目前有关低保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自说自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当前城市低保制度在核定家庭经济状况、形成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维护救助者的尊严和自由、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此,应当规范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核心的审核制度、建立与促进与就业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以法制为基础的惩戒规范、完善以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陶玉龙  戚颖颖 《理论界》2013,(10):52-55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发挥满足城市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低保养懒汉”、“一保永逸”等诸多弊端.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对现行的低保救助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目标进行重构,提出建立和完善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标定位机制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要素,它决定着农村低保受益人的资格问题。我国农村低保制度采取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的目标定位机制。本文从理论、实践和农村低保运行效益几个维度分析以家计调查为核心的目标定位机制并不是农村低保的最佳选择,提出以身份类别为核心的目标定位机制来建构农村社会保护制度的观点,并对这一机制的内容和意义进行阐述,以期对农村社会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低保资金供需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后,资金匮乏一直是阻碍该项制度尽快完善的瓶颈。本文以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和全面建立该制度后几年的低保资金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农村低保资金的供给现状,实现应保尽保情况下所需资金总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低保资金供需存在较大缺口,提出我们应尽快建立农村低保基金来解决这一问题,并论述了我国建立农村低保基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对全体居民供给的基本生活底线安全的救助制度,应体现国家和社会的制度正义性。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的关怀式社会救助向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性社会救助的转换,经历了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发展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进而实现了全社会低保制度的全覆盖。但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着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社会分化;城乡低保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救助权利观及利益表达渠道欠缺;管理体系不健全;低保制度内部衔接困难;等等。  相似文献   

2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制度,基于民族地区农村家庭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农村低保制度在缓解贫困和收入不平等中均发挥了积极但较为有限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地区间和民族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如此,低保家庭成员对农村低保制度给予了较高评价。在缓贫效应方面,低保待遇缩小贫困差距的作用要大于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并且,低保待遇对少数民族家庭的缓贫效果要好于民族地区汉族家庭。在收入分配效应方面,总体上,低保待遇仅能使农村家庭基尼系数和人均家庭收入离散系数分别降低3.5%和3.2%;但低保待遇缩小少数民族家庭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好于汉族家庭,缩小民族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则大于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作用。此外,低保家庭成员的主观评价也反映出了农村低保制度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