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矛盾双方经过斗争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不仅使用了融合这一概念,而且把它同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都视为辩证运动的实质。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现  相似文献   

2.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既包括对立面的斗争,又包括对立面的统一。也就是说,所谓对立,是指统一中的对立;所谓统一,是指对立中的统一,因此,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但是,多年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矛盾斗争性和矛盾统一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在认识上和运用上都存在着片面性的错误。有的只讲斗争性的作用,不讲统一性的作用;有的认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统一性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有的把斗争的绝对性看成永远是主要的,把统一的相对性看成永远是次要的等等。总之,他们重视和夸大了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或忽视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本文想就矛盾统一性的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大家是没有分歧的。但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前进运动?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该作深一步的探讨。我以为在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时,要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之所以发展变化,就是因为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互相联结、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相互作用。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列宁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决定事物的生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论述,在《矛盾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原理。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坚持这一论点,但却把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说成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的同志则根本否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对、绝对关系。这些同志的失误都在于没有从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去考察,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从事物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来考察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认为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矛盾是统一物的对立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都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他们既相对立和斗争着,又互相依附而统一着,并从而构成这一事物。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和斗争,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也没有社会的前进。这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存在着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无冲突论”(无矛盾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然而矛盾是如何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呢?矛盾发展、运动的实在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就要求我们从更深的一个层次、深入一步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分析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矛盾和谐辩证法与列宁的矛盾斗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两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列宁分别于19世纪和20世纪依据自己对黑格尔矛盾辩证法的不同解读构建的辩证法体系。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虽然都属于矛盾辩证法,但由于马克思与列宁所处的时代及所属的文化传统不同,两种辩证法在理论视阈、矛盾结构、价值取向与发展观、解决矛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马克思的辩证法展示了辩证运动的正、反、合的逻辑进路,在19世纪发挥了动员世界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作用,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列宁认为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表明其并没有封闭辩证法面向未来生活的大门;但由于开放性潜质与矛盾斗争的理论硬核互相冲突,使得列宁的辩证法缺失辩证法的和合元素,因而放大了对立面的斗争在矛盾运动中的作用,成为一种在理论上有偏颇但却极富实践精神的行动的辩证法,在20世纪为俄国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克敌制胜的方法论武器,堪称革命的代数学。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我国的哲学界一般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比较抽象、甚至是不够确切的.虽然,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是,对立统一规律并不能真正说明,为什么矛盾运动能够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为什么同样是由于矛盾运动的推动,具体事物的发展方向有的前进,有的倒退?要具体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探讨事物矛盾运动的源泉和动力,从中寻求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这对哲学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这对范畴,才能正确理解辩证法的深刻的本质。列宁对同一和斗争概念的含义作过说明,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就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斗争就是矛盾中互相排斥和对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单一的斗争性或同一性都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斗争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结合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408页)这里显然指的是整个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只有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1.
《矛盾论》是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学说的直接继续和发展。 一、《矛盾论》系统地论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恩格斯也说过两极的既对立又统一是“构成辩证  相似文献   

1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里说说它的来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就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中关于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规律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他在那里只是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思想内容,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科学术语。 马克思也没有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辩证法是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现实世界的辩证法,这样的辩证法直接呈现的就是自然与社会以及社会与人在差异基础上的相互作用及其辩证关系和变化发展。差异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不一定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也不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与环境关系过程中的差异统一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差异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所导致的和谐内在统一才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事物进步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辩证思考赵永熙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是人们正确分析矛盾、认识事物的钥匙。党群关系是一个党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问题。现代领导者的一个致命的危险,就是脱离人...  相似文献   

15.
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事物发展动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本文拟就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矛盾,即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论述。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列宁也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毛泽东同志讲得更明确:“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运动本质的科学抽象,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相似文献   

16.
二、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辩证思维的规律 第一、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 恩格斯讲,“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这句话不能改,因为它是对的。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在近现代世界哲学史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但是,自从恩格斯揭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论者多认为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是革命的,其哲学体系是保守的。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在这里存在着一个尖锐的矛盾:内容和形式只有对立,没有统一。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对立的统一,是违反事物存在的逻辑的。本文一反百年成说,揭示出这个矛盾。它指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由辩证法构成的,其辩证法势必扩展为哲学体系,二者有机地结合为统一整体,是一致的;其辩证法和哲学体系都具体有二重性,都有革命方面和保守方面,这正是黑格尔辩证法和体系一致性的表现。文章进而指出,过去人们之所以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有革命而无保守性,其哲学体系有保守性而无革命性,是因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革命地改造过的辩证法看作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我们要: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体系的一致性,必须区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矛盾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规律。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即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始终都贯穿着矛盾的斗争;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辩证地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的第一段中,在谈到黑格尔的学说时用了“the law of thecontact of extremes”一语(原文是英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把它译成“对立统一规律”。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所在的译法欠妥。因为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论述过矛盾双方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但在表述上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这一规律称为“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列宁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了更科学、更明了的称谓——“对立面的同一”(或统一)。不过,在用“同一”还是“统一”的问题上,列宁还是不那么肯定。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他带着疑问的口气写道:“对立面的同一(它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指出:“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运用列宁的这一论断来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时,为了简明易解,人们往往用“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两句话来加以概括。前者强调的是“分”,指斗争;后者强调的是“合”,指统一。既斗争又统一,既分又合,事物就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