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存状态,不是人的应有的状态,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状态。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人自然的就自由、全面发展,而是说,在存在着分工和私有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不可能自由、全面发展而是处于异化的状态,而在消灭分工和私有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能够扬弃异化,达到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指的是人们活动的真正自主性,摆脱了人对人的依赖性和人对物的信赖性,人们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本质能力。"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就是"自由发展",是自由发展的目的和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可能达到自由、全面发展自己,不能把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理解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经济和教育,而只能理解为为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前马克思主义时期的著作探讨了一种文化的总体.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异化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自由的个人主义追求,这种追求破坏了完整的文化共同体,使个人处于一种孤立的、原子化的文化状态中.拯救异化的人的唯一途径,是重建一种体现生活与本质相统一的文化形式,即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它只能通过艺术形式体现出来,是一种乌托邦幻想.  相似文献   

3.
康德将人视作最高目的,将自由归王为人的本质存在状态,不仅秉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而且还在明确区分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前提下,进一步将人的价值尊严牢固树立在实践理性原则的基础之上.康德认为.在自然界中,"全部现象都以自然律为基础",即自然法则作为一种必然的外在律令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受支配的非自由状态;而在实践领域,人却可以自觉遵循理性自身的法则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获致普遍的道德意义,最终实现人的本质自由存在.如果说自然法则体现的是以"是"为系词的叙述方式,那么道德法则却是以"应该"联结起来的定言命令.康德一方面强调人的理性存在,倡导理性自觉和自律,凸显人的自由本质,另一方面又对人的理性存在的有限性保持高度的关注,要求对个人任性予以强制约束和他律.正是由于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这种辨证理解,使得康德的权利哲学在以普遍的道德法则为前提,强调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和权利自由实现的外在强制性时,不仅没有损减人的自由尊严,反而更加深刻地确证了人的目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正的艺术作为最精致的文化造物是人的自由自主的本质的最深刻的体现,以及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但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背景中,艺术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异化。这种异化的艺术集中表现为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创造性的丧失、大众文化的齐一化-个性的虚假、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超越纬度的消解和大众文化的操纵性等方面剖析大众文化对人的存在的负面影响。要扬弃大众文化的异化,必须扬弃人的本质的异化,恢复艺术和审美的个性和创造本质,即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何中华 《东岳论丛》2012,33(4):28-34
自主活动范畴在一定意义上隐藏着马克思哲学的全部秘密.在马克思语境中,它是一种历史规定.在人的异化状态下,自主活动沦为一种虚假的外观,而不再具有实质的意义.人的异化的历史扬弃,使自主活动构成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征的历史内涵.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演进,“有个性的个人”、以“自由个性”为特征的人、“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人”,分别成为自主活动之主体的不同表征.只有当私有财产导致的劳动异化、劳动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旧式分工所固有的外在强迫性被历史地超越之后,自主活动范畴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由与自觉的活动--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它使真正意义人的活动出现并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使真正意义的意识、精神、思维、语言、社会性产生,并在自然限制退却中逐渐远离动物.人在生物学上的非特定化,是人类活动的自由的特征在自然维度上的最初表现,自由以人的创造性活动为其开路,以多元取向为其特征,使人类社会、人类的活动、人的文化等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自觉,既是指人类对自由的自我限制,同时又是自由得以实现的方式.正是人的自觉的活动,即通过选择、交往、约定、规制等方式,通过人的目的性的改造活动,使人的活动具有了对象化、普遍化和社会化的意义,从而确定了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体文化自觉是确证主体性的表现和过程,它包括个体主体文化自觉、群体主体文化自觉和类主体文化自觉三个基本维度.文化生成于主体以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向性为理由的实践过程,主体主观世界是外在文化世界的"观念化"和"意识化".主体文化自觉是人在追问人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询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以正视和提升人的自我的精神存在和主体价值选择、实现人积极而自由的生存状态为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准则与目的的.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之文化批判向度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文化属性是人存在的根本属性,文化根源于实践,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活动的对象化.劳动异化的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进而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从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层面来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严厉批判实质上就包含着一种彻底的文化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需要"的基本内涵有三:首先,它生成于后天,是人的实践活动,因而也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其次,它由人的本质所派生,且符合人的本性.再者,它有助于发展人的本质,增进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赋予"人的需要"以应然性,是人的应然需要.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导致需要的异化,即需要的粗陋化、物化及工具化.异化的需要,丧失了维持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功能,成为否定人的力量.异化需要的扬弃,意味着以丰富的需要取代粗陋的需要,消除需要的物化现象,将人的需要提升到精神和自我实现的层面,并且使得他人的需要不再成为手段,而是成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胡长栓 《北方论丛》2004,1(3):109-113
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作为人类理解自身文化的两种前提性思维,它实际上反映着人类对人类自身和人类存在的不同理解.文化相对论坚持了人是多元的存在而失却了人的发展本质,最终落入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进化论则坚持了人是发展的存在而失却了人类多元的存在事实,以致于成为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根据.但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本质体现的人类不断超越现实的存在以及今天人类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决定了我们对正义的文化进化论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重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时间"乃是马克思一系列政治经济学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一个新的增长点.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能动性的生命创造活动时间可以分成"自由时间"与"工作日(或必要时间)"两个基本部分,相应地,人的能动性的生命创造活动可以分成存在于"工作日"中的物质生产劳动与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自由活动.存在于"工作日"中的劳动的本质规定是"以本身为手段",体现了人的本质的自然必然性;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自由活动的本质规定是"以本身为目的",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历史自由性.艺术审美活动就是一种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人的能动性的生命创造活动,它既不同于"以本身为手段"的物质生产活动,也不同于纯粹主观性的精神活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一些美学观点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2.
龙玲玲 《理论界》2013,(4):8-1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剧了主客体二元对立,颠倒了物质生产关系,导致主体脱离自然的怀抱,自然淡出主体的视野,使人以异化的状态、拜物教的心态对待"对象性"的自然,对待"现实"的个人,对待"鲜活"的社会关系,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重异化。异化的自然以一种报复的场景即物质交换的断裂和生态危机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必须积极反思,并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克服异化表象,将生态唯物主义观念引入生产活动之中,才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深刻指向是人的一种"生活样态",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普遍遭遇了文化焦虑的困境。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种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探索集中在技术理性异化危机、大众文化异化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异化危机中,他们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探索是对文化自觉的反省,是对现代性文化的重新建构。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种文化自觉的思潮对当代中国构建现代文化有着重大启示,这体现在要以益智、益心、益德和益生价值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类活动"的实践使人以自为的生存方式成为主体。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实践在本质上体现着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出来的"世界精神",是人类实践在意识中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使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人文精神通过意志的中介体现为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使主体在构建价值世界的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因此既不能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不能把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等同或与科学精神并列。人类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构建价值世界活动的"实践阐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有可能陷入异化,但价值理性的异化更为根本。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实践中由自发性而引发的盲目性的批判,转化为对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文化生产是生产的特殊方式,与物质生产的一定历史形式相联系,并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文化生产有着被资本纳入价值增殖过程、发展为文化工业的趋势,这会提高人的能力,但又异化了人。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将被扬弃,文化生产真正成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会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文化生产思想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当下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化生产只有立足于为了人,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不断自觉地克服人类自身所产生的异化,又需要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为其提供自由发展的合力给以玉成.异化的客观历史性与社会三大结构聚合时的不完全协调性,只能使人的发展维持在相对程度的协调和特定范围之内的全面上.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急遽性与改革道路的曲折性,使我们的政府决策者不能不更加关注社会经济、社会政治与社会文化中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的动力——一个布依族村寨文化的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变迁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自觉的历史过程,而具体时代、境遇的差异往往形成不同的文化自觉图景.贵州镇山村的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和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具体情境中揭示出文化自觉的真正动力."内源性"即是该动力的本质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刘婷 《学术探索》2007,(3):99-102
休闲与和谐文化的一致性,使休闲呈现出一种和谐状态下的时空平衡映象。尽管在消费社会语境中有其异化颗粒,但当休闲意味着一种创造性的自由生活时,休闲便具有了对和谐文化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9.
王国富 《理论界》2014,(2):100-102
马克思哲学认为不平等的社会分工构成无产阶级异化状态的社会根源,导致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在社会领域表现为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总和。为此,马克思从社会分工视域探讨现实地变革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建构符合人的自由发展需要的合理分工形式,为人的社会本质的全面发展创造现实的社会条件,对当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批判地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入手.从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层面上说明人的本质.批判了意识哲学的抽象性,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了意识哲学革命,"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它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