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实国际政治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向一个国家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损害自身在与该国存在矛盾的国家心中的国家形象.这种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问题,现有研究均未给与应有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缓解崛起国的结构性压力的作用,进而将国际政治矛盾划分为三类,论证了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在最后给出了中国崛起过程中国家形象塑造对象的排序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定位和塑造直接影响对外政策的执行和国家利益的得失。国家形象及其塑造一方面与国家自身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又离不开国际传媒和舆论的塑造。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传媒的作用,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在国际社会上树立改革开放、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国内形象,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树立我国爱和平、要发展、求合作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3.
刘伟亮 《学术探索》2006,4(6):82-87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国家形象为代表的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本文拟从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这两个方面来浅析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相关性,以期为我国的国际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外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大超 《阴山学刊》2009,22(3):85-88
大国成长是在国际社会中的成长,它包括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我国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就必须关注社会性成长,尤其要关注国家形象的塑造。文化背景的差异,使中西方在语言使用、政治理念、国家行为模式等方面造成了矛盾和冲突,并影响了西方媒体舆论中的中国形象。我们应当树立在语言上与国际接轨的思想,增强“信息吸引力”,加强与西方国家在各个层面上的文化交流,破除中西方之间的理解鸿沟,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很大提升。但近年来也同时出现了一些“中国威胁论”等歪曲中国国家形象的言论。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应该迎接挑战,寻找对策,积极塑造国家形象。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国家形象的因素,提出了制定出台我国国家形象的国家战略、科学确定我国国家形象的基本定位、建立改善我国国家形象的调处机制、实施推进我国国家形象重点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功能,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塑造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国内政党形象的塑造,中国共产党国际政党形象的塑造;进行宣传教育——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扩大政治参与,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积极应对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7.
国家形象塑造与我国传媒的未来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作为"他者"角色存在的部分西方强势媒体,肆意行使话语霸权,单向度地塑造着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以此形成了国际传播格局中国家形象塑造的"钟摆现象".这种"钟摆现象"使得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丧失了被理解被尊重的权利,使"我者"形象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基于此,我国传媒应将国家形象塑造上升到维护国家形象主权的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要彻底摆脱"钟摆"的控制,掌握属于自己信息版图内的形象主权,我国必须大力推进传媒发展战略的"软环境"建设,提升其国际传播力而努力开创国际传播的新局面,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创造良好的对外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正面预设的塑造.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政府理念、行为以及各种机构团体、社会民众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以文化传播的方式对外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特别是以英文版《中国文学》为媒介对外翻译介绍中国文学精品,传播中国文化,以展示崭新的国家形象.文章着重分析建国十七年《中国文学》(英文版)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选取,以及所展示之形象与时代精神,从而展示建国十七年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形象的塑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并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中国形象的塑造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综合国力中形成了明显的短板.中国形象的塑造需要文学的参与,文学在中国形象建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印度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立足于历史、文化与宗教的根基,发挥多元文化的优势,以强势文化产品与科技创新作为驱动。近年来,印度的国家形象塑造重在改变国际主流社会既定的刻板印象,实时地应对国内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慧颖 《理论界》2007,(9):220-221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萌芽,对后来研究全球化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媒对全球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经济领域,作为信息和知识的主要载体。传媒发挥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在政治领域,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在提高政治过程的透明度、提高政治参与度方面,大众传媒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文化领域,传媒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国际关系方面,传媒在塑造国家形象上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国际问题的议程设置、外交决策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传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区域,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逐渐在东南亚塑造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国家形象。当前,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贸问题、南海争端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等问题。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必须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文化外交,协调好与美日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如何扭转"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改变"中国奇迹"与"话语赤字"的矛盾局面,是我国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百年大党精神谱系是塑造国家形象和政党形象的重要话语资源,其对外叙事有助于提升百年大党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国际认同度和国际话语权.百年大党精神谱系对外叙事的推进需要从坚持科学传播思想、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打造立体传播渠道、加快全媒型人才培育四个方面着力.新征程上,推动百年大党精神谱系"走出去",对于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已成为国家间博弈的重要变量.一个国家要有效地在当今世界求得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努力提升维护国家形象.本文在分析国家形象内涵及国家形象塑造的意义、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塑造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魅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爱军  贾璐 《学术界》2022,(12):62-71
元宇宙是一个相对自由、独立并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深度沉浸式的虚拟空间,在发展中与现实社会不断交互、融合甚至共生。人类对其探索过程中元宇宙虚拟空间不仅演变成了新的政治意识形态汇集地,更是发展成国际传播中国家形象建构的新场域。作为成长型技术的元宇宙虚拟空间也为国家形象建构的“自塑”与“他塑”过程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得国家形象以碎片化、刻板性的方式呈现。改变元宇宙虚拟空间中国家形象传播的窘局,实现国家形象的高质量建构,需从不断改善传播技术来塑造新虚拟形象,改善传播模式来突破单一路径,进而推动国家形象在建构中虚实结合。健全传播规范促进虚实相生,在元宇宙虚拟空间中建构国家的良好形象,实现“虚”与“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陈婷婷 《学术界》2023,(11):166-174
随着全球治理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国际话语场中叙事话语也日益复杂多变,如何创新与调整叙事话语方式和议题设置,以推进全球治理共识达成,是重塑全球治理的重要愿景与目标。在国际话语场中,国际话语权与国家形象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性,话语不仅能够呈现、建构、改变或提升一国的国家形象,还能够为其提供意义阐释。面对国际话语场中叙事话语发生的转向及国家形象塑造面临的困境,我们可采取标示性叙事话语聚焦,“自塑”与“他塑”协同,加强叙事话语的双重逻辑,促进叙事的可视化表达等策略,实现国家形塑的提升与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反封建的现代社会思潮中,孝道由于承载过多的政治信息而遭到了严厉批判,在现代社会结构已然确立的情况下,这一发乎人类本性的自然情感与国家政治机制分离开来,反而日益重要。就电影建构国家形象的命题而言,孝道所标识的父亲形象、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密切关联,只要我们不把现代政治与传统形象彻底割裂,就可以发现:国家形象,应当在父亲形象的现代转向、政治转向中得到更好的表达。质言之,在全球化趋同的现实面前,电影艺术更需要文化个性与身份,儒家文化的孝道传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区隔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不仅难以回避,更是自我身份塑造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郭明飞  严君 《江汉论坛》2022,(12):34-41
在信息社会,国家热衷于为自己描绘一幅积极的画卷,以这种软实力的手段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而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理想平台。网络媒介、网络思维、认知互动等元素的合力作用促进了网络空间国家形象的生成,而网络话语权、意识形态建设、国家政治行为、媒介环境、综合国力等因素则成为维护国家形象的关键,直接关乎网络空间国家形象的建设效果。当前我国网络空间国家形象塑造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体现在污名话语、自塑能力、异质文化、逆全球化等方面,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再塑。需要从话语、价值、主体、思维、科技等方面发力,在网络空间进一步塑造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提高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在全新的网络时代,新疆公安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研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安组织的战斗力,关系到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网络环境下公安形象的挑战,要加强新疆公安形象的塑造,研究公安网络传播的方法和技巧,以公安信息化为主导传播新疆公安形象,提升公安机关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民族"历史"一旦承载太多的现实政治砝码,思想的民族史注定重新划分与书写。梁启超的思想转变与晚清以降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流变具有内在学理一致性,二者都围绕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民族文化认同问题递嬗了如下轨迹:从狭隘的"普遍主义"的民族主义转向以西方现代性为依托的政治民族主义,再转向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文化民族主义。必须承认,梁启超的思想转变是西学与东学、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等多重交互的必然结果,如今以梁启超为切点考察晚清以降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演进,不仅在学理上契合着国际学界近年来"文明转向"——通过厘定"轴心文明"和"现代性"的关系来澄明"多样现代性"之进路,而且在历史和现实上契合着中华民族"现代"追寻的思想节点和"国家"形象塑造的"民族"语法。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民族文化认同,必须以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建构为前提,以文明国家擘画为着力点,充分借助"自塑"与"他塑"双重力量,确保"外形"与"内神"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