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钱道静 《南都学坛》2002,22(4):123-123
<正> 20年代初小诗兴盛时,曾有大批诗人从事小诗创作。但在小诗作者中,写作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冰心。冰心的小诗忠实地记录了冰心的心灵世界和情感轨迹,体现出冰心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创作“真”的文学,表现“真”的人生。 一、冰心的小诗深情地赞颂了真挚的母爱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础,被诗人视为生的慰安、爱的典范。冰心小诗中着力表现的母爱源于她与母亲的深厚感情,母亲对冰心深挚的关爱培养了她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力和温和细腻的性格特征,而冰心对母亲的感情也非常真挚,一直把母爱当作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诗情的重要来源。“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  相似文献   

2.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小诗《歌》语言凝练、意象精致,是意象诗的经典。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散曲家,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是中国意象诗中的极品。虽然跨越不同的历史时空,但两首小诗在意象营造、意象组合、诗思表现、以及情思体验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冰心的小诗体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融,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渗透,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她以开放的思维定势,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凝聚成富有哲理的诗行,抒写的内容是宽泛的、跳跃的、多元的,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女诗人冰心一生写过不少诗歌,但是真正建立她文学声名且奠定她诗人地位的诗集则是1921和1922年出版的《繁星》和《春水》。历来,文学评论家们大多关注的是她诗歌中“爱的哲学”,或者从文体修辞学入手,认为冰心的小诗自成一派,乃是极具“闺秀风范”、清新婉约的“冰心体”。凡此种种评论文章,其深层逻辑乃是:冰心的小诗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诗歌中的女性意  相似文献   

5.
海化诗人     
中国的诗文里 ,咏海的真是不多。对此 ,冰心在《往事·一》中借人物之口慨叹道 :“可惜这么一个古国 ,上下数千年 ,竟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冰心的这个遗憾为她自己的成功创作所弥补 ,痴情写海 ,妙笔传神 ,冰心本人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化’的诗人”。冰心爱海、恋海、喜欢写海。一冰心似乎与海特别有缘。在刚满 7个月的襁褓中 ,因随父母坐轮船去上海 ,冰心就见到了日后痴迷的海。到她三四岁时 ,谢葆璋奉调到烟台创办海军学校 ,全家又迁居到烟台 ,她从小缺少玩伴 ,海成为她童年生活的最好伴侣 ,大海的辽阔壮美陶冶了她 ,使她一生爱海…  相似文献   

6.
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国新诗的巨流里交汇着一股清澈的溪流,她时隐时现,婉转曲折。我指的是那种短至一行,长则六、七行的现代小诗。从影响上讲,这种小诗受惠于希腊诗铭、日本俳句、印度泰戈尔的小诗及中国古代乐府绝句和小令;从范围上讲,这种小诗包括小诗派小诗、湖畔派小诗、苏区街头小诗及其他诗人的小诗;从类型上讲,这种小诗可分为抒情型、哲理型和鼓动型。这种小诗虽然有其致命的弱点,但是其独特的艺术风姿给中国新诗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一、小巧的、完整的、放大的美 现代小诗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小巧。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情感“象电光底一闪,象燕子的疾飞。”这种生活中真实、常见的情态,用短可一行,长可三五行、六七行的小诗去表现再好不过。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把瞬间即逝的情感凝固在一个小巧而精美的形式里。这种合目的、合规律的小巧必会给欣赏者带来惊奇的美感。如:“我们并立天河下/人间已落沉睡里/天上的双星/映在我们的两  相似文献   

7.
对赛珍珠小说"土地主题"的探讨总是离不开对"母亲"意象的文学研究。实质上,"母亲"意象和"土地"意象一样,既是赛珍珠赖以创作的原型,也是她的创作结晶。两者血脉相连,融会贯通,达到几乎不分主体与喻体的境界。到赛氏创作《母亲》时,其作品对"土地"意象的处理又有了别开生面的文本表现,即借着"母性"和"土性"的交融、借着人性的升华,作家完成了独特的诗意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黄仲则是清代最具诗人气质的诗人,一位"真正的悲剧诗人"。他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独特鲜明,充满悲剧色彩的自然意象、动植物意象和人生意象,并将这些意象贯穿到一起凸显出"悲秋"主题。这里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诗歌意象,同时结合黄仲则生活经历进行阐释,解读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发现,黄仲则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美"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0.
"酒"是我国古代诗人(词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第一次有意识地赋予"酒"意象独特审美内涵的是魏晋时期的诗人.自此,我国古代的"酒诗"便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词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独特的象征意义,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词)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离骚》用大量文墨写了各类香草,并且还多次提到"美人"或"美女"。《离骚》中充满灵性的香草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品质及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而"美人"意象,不仅比喻君臣关系,也用来象征诗人对理想的炽热追求和追求失败的痛苦。香草美人意象的运用,使《离骚》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也极富浪漫色彩。"香草美人"意象是屈原的艺术创新,这种创新实际上与楚国地理环境、楚国巫文化,以及庄子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现代派"诗人创造了一个与心理内容高度吻合的意象世界,也同时创造了具有原型意味的艺术模式,其中蕴涵着具有普泛意味的艺术母题。这些由于现代派诗人共同体普遍运用而反映群体心灵状态的意象性母题,一端折射着诗人们的原型心态,一端联结着诗歌内部的艺术形式,从而使一代年青诗人内心的冲突、矛盾、渴望、激情呈现为一种在意象和结构上可以直观把握的形式。本文选择了"扇"作为一个切入现代派诗歌意象体系的一个微观化艺术视角,把"扇"描述为具有形式感的审美中介物,是诗性想象的艺术化媒介,反映着诗人与审美物象之间物我相契的关系,从而成为一种经过诗人主体投射的对象物,是"思想与质料"的融合。同时,作为一个"客观对应物","扇"的意象积淀着古典内涵,昭示着现代派诗人对古典趣味的选择性。最后,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原型意象母题理解为一种观察诗歌艺术的形式,从中探究现代派诗人内在的生命体验和心理形态,进而勾勒现代派诗人观察与表现世界的艺术原则,以及现代派诗歌中所蕴涵的关于"生命的艺术"的艺术史观。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中有许多鲜明的意象,如山、水、月、酒、柳、船、云、星等。这些意象描写生动,寓意深刻,是诗人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越生命体验的再现。通过对李白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星"意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中国古代星象学的联系,进而剖析"星"意象与诗人的人格意识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14.
飞翔意象在阮籍《咏怀》诗中有诗心、诗情、诗法、诗境四个营构向度。飞翔意象传达出诗人的行藏与心迹,演绎着诗人的缥缈哲思;其既触动了抒情主人公的悲情,也被诗人打上了特定情感的烙印;阮籍对飞翔意象的书写推进了此类诗歌的抒情模式,诗中的情思因此变得隐晦飘忽,富于比兴意味;诗人借飞翔意象的描写,隐约构建出一种温柔、哀凉的诗境。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活在时间的洪流中,对时光的思考也是每个时代的诗人关注的人生主题。文章以《唐诗三百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唐代诗人对"时光"意象的思考:"时光"意象是诗人反思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是诗人衡量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诗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反复出现了水、烟雾、虎耳草等文学意象,这些意象是作者在叙事话语层面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具有推动情节、替代叙述、呈显心理、反衬创作主旨等多重叙事功能。作者凭借对意象的独特处理方略将中国传统的诗歌艺术以及现代小说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使之成为构建其"诗化"小说的具体方法,《边城》也因此而获得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17.
儿童,冰心心中的一片绿洲——兼论冰心的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作家中,冰心是最具童心的一位。她以“母爱”“童心”“大自然”等审美意象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并构筑了儿童教育的思想大厦  相似文献   

18.
胡怀琛的《小诗研究》是第一本系统研究小诗的专著。胡怀琛强调小诗的"中国"血统,不认同"小诗来源于日本短歌和印度泰戈尔"之说,由此淡化小诗的"新诗"身份。胡怀琛在理论探讨中未把小诗提升为一种独立的诗体,而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看待中国新诗的固有文化传统。胡怀琛的小诗研究力主"调和"新旧文学观,理论立场模糊,故容易被人忽略。  相似文献   

19.
《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是冰心留学美国期间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它们充溢着天然的生态之美,主要表现为:以“母爱”为现实根基的生态平等之美;用“童心”拥抱自然和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之美;去国怀乡的“家园意识”.冰心潜在的生态立场成就了她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作品内涵,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开篇提出的"虎中美女"意象对理解小说人物和主题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可知,"虎中美女"泛指行为如虎的少年美女,在小说中则特指潘金莲。不过,潘金莲婚配的三个男人均与"虎"意象有关,正是"虎"中生活催生了她这一"虎中美女",这样,"虎中美女"意象就不只沿袭着男权社会的"红颜祸水"的认知视角,也提醒着人们对男权社会所造成的"虎中美女"变态人性的深入批判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