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在网上进行商业交易,网上银行应运而生.伴随着网上银行产生的还有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安全和监管问题.如何能更好的发展网络银行?这就需要我们在了解自己网络银行发展现状的同时,还要根据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历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思考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找到一条最适合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服务的网络银行逐渐兴起并形成规模。蓬勃发展的网络银行既提升了银行业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又面临着如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挑战,其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网络银行发展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研究和管理是确保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从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上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形成了极大的风险,也对银行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市场准入监管、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内容与方法等构想,指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网络银行监管需要通过技术、制度和管理三个层面采取对策,以确保我国网络银行健康、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银行的发展带来了网络银行消费者的保护问题.英国为网络银行顾客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济和替代救济制度.合同法、侵权法和刑法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而替代性救济制度如存款保险、行政措施和银行内部救济制度也不可偏废.我国立法应当细化网络银行和顾客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银行的内部救济制度,而监管机构则监督银行内部救济制度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其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网络银行的风险既有网络技术形成的新风险,又有经营银行业务所固有的风险.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防范和控制网络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6.
网络银行风险状态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网络用户的增加及金融服务的进步,我国的网络银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网络银行系统漏洞、信息不对称以及风险对网络银行业务的高破坏性,使得风险问题已成为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本文利用模糊数学建立影响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诊断模型,得到各项指标对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表现状况的定量诊断方法,从而为改进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网络银行的产生。网络银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银行客户提供了低成本、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网络银行是银行经营的发展方向。但是,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银行经营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银行带来了各种新形式的风险,基于此,本文对网络银行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银行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技术革新在为银行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这些风险在影响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同时,也给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银行是金融服务和高新科技结合的产物,在快速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文章系统分析了网络银行构建的内外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因果图分析法分析了网络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因素,最后对传统银行授信管理架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适合网络银行的新的授信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9.
网络银行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广大客户和商业银行的青睐.近年来,网络银行在我国迅猛发展,但是网络银行的发展不可避免要带来一定风险.监管部门应该看到这一点,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建立健全我国的网络银行监管制度,有效途径是借鉴国外网络银行监管经验,转变传统的银行组织框架和监管方式,同时积极培养适应网络银行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但目前在安全、市场、策略、监管等方面存在着制约网络银行发展的因素。就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前景来看,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管理、消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创建完善网络银行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市场的事实,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才能抵抗外资银行的冲击。发展中间业务必定伴随着风险的出现,特别是与业务发展相关的风险巨大,银行自身必须从内部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银行监督管理部门也要从外部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来保障和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改革许多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农村信用社有许多缺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许多人建议将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但如果再建立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容易使农村地区更难得到贷款的支持,所以建议在农村信用社下一步的改革中设立两级的农村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在全世界的应用为金融业的拓展提供了良机 ,网上银行的出现是金融业的飞跃。新世纪 ,银行业面临着来自金融业和非金融业、国内和国外、网上银行和网下银行的多方面挑战。面对挑战 ,银行必须改变竞争策略 ,加快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化建设 ,拓宽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同时 ,网上银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如网上资金划拨风险、网上电脑犯罪问题及相关法律的完善等。为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顺利发展 ,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即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网上银行业务 ,加强中央银行监督 ,防范金融风险 ,从而使网上银行及其业务健康、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将商业银行纳入增值税扩增范围可以有效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实现营改增目标的最合理方法是一般征税法。但营改增政策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结构、盈利能力、业务创新能力等方面不利。为减少不利影响可以通过选择低税率、扩大抵扣范围、完善服务、优化征管等措施来推进商业银行“营改增”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困境,建立在复制权基础上的传统版权法已是力不从心,必须加以重构。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欣赏和阅读作品不再依赖于有形复制件,传统的购买、占有有形复制件的方式将在相当程度上为直接体验作品的模式所取代。但在未来世界,有形复制件不会完全消亡,就传统图书而言,硬拷贝还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数字版权不会一统天下,传统版权法仍有其适用余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媒介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网络沉溺的危害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沉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沉溺来自于网络内容的诱惑,而本文则从媒介形式的角度,探讨网络空间与网络沉溺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人们认识网络沉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网络空间所呈现的三重视域———客体技术层面、主体性意识层面、主体行为层面,并基于此探讨网络媒介形式、使用媒介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空间行为特性等方面与网络沉溺的关系,并认为网络媒介的双向去中心的互动、意向性的行为方式以及虚拟实践中的多重自我身份等由媒介形式所形成的特质,构成了网络沉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长远来看,网络空间的形式特质将比网络内容的影响更为隐蔽而有效。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汽车逐步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出行方式共享化方向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向之一,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技术发展、政策法规、资本市场和社会态度共同影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其中,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决定了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时机。为全面了解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消费市场的接受程度,采用网络问卷方式调查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预期、认知概况、购买与使用意向。研究发现,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持更为积极、开放的态度;驾龄的长短影响了受访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水平,资深驾驶员更关注车辆在意外情况下的应急表现、交通事故责任承担、个人隐私泄露、与人类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相互干扰等问题;在公共客货运输领域推广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面临一定阻力,消费者更希望能保留方向盘、刹车及油门等传统驾驶员操作装置,以便在特定情形下干预完全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行;过半数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额外费用购买或租赁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扶持政策、企业调整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方向等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式加入 WTO后 ,证券业将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的基本原则逐步开放 ,而且首先开放的是证券中介机构 ,国外的投资银行将首先进入中国证券市场 ,与我国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投资银行同场竞争 ,给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 ,应根据投资银行面临的处境和新的机遇 ,调整并确立新的发展战略 ,进一步壮大我国的投资银行业的实力 ,拓展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人世前的发展战略和竞争力水平,指出网络银行将是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领域,我国网络银行只有在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业务体系、经营和竞争理念方面实现超越,才有可能在与外资网络银行的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20.
浅析指纹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迅速发展,指纹识别技术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逐渐得到应用,出入关卡需按指纹、开关大门需按指纹、领取社保按需指纹、上班考勤需按指纹、幼儿园接送孩子需按指纹等等,除此之外,今后人们还将逐步适应取款需按指纹确认、购物需按指纹付款、工作需按指纹进行分工、手机需按指纹解锁、电脑需按指纹开机等新现象,可以说指纹识别已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并进一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