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日时期的鲁迅与嘉纳治五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国”留学生周树人与嘉纳治五郎的关联和交集,主要发生在留学“弘文学院”时期(1902-1904).目前可见中日两国之资料文献,均无显示周树人与嘉纳直接交往或联系的纪录文字.但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周树人在那一时期的置身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知识和思想话语的情境后,会发现嘉纳以其独特理念和手法统帅运作弘文学院,构成了一个不同其他的留学生教育观念和实践体系,周树人由这一时期开始,大幅度进入“现代鲁迅”的形成过程.尽管我们缺少诸如两者并肩欢谈之类的叙事素材,但在“嘉纳-弘文学院-周树人”这个关系结构中,存在诸多嘉纳的影响.两者关联的实质意义,不止于形式上的上下师生关系,更在于,嘉纳和他的弘文学院成为“现代鲁迅”形成的最早也是最重要、最独特的背景.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结构形态,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关注.  相似文献   

2.
雍青 《江汉论坛》2005,(2):136-137
“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和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湖北教育学院、武汉大学国学班、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协办,于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和港、澳、台的专家学者百余人,日本、新加坡的汉学家15人与会,武汉大学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陆耀东教授在开幕词中提出,当前一个急迫的任务是培养闻一多研究的青年学者。他指出…  相似文献   

3.
林块平教授自1927年在他的家乡广东省台山县中学读书时发表小说以来,从事文艺工作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这六十年中,他在上海参加过“左联”,也参加过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学生运动,因遭到迫害,不得不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主持东京“左联”支部的工作。留日归来,他就在高等学校从事文学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了《文艺的欣赏》、《活的文学》、《抗战文艺评论集》、《文学论教程》、《文学概论》等著作,并且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政论以及文艺评论文章,还翻译了不少国外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的评论及美学著作。在他过了七十岁以后,他还亲自动笔并且指导他的研究生于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三年编写了《文学概论新编》一书(二十七万字,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又亲自校译  相似文献   

4.
一、问学 一路学来.永不停歇 张弘(《新京报》记者,以下简称“张”):您对历史的兴趣是怎样形成的?许倬云(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台湾大学史学系教授,以下简称“许”):我在没上学之前,历史知识是散乱的。打仗期间,跟着父亲到处转,父亲是海军出生,他对战事很熟悉。我经常听他讲一些历史掌故。辅仁中学是很特殊的中学.我没有多少英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名文,中山是他的号。其号的由来,原是一八九七年,在他去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期间,为寄寓旅舍登记之事,化名“中山樵”,后来简署为“中山”。其时,他还取过另一个日本式的化名“高野长雄”,发表文章时又简署为“高野”或“长雄”。  相似文献   

6.
刘永济传略     
一刘先生名永济,字弘度,别号诵帚,斋名易简,湖南省新宁县人。一八八七年(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诞生,一九六六年十月二日逝世,享寿七十九岁。先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祖父刘长佑虽曾做过清朝的直隶、云贵总督,但却一直保持着读书人的家风。他父亲刘思谦就只在广东、云南等省做过几任知县,因为不能随波逐流,而弃官归隐了。  相似文献   

7.
屠茂芹 《东岳论丛》2003,24(2):132-134
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对他的评价是,在战后全盘美化的浪潮中,川端康成的创作维护和继承了日本古典传统,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峰连富士山”。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时,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许多求进步的中国人鼓轮东驶,踏遍三岛寻求救国真理,得到日本朋友的热情帮助,其中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更是获得了广泛的支援。有的倾家荡产解决孙中山的生活困难,有的甘冒风险代他购买军火,有的直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直至一腔碧血洒在中国的大地上。本文写的山田良政就是这样的一位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字子渔,生于一八六八年,是日本青森县弘前市(今弘前县)人。青年时代入东京水产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在北海道昆布会社当职员,一八九○年被会社派到上海分店工作。从此他接触到中国社会的实际,立志探讨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笔下出现的第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是《花桥荣记》的主人公卢先生。“很规矩的读书人”,概括了卢先生的基本特征。他虽然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知识分子,但却出身在一个乐善好施的官宦之家,他祖父做过“道台”,是“桂林有名的大善人”,他出资兴办了一所中学——培道中学。卢先生祖父的这些优异品德,无疑成了他自己最好  相似文献   

10.
陆地的创作思想在老一代“延安作家”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它,对于了解老一代“延安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都是有意义的。陆地,壮族,原名陈克惠。1918年生于广西绥渌县(现名扶绥县)。由于向往革命,爱好文学,在广州念过高中和师范后,于1938年进入延安,1939年考入“鲁艺”文学院,和刘白羽、肖殷等是同学。象别的许多老“延安作家”一样,他的创作成绩是卓著的:四十年代的短篇《叶红》、《钱》,中篇《钢铁的心》;六十年代的短篇《故人》、长篇《美丽的南方》;八十年代的长篇《瀑布》,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文艺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指挥员陈赓同志,不幸于一九六一年三月十六日逝世,至今已经十七年了。国防部讣告中说:“陈赓同志的一生,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一生,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罗瑞卿同志在悼词中说:“陈赓同志从青年时代就献身于人民革命斗争。他入党不久,立即投入了长沙的学生爱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中,他一贯勇往直前,不怕任何困难,不计个人安危。”陈赓同志的一生,惊人地充满了传奇式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献身人民革命斗争而经过千锤百炼。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国民革命观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国民革命观的历史演变刘曼容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终生从事革命斗争,他自己常说:“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①。他在晚年又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称之为国民革命,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②。就是说,他自1885年中法战争后,一直都是从事...  相似文献   

13.
一三十年代前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发生过关于文艺阶级性的论争。《新月派》梁实秋首先发难。他在《文学与革命》中宣称:“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文学一概都是以人性为本”,“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梁实秋完全抹杀了人的阶级属性和文艺的阶级性,主要在于反对无产阶级文学,进而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当时以鲁迅、瞿秋白为首的左  相似文献   

14.
1934年暑期,蒋锡金从正风文学院毕业,开始了他曲折的人生历程。虽然,此前他曾发表过一些诗作,但对怎样开始自己的人生道路,还没有明确的想法。他一面听从家里的安排找工作,一面抓紧时间读书、学习。到了年底,锡金在父亲的安排下来到湖北武昌做了一名小职员。当时,父亲的朋友贾士毅在湖北省任财政厅厅长,他给锡金找了一个湖北省“农业合作委员会”放贷干事的差事。从1934年12月上班,到1935年七八月离开,锡金总共在湖北省“农业合作委员会”工作了大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工作的原因锡金走遍了湖北省的咸宁、孝感、浠水、罗田等县,还…  相似文献   

15.
<正>从《思维的“化石”——论初民的生产实践与思维的物化》到形成《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张浩同志潜在地回答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首次提出人类历史和人类现实问题的危机实质;与危机密切相关的是对人类认识能力的绝望以及如何看待在世界观中向非理性主义的突变趋向.1994年出版的《思维发生学》,使人联想到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为这一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登上瑞典皇家文学院讲坛的象征性意义.大江创作获奖作品《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的最大动机是他渐次意识到“与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文化非常不同的地方文化,亦即边缘文化.”(1992年)他认为,“从边缘出发”是小说整体地表现现代世界、把握现代危机本质的根本所在,“必须站在‘边缘性’的一边,而不能顺应‘中心指向’的思路.”如果说大江是通过他作家的想象和创造,使边缘人的形象凸现出来,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伏案工作30余年,撰写、编辑和处理过大量稿件的张永庆,深知“学海无涯”。他始终不敢以专家自居,也不希望别人视他为“专家”。张永庆之所以作如此想,并非出于谦虚,而是实实在在地从他的个人经历出发所得出的结论。1934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张永庆,在1948年暑期后进入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中部读书,受民主革命大潮的推动,他于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其后两次进校学习,于196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当时他已在整风反右斗争中受过批判,怀着虔诚的“赎罪”心理主  相似文献   

17.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基本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而“中体西用”的思想则渊源甚早,如早期改良派郑观应、冯桂芬等均说过类似的话,《盛世危言》中就说:“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不少文章都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词,是出于张之洞的《劝学篇》,其实《劝学篇》中虽有“中体西用”意思,但并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文。这点已经有人正确地指出过。还有的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1982,(5)
<正> 最近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博士的吴富恒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美国文学研究家。他现年七十一岁,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做过中学教员,后到哈佛大学攻教育学,一九四一年获硕士学位。其时国难深重.他毅然立即回到祖国,任教于昆明云南大学,创建外文系,任系主任。在昆明时期,他积极参与了进步民主运动。一九四七年,他经上海辗转到山东解放区,在胶东行署工作。一九四八年在华东大学任文艺系主任。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在山东大学任职,历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副校长等职,现任山东大学校长。他为人宽厚谦和,工作奋发努力,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四十多年来,为了追求光明和进步,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在教育战线上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孜孜不倦地勤恳工作,颇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老黄牛精神。吴富恒教授早年潜  相似文献   

19.
1946年4月28日,周恩来深沉地说:“差不多十年来,我一直为团结谈判而奔走在渝、延之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1]后来,他又十分感叹地说:“民主事业的进程是多么难啊”[2]现在,我们回顾周恩来在解放前同国民党的四次大谈判,不仅是对周恩来最好的缅怀,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次深刻的重温。使我们了解革命斗争的艰险,珍惜今天的幸福,从而更加激发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胸有成竹定方略周恩来数次受党的派遣奔赴谈判桌与敌谈判,不仅是因为他与敌人有过较多的接触,而更主要的是他对敌我双方都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20.
梅津美治郎,这个曾任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关 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洲国的特命全权大使、日军本部参 谋总长等要职的军国主义分子,他阴谋参与过分离华北 的“自治运动”,直接参与过各种侵略计划的制定和实 施,对日本的侵略战争负有重要责任。 一、梅津美治郎与分离华北的“自治运动”   梅津美治郎,1882年1月4日生于日本大分县,后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894年毕业后被授以步兵少 尉军衔。1913年他从陆军大学毕业后,历任过驻外国使 馆武官、陆军省军事课长、参谋本部德国班班长、课长 兼陆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