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澄清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合理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生产正义观念强调扬弃雇佣劳动关系及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正义的实现间的必要性关系,并反对分配正义观念。但事实上,生产正义所反对的只是配给正义的观念,而"正义的环境"的存在意味着生产正义不能取消分配正义问题。与此同时,以社会基本结构为对象,关注生产资料的分配的分配正义观念是能够容纳生产正义观念的全部要求的。因此,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理解为容纳生产正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合理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的正义论不只是对传统正义观的继承,更是对其的创新和发展。它较为深刻地论述了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基本问题。分配正义是转型期中国社会遇到的核心问题,是诱发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罗尔斯所提出的解决分配不正义的基本原则和设想,给我们勾画了一个自由又平等的社会愿景。其《正义论》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社会不正义的极其优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义是个古老的词,在古代西方,它与公正、公平等具有同程度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古希腊传统正义观基础上,通过对奴隶主阶级统治经验教训和当时社会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其独具美德意蕴的正义观。本文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从分配正义的原则及价值证明、分配正义与纠正正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分配正义的局限性及启示等视角对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分配正义作为正义的核心价值,在不同的主张中呈现不同的理论形式。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正义深入个人德性与城邦政治的实践活动中,指涉对人自我本性的教化,奠定了分配正义的政治基础。斯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应得分配观,以一种天然的交换正义实现分配正义的经济转向。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正义,在构建共产主义社会中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从而超越了德性正义和交换正义,形成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产正义。从分配正义最初的政治表达转向经济探寻,再至超越传统分配正义内容和形式的生产正义,能够彰显更具历史感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他认为分配正义的核心就是平等;二是提出了分配的差别原则;三是阐述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认为在分配中要加强政府调控。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他认为分配正义的核心就是平等;二是提出了分配的差别原则;三是阐述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认为在分配中要加强政府调控。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分配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内容,对其含义的理解多有分歧,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分配正义是分配中的恰当性、合理性;指出其实现的关键是找到其中借以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在不同社会标准和原则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鉴西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讨论了中国当代的分配正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要在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实现和谐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但分配正义是实现和谐制度安排的本质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最后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实现路径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这说明分配正义的实现只能走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同时并举的路径,开辟这一路径的方法是确立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的确立会使分配正义具有形式特征,但它能够彰显人类分配理想的超越性伦理价值。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类分配活动的伦理引导作用、对人类分配矛盾的伦理化解作用、对人类分配理想的伦理提升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义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和政治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亚里士多德的普遍正义就是所有公民权利的平等分配 ,他指出分配上的比例平等实质是等级上的不平等 ,说明了正义是中道、一种美德。认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 ,有助于我们今天建立正义理论体系 ,处理好社会分配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伦理学作为以“经济—伦理”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它应该具有“经济”(效率)与“伦理”(美德)两个学科目标;同时,分配正义作为“充分的”分配正义也应该是综合的分配正义,即是经济的分配正义(有利于经济效率)和社会的分配正义(有利于社会公平)两种正义的结合。研究认为,经济伦理学的双重目标与综合的分配正义,结合经济分配正义和社会分配正义两种分配正义的使命正好吻合,它可以通过一种立足于“历史原则”基础上的“动态的”“伦理妥协”来实现综合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3.
论分配正义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其实质就是人们基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分配主体物质利益关系的整合。实现分配正义,必须明确分配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分配主体的地位平等;规范分配程序,实现分配主体的机会平等;坚持合理的分配原则,促进分配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旨趣是建立一个人与人合作的良序社会,这使他在构建正义理论时立基于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并将人性作为其分配正义的基础.罗尔斯分配正义的人性基础,可以为当代中国构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不仅仅包含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及其因地制宜的具体措施,更本质地刻画了分配不可逾越的历史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哲学和实践上真实地面对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本文认为,与一般的仅仅在分配问题和权利问题上兜圈子的实证主义研究路径不同,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生产实践尤其是对构成其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考察,构建了分配正义研究的双重人类性视野:劳动与需要。这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分配的基础上对分配正义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迁,正义问题成为保障中国良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研究因此勃兴。围绕着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及相关文本,学界就马克思的思想及理论中是否存在正义的维度、是否存在某种超历史的绝对正义观,马克思正义观的内涵、实质如何界定,马克思的正义原则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学者们深入到分配正义、劳动正义、政治正义等具体领域多方挖掘马克思的正义思想资源,以寻求指导实践的原则与方法。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中国社会将构建出怎样的正义理论,仍然需要学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分配正义问题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再分配,即二次分配,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受到了诘难,但再分配的存在有其权利、价值论、现实依据。但是解决了再分配问题,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分配正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解决分配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通过批判地继承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实现正义的问题。在他看来,正义是人的一种守法且讲究平等的完满德性,其实现需要两个途径:一是个体的德性涵育,即个体应该做公正之事,培养公正、大度、友爱德性,过城邦生活;二是社会的政治建构,即社会应该建构一个体现公共利益的优良政体,实行法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把正义和善视为城邦优良生活的必要。正义并不是绝对的平等,在于合乎比例的分配,配给得当,各得其所。这种分配的正义观可使城邦各阶级相安无事。当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时,就需要一种矫正机制,失有所得,损有所补,恶有所罚,这就是矫正的正义。这种矫正要发挥效力,必须借助于法律。"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是中道的制衡",要实现法治需要良法和人们的遵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论述分配正义问题,但在一系列著作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校正了资产阶级分配正义理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的基本逻辑。具体而言有三条进路:一是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对分配正义的前提校正;二是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超越按资分配的过程,对分配正义的实现方式校正;三是从抽象个人为本到人民至上,对分配正义的价值校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校正工作,不仅规范了研究现代分配正义问题的基础构架,而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