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一古一今,两位大作家讲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对阅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阅读和写作其实是一种逆向思维关系.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还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曾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阶段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着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贫乏、知识面窄等现象,与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有很大关系.所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母.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使之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还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曾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阶段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着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贫乏、知识面窄等现象,与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有很大关系。所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母。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使之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和学习能力。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如何提升农村高中生的写作素养,搞好写作教学?巧借报刊资源,引导学生苦练"五功"是一条务实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阅读是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么写作是在精神家园中播种思想的种子;如果说写作是自行车的前轮,那么阅读是自行车的后轮,只有借助后轮的驱动,前轮才能碰撞生命的"红线";如果说阅读是想获得心灵的启迪,那么写作是为了赢得大师的开光;如果说写作是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那么阅读是小鸟呱呱坠地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积累,是基础,是引线;写作是表达,是创新,是提升.阅读的悟性决定写作的厚度,阅读的策略决定写作的个性,阅读的智慧决定写作的张力.有效的阅读对写作具有实际意义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是极好的习作范例,它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用好教材,对写作大有裨益。本文以小学教材《蟋蟀的住宅》为例,挖掘教材对小学生习作的"范例"作用,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设"桥梁",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实现阅读和习作在语文课堂上的共舞。  相似文献   

8.
潘华兴 《科学咨询》2009,(24):52-52
阅读是积累,是基础,是引线;写作是表达,是创新,是提升。阅读的悟性决定写作的厚度,阅读的策略决定写作的个性,阅读的智慧决定写作的张力。有效的阅读对写作具有实际意义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轼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由此可见,文章要有创新,它可以是立意、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享受.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他们头脑中常会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特殊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新形象.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那么作文又如何创新呢?下面笔者就此话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极其紧密.阅读之于写作,正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化诠释,也如鲁迅先生所说: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现代作家茅盾也说: “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 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语文中考命题趋势越来越明朗: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又是学习之母,其对生活、对工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有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对智力的开发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搞好阅读就没有办法使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扩大;不搞好阅读,写作就无从借鉴,语言也不会生动、形象;不搞好阅读,智力也无法提高。因此,我们认清阅读的重要性,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深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阅读的特点、模式与网络作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阅读到网络阅读,从传统写作到电脑写作,时代的变迁,给爱好阅读写作者带来了新的体验和享受。据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图书博览会有关方面的统计,2005年已养成网络阅读和电脑写作习惯的人数已占总人数的27.8%,而且以青少年为主;6年来,其人数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我们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影响很大。在这里,笔者拟谈谈如下几方面的认识。一、网络阅读环境的特点近十年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突破了时空界限,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这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种全新的基于网络环境进…  相似文献   

15.
十八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告诉我:语文教学是一个繁杂庞大的工程,其中的两个重要板块--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和老师最为头疼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就要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一直以来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高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给房屋夯基础,作文好像目的明确地搭建房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  相似文献   

17.
"公关"意识,指的是经过公共关系实践和公共关系知识的积累之后,对公共关系活动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是一种自觉的公共关系观念.在公共关系可以说无处不在的今天,对于文秘人员写作公文来说,是否具有自觉的"公关"意识,以及"公关"意识的强弱,不仅成了衡量文秘人员素质的标尺,而且还反映出一个组织已经达到的文明程度.中国有句古语,叫"一语知其贤愚",公文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组织的"窗口"和"门面",因此在公文写作中一定要注意"公关"意识.  相似文献   

18.
程琳 《科学咨询》2009,(22):45-45
小学生作文,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和写作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教学中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既可以给予学生多方面知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点,又可以使学生学习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感情等作文知识和技能,他们作文时就能直接运用,从获取知识到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来看,阅读是吸取,写作是表达。因此,阅读和写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体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上好阅读课,实现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文稿写作是机关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综合性很强,对于能力素质要求很高。我们常说"这个干部不错",多是指他会写点儿东西、能做点儿事情。写作是件苦事、难事,常常有人发感慨"哪天再也不用写东西就好了""要我干什么都行,就是别让我写稿",反映的就是这个基本事实。结合自身的工作学习体会,我感觉要想笔杆子硬需要做好如下几点。苦读书,广积累,厚积薄发。叶圣陶说,阅读是汲取,写出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课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核心内容之一.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实,整个高考试卷就是一套阅读题,单选、完形、阅读、改错、写作,乃至听力无处不牵涉到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一观点大家并不陌生;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今天的话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