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湘部渝黔省际边界地区位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格局的交接地带,政策差异明显.政策差异使该地区各接边州(市)、县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失衡,对区域经济协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国家应实施有别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关于中西部过渡地带的特殊政策,把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纳入"兴边富民行动"范畴;省际边界地区应打破行政界限,实现政策同步,加强经济协作.  相似文献   

2.
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特别是针对这些地区更是采取了特殊的优惠民族经济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但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中,由于政策管理者、政策受体以及政策执行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政策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达不到预期目的、同一政策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同一政策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施行的效果不一样等明显的政策"波尾效应"现象。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阐述了国家民族经济政策波尾效应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表现,剖析了产生"波尾效应"的原因,进而提出减轻和消除民族经济政策波尾效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风险利益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利益所得,它包含了风险增益和风险损失两种可能,其中最重要的内核便是风险增益。正是风险增益激励着人们不断地从事各种具有一定风险性的经济活动并最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消极回避、不敢创新的传统风险观念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思想藩篱。面对发展的大好时机,西部地区应进行风险观念创新,在那些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利润丰厚的产业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风险适度、观念超前、利润丰厚、保障充分”的经济腾飞之路。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单一或者分散化机制,无法满足保护的要求。多元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以民间法、宗教等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特别是传统生态知识,或者社会学所称的地方性知识、乡土知识。具体表现为国家法方面,制定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民族地区加强地方性立法;国家法、民间法、宗教的衔接方面,加强民间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法的衔接,国家法对民间法效力的确认,民间法与宗教无力解决的事项,由国家法提供支持;继续发挥民间保护机制与宗教保护机制的作用,而不应该仅仅依靠国家保护机制。从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国家保护机制、以自然圣境为代表的宗教保护机制、主要规范为世俗意义上的民间法的民间保护机制等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5.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收入差距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但经济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对其扩大起了作用:半制成品的进口可以增加国内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而国外优质廉价商品的进口又可以打破国内的某些行业垄断,原本可以缩小收入差距;但我国以往进口结构不合理,对能源以及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出口会扩大收入差距,因为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基本上嵌入的是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出口量越大,价格就越低,所以劳动者的收入就越下降。外商投资具有明显的地理和行业选择性,会扩大我国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因此,对于收入差距的治理,一方面仍要保持“新常态”下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但同时要走新型的开放道路:一是改善进口结构。二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三是适度减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以应对诸如英国脱欧、美国宣布退出TPP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产生,但受体制机制约束,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只有从特殊区情出发,构建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机制,才能促进该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省毗邻的交界地域往往表现为经济的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不可持续性,应该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道路,资源共享,获得成本优势;市场互利,做大产品市场;环境共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实力,实现全局共赢。共享性、外部性、互补性、公共性是边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据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要制订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渝鄂湘黔边区酉水流域民间"花鼓"演唱活动配合传统"踩桥"等民俗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花鼓演唱活动的文化传播和疏通、新闻传播与信息共享、审美鉴赏与精神娱乐、感情共鸣、心理劝导和安慰、伦理教育和引导、思想认识和启智、节庆寿诞和庆贺、团结互助和凝聚人心、祭祀祖先和神灵、褒奖功臣和扬善敬贤、风俗流播与移风易俗、困难求助与聚力求生、谈情说爱和婚姻介绍、恶意"封赠"与诅咒的巫术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湘鄂渝黔边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优势、信用经济优势、创新经济优势等,在旅游产业集群环境下,边区旅游企业间要加强合作,在旅游产业集群内要促使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同时要大力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旅游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立湘鄂渝黔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协作网的目的入手 ,分析了建立协作网的基础 ,指出建立湘鄂渝黔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协作网 ,不但对四省 (市 )边区高校的科研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对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我国中西部毗邻的湘鄂渝黔边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例,研究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城镇化现状,分析制约该地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提出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城镇化的对策建议,探索具有中西部地区地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湘鄂渝黔边统一市场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湘鄂渝黔边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地理单元,然而,由于行政界限的分割,导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严重,造成地方经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给边区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为此,应积极消除障碍,建设边区统一市场。  相似文献   

14.
湘鄂渝黔边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营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湘鄂渝黔边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地域圈,旅游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环境相同,旅游合作具有良好的优势。但边区旅游产品重复雷同,旅游市场混乱,竞争无序,市场宣传促销缺乏整体性,影响边区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只有加强区域合作,选准目标市场,实行分级分层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缘于"湖南人来自天下",且古代华夷演变甚多,因而,湖湘大地及湘鄂川(渝)黔边界始祖神话(传说)类别繁,族系茂,数量多,既全面且有的连贯。从类别看,始祖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图腾始祖、人文始祖、部族始祖、地域始祖、迁徙始祖、姓氏始祖七类,在该地区皆有长期口头传承。此种类别繁、族系茂、数量多、相互关联而自成体系的始祖神话,为国内其他地区所罕见。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辐射到的地理空间被称为“经济圈”,此种经济协作模式所产生的效应已被社会各界认可。黔湘桂边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现在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逐渐完善的交通网络建立节日经济圈。这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