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归者,他在吸收传统"大同"思想合理因素的同时,在很多方面实现了难能可贵的超越.比如:他把传统的具有空想色彩的大同理想升华为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把传统道德上的平等平均思想发展为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平等观,把传统的公有思想提升为具有一定现实可行性的公有制度,把传统的人道和谐原则发展为革命的人道主义.虽然毛泽东晚年在实践中操之过急,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他在理论认识上的超越是不能否认的.  相似文献   

4.
5.
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在中国近代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开始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相结合 ,形成了各种新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李大钊从共产主义理想与儒家理想社会观的内在联系出发 ,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 ,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大联合和互助的角度来阐述“大同”,赋予大同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 ,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 ,进而实现了近代大同理想社会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并且对实现“大同景运”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康社会的设计师和领路人--邓小平"小康"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小康问题的来龙去脉 ,述评了邓小平关于小康的思想 ,认为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宝库 ,为中国的小康与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因此成为中国小康社会的设计师和领路人  相似文献   

7.
大同理想是中国人久远的梦,古代社会对大同的追求有种种体现.近代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这一时期的理想追求有新的特色.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领导我们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社会理想追求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产生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更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1979年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初步形成时期,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成熟时期,党的十三大到2000年底是完善和全面实践时期.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探讨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同理想与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记·礼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人类矢志追求的理想。大同社会历来被人们视作无法实现的空想 ,但实际上其中包含着可实践的部分 ,因为大同理想是在吸取了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关于社会保障主张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先秦诸子百家的社会保障学说又与商、周以来政府的社会保障实践紧密相关。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实践 ,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性方向的指导 ,也是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特性试作概括 ,从求真务实性、时代性、层次性、指导性四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小康思想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1.
传统小康社会思想源远流长,现代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提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邓小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地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创新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理论,这种创新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小康社会思想合理因素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2.
古代社会,中西方的思想家们对理想中的社会生活模式"小康"都有过憧憬与描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出"小康"、"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并付诸实践,使中国步入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是一个高水准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注意它的阶段性、长期性,实事求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浅析邓小平社会和谐思想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所追求的社会和谐是立足于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社会和谐”。这种现代社会和谐和传统的和谐思想相比,在目标取向上有五个方面的区别:一是出发点不同;二是遵循的原则不同;三是存在的社会形态不同;四是维持的方法路径不同;五是根本目标不同。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浅说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超越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和谐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阐述了和谐社会思想,这主要包括:民主与法制——和谐社会的保障;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生机与活力——和谐社会的源泉;安定与有序——和谐社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 2 0世纪末 ,人类产生了普遍的精神缺失。对理想社会的追寻 ,仍是人类社会的梦想。中国本土的大同理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 ,其现代意义日见显明。怎样处理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人性本质间的深刻矛盾 ,克服乌托邦思想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是当代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