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规范,无疑首先是指向个人的,它的本质与功能是对个人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以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有序发展。但道德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并不对个人的任何行为都赋予道德的意义。当个人的行为不涉及他人与社会,与他人和社会不构成一定的彼此关联的关系时,并不存在所谓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凡是个人的行为关涉着他人与社会,与他人和社会构成一定的彼此关税的关系时,他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或意义,存在着道德与不道德的分野。2‘所谓道德的行为,即是合善性的行为,所谓非道…  相似文献   

2.
婚姻问题是涉及每个人的普遍性的问题。婚姻家庭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婚姻家庭决不仅是私人事情,社会通过婚姻道德和法律进行干预。 法律与道德均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则,同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该基础服务。不同的社会制定的  相似文献   

3.
申来津 《东岳论丛》2003,24(5):58-61
道德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秩序的根基,道德激励是对道德发生作用样态的描述,意味着道德对人的行为选择的干预和影响,包括对社会预期行为的驱动和对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抑止,道德的激励功能体现了道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是具有终极意义的功能形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中的道德培育吴元栋道德是个历史的范畴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之总和。最初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为了能够得到合作,增强对自然界的抗争能力,出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民族社会,并对个别成员自行其是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原则     
道德原则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基本规范。由是观之,道德原则便是一种“应该”、一种“价值”,因而是道德客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对道德主体(社会)制定道德目的的效用: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实体;道德目的则是衡量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道德价值的标准。因此,要弄清道德原则,便必须一方面弄清伦理行为事实,另一方面弄清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这是道德原则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两个前提。在此,我们只拟考察前者,因为道德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满足每个人的个人需要已成人们的共识。 所谓伦理行为或道德行为,无疑是具有道德价值,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是对道德目的具有效用的行为,是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和每个人需要的满足具有效用的行为,是有利或有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和每个人需要满足的行为,说到底,也就是利害人己的行为。因此,伦理行为可分为利人、利己、害人、害己四类。另外,行为由目的与手段构成,所以,伦理行为便又可以进而分为目的利人、手段利人、目的利己、手段利己、目的害人、手段害人、目的害己、手段害己八类。不过,实际上,目的与手段相互依赖不能独存,而这八类的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便形成如  相似文献   

6.
道德激励的发生机制及其权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秩序的根基,道德激励是对道德发生作用样态的描述,意味着道德对人的行为选择的干预和影响,包括对社会预期行为的驱动和对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抑制,道德的激励功能体现了道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是具有终极意义的功能形态。那么,道德是怎样发生作用的?本文初步探讨了道德激励的发生机制。为了提高道德激励的确定性和有效性,本文甄选权变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道德激励进行权变分析,力图揭示道德激励效果最大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道德作为自由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常为人们所忽视。于是 ,提出了道德领域中三个方面的自由 ,第一 ,个人的行为符合他那个时代的主流道德理念及其法则所获得的自由 ;第二 ,个人的行为动机及其行为本身 ,出于道德法则规定的义务或责任而获得的自由 ;第三 ,个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世界发生变革的时期 ,表现为否定现存道德的合法性 ,追寻应然的道德理念及其法则 ,进而获得自由。文章最后讨论了提出道德领域中三维自由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承担的主体是个人的;教育亦应该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道德评价的对象不仅是行为,还应包括言语,是对"言行"的评价。因此,道德的定义应是: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权力性言行规范的总和。它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指导人生、调节关系,以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不断完善的准则和具有善恶价值的实践——精神活动.它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道德指导和纠正个人、集体的行为,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与和谐,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0.
论不德、道德、美德的区分与判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剑 《江汉论坛》2001,(6):87-91
道德行为与美德行为虽然都具有善的性质,但道德之善与美德之善属于不同层次, 道德之善是一种普通的善,美德之善是一种至善。具有道德之善的行为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的道德行为,具有美德之善的行为是一个属于圣贤之人的至善行为。美德引导着道德发展与 进步的方向,为促进社会道德发展与进步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组织内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归因研究由来已久。直到1980年后期为止,研究焦点都集中在个人因素与组织因素。但Jones(1991)主张个人对某种道德问题的道德强度感知会影响他的道德决策过程。考虑到东亚国家企业之间的交易中发生的所有行为,笔者却很难将其简单地分为"道德-不道德"或"合法-非法",所以文章借鉴了Zhuang和Tsang(2008)的"灰色营销"概念。另外,由于本研究关注营销渠道上的"灰色营销"行为,本研究初步预测营销渠道上的依赖和信任直接地和间接地影响到"灰色营销"行为意图。  相似文献   

12.
论团体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是一种鼓励人们进取和协调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这种鼓励和协调,不仅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行为关系,而且包括团体与团体、团体与社会的行为关系。在我国当前的道德理论研究中,道德的基本理论,以及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社会公共道德,等等,只是偏重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对团体意识、团体行为、团体道德规范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在我国,多数人参加团体,各种各样的团体遍及全国。团体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除了个人相互交往外,大量的还要和各种不同的团体打交道。团体之间的交往,已成为社会交往的普遍的重要形式。一切事情,离开团体的支持、同情、批准,就“寸步难行”。团体,作为既体现国家意志,又体现劳动人民自治意愿;既和劳动者、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又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绑架"现象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道德绑架行为大多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它隐含了对被绑架者较高的道德期待,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精神性强制。道德绑架行为的伪善性主要表现在:道德绑架者只说不做,只对他人布道,自己却不去做要求别人做到的道德行为;道德绑架者内心的道德愿望与其外部表露出来的行为不一致,往往口是心非;道德绑架者自以为是正义和善的化身,热衷于评价别人的行为,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道德绑架行为的伪善性与道德绑架者个人的道德经验密切相关,源于道德绑架者强调主观动机的善。道德绑架戕害了个体的道德自由和道德权利,模糊了社会生活中的善恶标准,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王海明,孙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央民族大学价值科学表明.行为之应当如何不过是行为之事实如何对于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之效用,因而行为之应该如何便是通过道德目的而从行为之事实如何推导出来的:张三杀人了(行为之事实如何)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是为...  相似文献   

15.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可分为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两个方面。客观诚信是一种课加给主体的行为义务;主观诚信是主体对其行为符合法律或具有合道德内容的个人确信。我国法学界把诚信局限于客观诚信的诚实信用原则理论存在缺陷,应从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两个方面全面深入地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研究,并在未来的民法典立法中进行科学地规定,以利于在诉讼中克服成文法之缺陷。  相似文献   

16.
乔法容  马越 《中州学刊》2012,(3):118-122
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关注社会道德到关注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从关注道德规范到关注行为者本身的品质、德性、品德,研究的重点和德性伦理学不谋而合.与功利主义伦理学和康德义务论伦理学两大规范伦理学理论不同,德性伦理学聚焦行为者本身,重视行为者的品质、品德和实践智慧的养成.全面深入地探讨个人品德建设,需要规范论与德性论以及不同伦理理论范式的对话、互补与会通.  相似文献   

17.
浅议道德规范法规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浅议道德规范法规化□王云骏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规范性是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本文试图从理论的层面讨论道德对行为的约束机制,分析其对社会道德生活干预的实际效果,从道德意识生成继而调整人们行为的一般规律入手,阐发道德规范法规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企望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国际社会学界 ,行为改变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艾滋病的行为干预。但大多数干预项目仅从个人水平上加以考虑 ,其行为改变策略大多建立在针对个人的基础之上 ,而对于群体水平的行为干预则较为少见。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学界 ,有关群体行为改变的研究目前尚无文献记载。本研究项目以男—男亚文化人群为研究目标 ,致力于该人群艾滋病感染高危性行为的改变 ,在行为改变策略和行为改变方法上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10,23(3):5-11
伦理学,就其最重要和最完美的部分来说,是如何治国的科学,是治理社会的最高级、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伦理学,就其全部内容来说,则是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权力腐败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提醒我们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须大力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本文着重关注提升社会和个人道德的内在机制,论述道德原则对社会和公民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意义,并通过探讨道德自律与当代社会的自由、责任、宽容、诚信的内在关系,强调道德自律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其作为提升社会和个人道德的实现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