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的本源、本质和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本源、本质和本体张荣翼一每一个接触文学和文学理论的人,都可能提出一个关于文学的问题,就是“文学是什么”?即希望能够从各个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抽象出一个普遍性的定义。但是这一提问由于其提问方式的共同性掩盖了追询的内在含义上的差异,因而就在回答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2.
<正> 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和神经生理学家艾斯克都曾经有“世界三”的提法。那是指诸如语言、科学、文化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脑外知识,既不是活动着的人的精神,又不同于物质的东西,因而称之为“世界三”。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提法而已,并没有着意推敲,没有详细界说,更没有严格的定义。一些赞同者同样没有认真思考和推敲;更有的“赞同者”提出需重加定义,而考虑定义之后,照此提法何止有世界三?还有什么世界四、世界五,例如人的社会世界,人的规范世界(价值、意向、义务)等等(见《自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这个哲学最高问题的时候,肯定世界是从来就存在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因而认定物质世界自身就是自身的本原。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得以建构和它的全部内容得以展开的基础或基本前提。从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出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离开了物质,世界上什么也没有。一个从来就存在并且自身就是  相似文献   

4.
文化研究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文化”定义何谓“文化”?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此已经提出了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界说,但却没有一个定义能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这大概并非因为文化研究的不成熟,而是由于更深刻的方法论原因。问题的症结似乎在于,“文化”概念究竟能否被定义?“文化”带有人类学本体论的意义。文化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是等价和重合的。属人的一切也都是“文化的”。因此,“文化”是一个总体性概念。一方面,对于一切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5.
人的天人一体本性──转变对“人”的传统观念高清海“三位一体”乃人的本性人是什么?这是很难断然作出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历来被看作世间最大之谜,并非没有道理。对人很难给出确定的答案,是因为人可以说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人作为宇宙进化精华的结晶,他什么都...  相似文献   

6.
自由的问题之所以牵动着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哲学家的心魂,就是因为它是同人的本质相关联的。什么是自由,自由的内容是什么,获得自由如何可能,一句话,哲学史上关于自由问题的争论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要归结到人的本质这个问题上来,叔本华的意志自由学说也是如此。在叔本华,意志自由只寓于存在之中,而决不在作为“表象”的人的行动之中,人只有通过“生命意志的否定”才能达到那种绝对自由的“无”的境界,而这全部过程都是建立在人的本质理论基础之上的。“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①。基于叔本华的意志对世界的推动理论,叔本华以为在…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家对于社会大众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对于理论之外的日常生活,逻辑是什么或应当是什么。本文从“鉴别是非好坏”这一广为接受的逻辑观念出发,试图表明:(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但道理看法存在是非好坏之分。(2)“鉴别道理之是非好坏”的推理,也经常因急于下结论而出错。(3)一切鉴别型推理都是有前提的,逻辑批判并非怀疑一切。(4)所谓鉴别是非好坏不等于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它力图通过推理来“认清生活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8.
一古往今来,人们总是问: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性是什么?本文把这种在“是什么”的思维框架内发问、探索、争鸣和求解的追问定名为“求真性追问”。从特定的意义上说,这种追问方式有存在的必要,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一,这不是人学研究中的唯一的追问方式;第二,仅仅局限于这一种追问方式,会给人学研究带来弊端,实际上,这种追问方式本身就有弊端。古今中外的人学史上,对人是什么的追问和界说可谓汗牛充栋。如果我们对这些界说进行总结性评价的话,那么,结论只能是:它们都是既有道理,又无道理。说某一种界说有道理,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在事实与价值之间——文学本质论问题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本质主义不是要反掉“本质”这个语词,而是要打破对它进行“主义化”的专断,从而敞开“本质”这一语词的多元语意维度,并限定它有效的语用范围。文学是一个家族而非一个种类,文学的内部关联是家族相似性关联而非种类共性关联。文学的“本质”不是作为种类共性的“实然性本质”,而是作为价值形态的“应然性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口才 “口才”一词,辞典注为“说话的才能”。但作为“口才”的定义还不够科学。因为它没有指出说话的意义或功能,即没有涉及口才的本质特性。笔者认为,口才是人以说话为基本手段的交际才能。这种才能是人的有关生理、心理、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智慧、技能的综合体。这种才能既从遗传获得,也从教育和环境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常谈论文学批评,却绝少提起批评文学。仿佛批评生来只配与“理论”作伴,而与“文学”无缘。其实,这不是误解,而是疏忽。如果说,“言而不文,行之不远”;那么,文学批评若缺少文学色彩,也会传之不广,或广而无力。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文学批评若只有逻辑力量而没有形象力量,充其量也只能说服人,不能感染打动人;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在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是“愈到现代愈复杂”。因此,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干脆说:“艺术不能下定义,艺术的本质是弄不清楚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但当代文学、艺术和美学的发展趋势还是一再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为了给这个棘手的问题“提供一个解释”(郭沫若语),我想,听听鲁迅的意见,探讨一下鲁迅文学本质观的发展史,一定是有意义的。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和他的好友许毒裳就经常研讨下列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这三个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姜海波  徐娜 《理论界》2009,(4):23-2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并不是要给“人的本质”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完全不是海德格尔所认为的“马克思有一个关于人的理论想法”,它本质上是彻底超越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存在,立足于“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根基而实现的历史唯物主义之全新境域的开启。  相似文献   

14.
定义必须反映其对象的本质属性,这是下定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给真理以科学定义,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就是说,真理的定义必须反映真理的本性。那么,真理的本性是什么呢?很多同志都认为,真理的本性就是客观性。对于这种理解,笔者表示异议。我认为,我们讲“本性”就是讲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如果说真理的本性就是客观性,那么真理同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属性,这是指真理的内容而言的;但是真理作为人类认识的科学成果,它并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自身。如果说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是W,它  相似文献   

15.
<正> 英国学者海伦·加德纳指出:“否定世界和肯定世界这两倾向在张力下的共存,也许是每一种宗教的本质。”这话颇有见地。所谓“否定世界”是指宗教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所谓“肯定世界”是指宗教又植根于现实世俗世界之中。神与彼岸世界的超越性和人与此岸世界的现实性构成宗教的基本命题。正是在解决这一命题中产生了宗教的调适功能。 一、调适是宗教产生的功能性根源 事物的实质性定义揭示现象是什么,而功能性定义则把注意力放在现象会做什么之上。从宗教发生学的意义上来看,调适就是宗教与生俱来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那么,人为什么要创造一个神,然后又拜倒在神的脚下,虔诚地敬拜神呢?历史上的思想家们作了许多解释。但是无论有多少解释,恐怕都不能回避人与神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创造一个神呢?一般说来,是在人还不能驾驭自然、社会的时候。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说过:“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第38页)别林斯基也曾经指出:没有民族特点的艺术就好象没有民族气质的人,好象一个幽灵,没有面孔的人。我们说藏戏艺术之所以特别值得宝贵,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说过:“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足垂不朽。”(见老舍《写作杂谈》)这段话道出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的确,文学是“人”学,表现的中心是人,如果没有艺术上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就没有文学。而人的本质呢,恰如马克思所说,“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1928年,高尔基首创了“人学”一词。“文学是人学”一语则是苏联人的研究著作中的提法,我国人转引时,误把它作为高尔基的原话。于是,“文学是人学”也就被视为一种“经典”了。“人学”作为“文学”的定义是否科学呢?我国学术界至今仍存在着分歧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作为定义,“文学是人学”是欠科学的。因为,研究人的学问学科繁多,不但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人,自然科学中的某些学科,如医学、生理卫生学、人类学以及人种志学,还有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也都是研究人的。文学不属于任何科学,只是文艺的一部分。高尔基从首创“人学”  相似文献   

19.
“人是什么”的问题是康德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它有着重建形而上学的背景。康德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对“人”的定义作了三次不同的转换,尽管这种定义仍然没有摆脱抽象性特征,然而其中暴露出来的“人的有限性”问题对形而上学重建有着某种程度的开启。  相似文献   

20.
人是哲学的奥秘──张曙光《哲学与人生》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很奇妙:人们最熟知的对象往往并不真知,经常在讲说的事物恰恰最难说得清楚,“人”就是这样的对象,“哲学”也属于这样的事物。历来,“人”被人们看作最难理解之谜,“哲学”自己总在不断追问什么是哲学,这显然不会没有某种道理蕴涵其中。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其实是连理而生的一回事,一旦人的谜底被揭开了,哲学是什么也就容易说清楚;反之.如果哲学弄清了自己的本性和身世.也就表明人开始走向充分的自知和自觉,我把这叫做: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不过是人的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理论。这句话不只包含人和哲学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