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从"学者研究与诗人手笔相结合"、"大众欣赏与小众研究相顾及"、"经典重译与新诗新译相辉映"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王宏印教授翻译《英语诗歌选译》一书的特色,重点论述了王宏印译诗艺术的三个特点,即"注重整体,讲究细节","强调创意,以得补失"以及"声韵流转,和谐自然"。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前拉斐尔派诗人,她的作品不仅表达出了19世纪女权主义兴起而出现的女诗人作用,同时她具有多重意义的诗歌作品更是让研究者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探索。她的诗歌以其精致而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妇女问题的深层次探究让其结构更为复杂。本文对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中的爱情诗加以研究,从女权主义的角度作理论...  相似文献   

3.
1930年,周作人在《开明》杂志上撰文质疑李金发翻译的诗集《古希腊恋歌》的“重译”性,并与李金发展开论争。通过梳理这场“重译”案始末后可发现,“重译”是李金发在翻译《古希腊恋歌》时操纵理想中的“古希腊”诗意标准与爱情书写范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贯穿了李金发在译诗中展现的翻译意图、翻译策略与目标读者预设等关键因素,并由此改写和重构法文原作中“古希腊”的爱情话语,催发出符合当时妇女解放命题的爱情教诲功能。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小说《红豆》和《青春之歌》都描写了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 ,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 ,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 ,是对当时“革命 +恋爱”小说模式的反拨。但那个年代的作家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 ,她们的思想和创作都无法避开“为政治服务”的套路 ,爱情则成了神话 ,而且一旦背离了革命 ,将必然走向崩溃 ;只有依附于革命 ,爱情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难点。在长期诗歌翻译实践中,我国学者曾提出"散文释义"、"形式对等"和"三美"等三种不同的诗歌翻译观。以《天净沙·秋思》的英译为例对上述三种诗歌翻译观进行讨论,认为"三美"观优于"散文释义"观和"形式对等"观。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文体风格再现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深邃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给读者以真实和美的感受.译者应在分析原诗文体意义的基础上,以保留原诗的文体意义为基本原则,生动准确地再现原诗的内在精神和原作者的品格精神.  相似文献   

7.
科技英语的否定形式繁多,本文介绍了科技翻译中常用的几种否定结构,并通过理论论证和举例说明了其汉译技巧,进而有效地克服翻译中常遇到的障碍,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文体风格再现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深邃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给读者以真实和美的感受。译者应在分析原诗文体意义的基础上,以保留原诗的文体意义为基本原则,生动准确地再现原诗的内在精神和原作者的品格精神。  相似文献   

9.
10.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与《我爱比尔》都以一个女性的爱情探索为主线,展示女性在追求两性关系中对于身体、性爱、爱的片面误读而导致的爱情破产与觉醒,王琦瑶与阿三在这种追逐中共同验证着跨时代的破碎共鸣。其对爱情内涵意蕴的挖掘、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12.
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从模糊字词/词组和模糊内容两大方面探讨了产生模糊的原因,和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可能会对翻译造成的困难.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启示出发,即打破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不提倡在译作中压抑译者的声音;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它无法存在于语境之外,即"语境之外别无他物";充分展示源语和目标语的差异等观点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与此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模糊美是中国古诗语言的一大特点。翻译家在英译模糊的汉诗语言时甚感困难。本文分析了中外翻译名家英译中国古诗的不同译本,通过比较得出明确的结论:在英译模糊汉诗的时候.译语不能同样模糊。翻译家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并把正确传达原诗的意美放在第一位。诗歌英译的关键在于传达出原诗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知之”、“好之”和“乐之”是读者欣赏译文的三种:不同反映,也是翻译家不断追求使原文不断精益求精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诗歌翻译的详略度——以李白三首诗歌英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有关详略度的研究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对比李白诗歌《送友人》、《月下独酌》和《长干行》的不同英译文本,探讨了详略度对诗歌翻译的制约。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原诗详略度的制约,而且译者应尽量实现与原诗的"详略度"对等。  相似文献   

15.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作品中夏娃形象及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一生都挣扎在宗教与世俗矛盾情怀中的罗塞蒂而言,夏娃是荡妇和贤妻慈母的矛盾混合体,且在罗塞蒂的视野里,天下女性都是夏娃的女儿,天生都是另一个夏娃,罗塞蒂的女性观背后站的是夏娃这一世界上第一女性、第一母亲的形象,复杂、冲突甚至矛盾的夏娃的形象,促使其形成了现实与幻想冲突的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级差系统与文本的文体风格、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理论与翻译实践、翻译批评也存在紧密关联。诗歌英译的关键是将原文的“美”移植到译文。然而,因主体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往往对同样客体持有不同的评价态度。以《钗头凤》三个英译本为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作者与译者审美及价值观的异同,探索衡量译文质量的有效标准,并以此探究评价意义承载的文化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风花雪月"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何将这些意象形神兼备地译为英文,一直是翻译界执着追求的目标之一.文章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诗词名句,从花品、花姿、花气、花颜四个方面入手,通过这些名句的中英文赏析,尝试着寻找更加得当的汉诗英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移就”在汉诗英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是主体和客体和谐统一的感情产物,其美学效果在语言表达上往往通过"移就"(英语称转移修饰)辞格体现出来.文章先比较若干英译汉诗移情的佳作,后以<逢入京使>和<枫桥夜泊>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诗歌语言的弹性和诗体结构有限的运作空间,精心谴辞,巧用转移修饰辞法,以求传达汉诗的神韵,再现汉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数词的功能有二:实指与虚指.虚指的数词,只重在主观情意的抒发,而不重客观事实的记录,夸饰性是其特点.中国古典诗词频用数词,尤其频用虚指性数词,从而使诗篇情趣横溢、诗意盎然.实指性数词往往只需照直译出、无需译者太多的创造性,虚指性数词则往往需要改译、需要译者更多的创造性.古典诗词当中数词翻译的重点,在于力求再现原文数词所营造的艺术效果与美学妙趣.本文研究了数词英译的几种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翻译家也是创造者 ,必须要直接参与诗的再创造。因而诗的翻译 ,要求译者用另一种语言 ,再创造出和原作尽量相似的作品。即便不能相等 ,也就有尽量相似、尽量吻合的艺术感染力。当然 ,这种再创造是有限度的。译诗有“神似”和“形似”之说 ,“形”和“神”是应当紧密结合而不能分割的 ,既要“神似” ,也要“形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