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须在以下各方面进行科学定位:首先,在“三化”体系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应是有机统一的,时代化区别于其他二者而又与之联系、统一.共厨推进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次,在主体内容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应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内容,一面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一面以实践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经途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最后,在实施途径方面,必须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前提下,科学分析判断时代特征,回应时代重大问题,同时尊重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历来有强调“斗”即同各种错误东西作斗争的一面以及强调“和”即吸收各种合理东西的一面这两种观点。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不但表现为“斗”,也表现为“和”,是“斗”与“和”的辩证运动。“斗”与“和”,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历程,虽有主次之分,却是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翦伯赞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一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密切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史学体系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最早的拓荒者和探索者之一。从三十年代初期起,翦伯赞就在参加革命活动的同时,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抗战时期,他一面英勇地投入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一面又着重以历史科学为主要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能成立的,它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本意;“实践本体论”是错误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个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框架体系是,“科学体系”论;“灵魂”“精髓”论;“基本原则”论;“精神动力”论;“坚持、发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的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与继承传统哲学中创立,在批判与反思来自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的僵化、教条化的理解和运用中完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热潮在世界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  相似文献   

7.
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三个面向”的价值取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理论特点、马克思主体—客体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在心物联系”说的美学基础构成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基础。“文学生产”理论的主体理论、语言艺术科学的学科特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建构原则、人对文学需要的逻辑起点、文学理论系统的学科形态是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支柱。体现上述逻辑基础、逻辑支柱要求的逻辑体系是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体系,此逻辑体系在本文中以简纲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我国哲学界所广泛注意并作了多方面探讨的一个问题。一九八二年以前的讨论情况,有的报刊已经作过一些报道(见《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二年第九期),近几年来,讨论更向纵深发展,就如何建立比较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新体系,提出了一些颇有意义的建设性意见。现将近年来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哲学是否需要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一种意见认为,目前的讨论是为了“体系”的需要而任意构造体系,是将辩证法、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等一些“板块”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加以排列组合,是企图发现一种“绝对真理”,对世界作一次终极性解释,这正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中所严肃批评的“假科学”。认为,我们不应探索什么体系,而应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卡尔·李卜克内西的文艺思想,以其新颖、独到的视角,拔开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薄雾,显现出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非左倾一面,重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科学光辉。李卡克内西的文艺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种发展体现为无产阶级艺术指明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着“为什么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时代问题发表了系列讲话,形成了逻辑严密、导向鲜明的科学体系,展现了显著的科学思维特征:运用辩证思维,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注重历史思维,善于汲取前人智慧;坚持系统思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设计;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社会保障运行风险;运用创新思维,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向纵深发展;倡导战略思维,统筹规划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赵卫彦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足见前人对唐代小说的认识已十分全面。但“五四”以来,唐人小说的研究更多地注意了其“诗笔”的一面,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采与意想”(《中国小说史略》)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史才”与“议论”,也就是隐藏在唐人小说背后的“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同前)的一面。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固然无可厚非,但离开了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写作心态等其他能够揭示作品更深层内涵的方面进行研究,难免有时会忽略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言志”或“兴寄…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进程而言,陈独秀对“科学”理解的嬗变与重塑是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不可或缺之前提。受中西、落后与文明框架影响,陈独秀早期将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与社会进化论的混杂体,使其更容易向往西方政治体系。1917年初至1920年,陈独秀科学观在嬗变中重塑。他对科学内涵、方法、精神理解的深化为其审视、接纳马克思主义预留了空间,以科学为信仰奠基观念的形成,则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铺平了道路。陈独秀循科学进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与科学在中国的交融影响深远,不仅为党的创建积聚了力量,亦为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吹响了前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邓小平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及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的观点出发,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科学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理论斗争中和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两条思路,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妇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关于对“妇女”的系统论述,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内涵的科学理论和妇女解放思想构成了“妇女”内涵的基本框架。“现实的个人”从物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三个角度构成了“妇女”内涵的出发点,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概念的内涵阐释中也呈现出阶级、实践及革命三个理论维度,并从这三个维度对“妇女”内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内涵的科学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不同于其他妇女解放学说的科学特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基石。它在推动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不断前行的进程中,也为世界妇女解放话语体系和实践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的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碎片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既有表现个性、彰显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的一面,也有消极颓废、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面.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重构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表达,是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其根本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问题,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基本原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提出了四个“新”,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系统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原理和范畴。应当深入研究系统科学的这些理论问题及其哲学升华、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等等。这些研究工作有助于更好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也利于正确处理系统科学研究与其哲学问题研究的相互关系 ,由此而建构起整个系统科学体系的“自我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要求。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①列宁也说过:“社会主义以人类知识的一切材料为基础,以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先决条件,要求科学地对待等等,等等。”②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曾经遭到各种敌对思想流派的攻击和歪曲,也遇到革命队伍中一些人的不正确的对待。因此,回击马克思主义的敌人的进攻,正确地对待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干脆称作“辩证唯物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是不等价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看,实践应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科学的实践观象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