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首先考察了裕固族先民与藏族先民在唐末五代时发生关系的具体过程,并对后来至今关系的发展做了简要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两族的关系结构:地缘政治因素是两族关系产生发展的可能性基础;文化交流是二者关系结构中的主体构件;经济上的一些共性特征是二者关系结构中的现实基础。进而认为藏文化对裕固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二者关系不平衡发展,但总趋势是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李能武经济和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各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和量上的比例,因而具有不同的绪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但二者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互为动力的机制。本文将对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进行论述。经济结构有两种...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间的正向乘数效应和负向乘数效应、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方面。二者的协调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从强化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刚柔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加强生态环境的调控等方面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扩大融资规模与优化融资结构视角出发,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二者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情况下扩大融资规模与优化融资结构的优先次序。结果显示,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呈边际效应递减趋势,而融资方式的改变会通过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来带动实体经济增长。而在优先次序确定方面,金融发达区域应当优先优化融资结构;金融欠发达区域更应优先提升融资规模。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传导机制,然后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VAR模型,对地区工业所有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各地区的所有制结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滞后三期的负相关关系;但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二者相互之间的影响系数递减。实证结果为近年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是在国家统一的语境中展开的。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既相互影响,同时又有各自的独立性,盖因二者均有自己的发展逻辑所致。从二者的互动关系来看,经济关系的发展改变了台海局势的基本结构,推动了两岸政治共识的增加和制度化,为两岸实现政治统合营造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发展无法同步,但是两者的乖离程度却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关于现代汉语不+NP和很+NP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比较,说明二者都具有强化语义的作用,是两个意义相对的结构,但是在使用中具有不对称性。文章还对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对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石羊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润泽抚育了流域的人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石羊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荒漠绿洲区,由于人类不断开发和疏于保护,使本身脆弱的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日益严重。为了克服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达到二者和谐相处,有必要从流域目前的经济发展结构入手,分析流域经济结构现状及特征、提出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为石羊河流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制度二者的结构,认为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二者制定的目的、构架、基本前提和遵循的原则不同.进而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适应经济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的要求,我国的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分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一个相对简化的框架下,从数理结构和经济含义的双重意义上回顾和反思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对置盐定理的主要争论,进而阐述了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即二者在对经济变量的定义、经济概念的解释,以及研究对象等多个维度均有较大的区别,二者从本质上讨论的是不同抽象层次的问题,因此置盐的模型既非支持也非否定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二者其实并无本质矛盾。但在考证对置盐定理本身的批评与理论扩展的基础上,置盐定理相关结论的数学稳定性以及经济预测能力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经济条件时会受到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全面分析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基础上,冲破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束缚,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这种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区域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理论由于其相当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这一区域经济概念是和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传统的经济学基础基本上是建立在研究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上的.对于因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产生的报酬递增和产业区的产生发展的演化过程,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力并不强,而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却能很好地应用到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理论中.对两种理论的深入分析,说明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基础建立新产业区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体系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交通外部性和非线性理论构建交通门槛模型,并基于198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效应的内生分组方法检验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结果显示:新常态下交通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略低于"旧常态",但仍表现出区间"递增"趋势;把新常态下TFP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发现中密度地区要素配置结构已不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高密度地区技术效率相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较低;随着区间交通密度的增加,"政府干预经济"更有效率,但城市化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由正转负。为进一步提升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应定向适度加大"中密度地区"交通投资力度,助其跳出"低增长陷阱";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引领交通建设转型升级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构建"交通-产业-城镇"三位一体的协同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协调好城市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学在我国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其调整对象以及其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独立性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从分析经济法调整对象划分的差异性入手,提出了一种经济法部门划分的新标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独立经济法部门的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5.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兰诺维特是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他在继承波兰尼的经济是社会的一部分、经济行为是嵌入社会行为中的思想基础上,为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梳理了格兰诺维特几部代表作的核心思想并对新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与理论意义作了述评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人才集聚是现代区域发展中非常关键的要素集聚,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渤海新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渤海新区人才集聚的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论的研究视角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对渤海新区人才集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渤海新区人才集聚的动力系统,根据影响力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将渤海新区人才集聚的动力系统分为核心因素系统、主要因素系统和次要因素系统三个层次.深入分析渤海新区人才集聚的各动力因素,最后提出渤海新区人才集聚动力系统的优化对策,以期能为加快和推动渤海新区人才集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宪法学是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围绕以财产权为核心的基本经济自由与权利展开,寻求国家权力介入公民经济生活的边界。对经济宪法学的研究应以宪法文本为基础,分析宪法中保障经济自由与权利的相关制度。经济宪法学还应研究经济自由与权利与其他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经济权利与自由对宪政、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权力的经济基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实行直接民权、以及实施地方自治的具体方法等,地方自治不仅为一政治组织也为一经济组织。1939年国民党推行新县制,号称继承总理遗教,改革基层组织,设立民意机构,逐步建立独立的地方财政,并调整新的党政关系。但是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新县制实施的指导思想、自治向度和强调重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和背离,这与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还不够成熟以及国民党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滨海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滨海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现状。滨海新区要实现从以“环境换取增长”向以“环境优化增长”方向的转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通过发展环保产业来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0.
殖民地时期,英属新英格兰出口及转运贸易的日益繁荣,形成长期的市场有效需求,推动该地区经济分工的发展,在各个殖民地之间,以及单个殖民地内部区域之间,都形成了明显的经济分工。在总体上,各个殖民地陆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进大西洋贸易体系。而且,殖民地之间的区际贸易快速增长。因此,新英格兰作为一个统一的地区市场逐步成熟,地区分工关系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