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文章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行政治经济学教材应打破现成政治结论与概念注释模式和按社会形态分别阐述的传统,增加对日常经济现象的分析,突出经济学的特性,侧重学科的知识性、实用性,以普及现代经济知识为旨意。 相似文献
2.
白永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1):47-50
针对我国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实际情况,指出加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必须解决以下四个难点:一是政治经济学的地位问题;二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三是政治经济学的创新问题;四是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问题。继而分析了这些难点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孙乐强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2-40
古典政治经济学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会认识论,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斯密的经济学不仅影响了舒尔茨和拜比吉,也深刻影响了黑格尔。如果说舒尔茨和拜比吉力图用斯密的分工逻辑来诠释社会历史和工厂制度的运行机制,那么,尤尔则从工艺学上终结了分工的主导逻辑,实现了对斯密的超越和发展。如果说李嘉图在古典经济学内部实现了对斯密的发展,那么,黑格尔则以斯密的市民社会逻辑为基础,力图实现对斯密的哲学扬弃。如何超越“双重颠倒”,即古典经济学所揭示的客观经济颠倒以及黑格尔为了“超越”经济颠倒而炮制出来的哲学颠倒,构成了马克思毕生思考的理论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和黑格尔哲学的副本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现实本身的批判,不仅为克服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颠倒指明了道路,也为彻底终结唯心史观的思辨逻辑提供了根本武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需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等同样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中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如果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传统”来加以固守,那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如果只热衷于对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进行调整重组,而不敢或不愿对其做切合实际的丰富完善、发展提高,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经济学到新政治经济学——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古代政治学与经济学尚未分离 ,都在城邦学说内萌芽 ,政治学的形成早于经济学。近代出现的政治经济学与当时的政治学都关注国家问题 ,都经历了从推崇国家到限制国家的观念演变。现代初期经济学曾一度远离政治学 ,专注于微观经济问题 ,政治学也开始由专注于国家和制度问题向更广的领域拓展。 5 0年代经济学重新关注国家的功能 ,政治学转向行为主义 ,研究中以政府取代了国家。 70年代政治经济学复兴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成了政治学与经济学共同的中心课题 ,政治学与经济学开始交叉 ,新的政治经济学出现。新政治经济学代表了当今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林文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53-25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创新与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7.
龚新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9,(6)
创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要冲破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束缚,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指针及立论基础,同时还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有用之处,这样才会形成我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浅议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二个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23(2):33-35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根源于生产力的突破。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发展的机遇,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突破和发展,文章认为,“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及民营企业能与国有企业具有同等地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和‘主导’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而提出的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创造性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要从客观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统一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用发展的观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改革开放实践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教学规律的角度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杨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41-42,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出现了新的特点.价值的实体是劳动,价值创造只与劳动有关,但非劳动生产要素也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作出了贡献.商品的生产不只是价值的创造,也包括使用价值在内的财富的创造.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缺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问题所进行的积极的探索和提出的颇有价值的见解,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为构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白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7-8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提高教育效果,实现既定目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众多影响因素中首当其冲的是理念,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看待"灌输",如何看待"满堂灌",如何厘清教育内容的独特性,如何理性对待多媒体的使用,澄清以上理念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革、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初始、基础条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正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4):487-492
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政治发展的初始条件和基础条件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少数国家经历了社会变革,消灭了传统权势集团,实现了社会的重组,社会变得相对平等。在此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在事实上造就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公民社会。同时国家的制度化水平提高。大多数国家则未经历社会变革的冲击,原有的权势集团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还主导了发展,占有了发展的大部分成果,公民社会却始终受到压制,国家自主能力弱。因而形成大众取向和精英取向两条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与政治参与的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比较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民众政治参与的影响,认为经济市场化将对政治参与产生积极作用,并且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政治参与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审视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82-86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从一般趋势来讲,必然带来更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贫困人口将会逐步减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2003年人均年收入低于637元的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与2002年相比,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这说明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其原因多样而复杂,应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蔡立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3):100-104
政治学是政治现实最直接的反映。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给政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也必然引起政治学范式及其研究的重大变化。从以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政治学向以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学转换 ,是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最集中的体现 ,也是当代政治现实最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邵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3-35
科学幸福观是新型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顺应社会各方面发展进程产生的,也必然引起社会政治的新发展。科学幸福观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新的要求,它不仅对当前经济分配机制提出新要求,而且对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进行有序的调节,从而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解决社会问题,促使社会各结构合理运行、规范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周红梅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45-48
由于我国学者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崇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英美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创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别代表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不同利益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和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肃清当前各种模糊、错误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建构中国经济学,推动政治经济学学科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吕文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1):40-44
发展理论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综合性理论,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尽管如此,发展理论的发展并不能解释不同国家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人的关注应该成为发展理论的重心.美国马里兰大学霍伯特·沃林教授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政治弹性理论,通过政治和行政的视角来分析社会发展,其基本结构是有弹性的政体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而非弹性政体只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章在介绍政治弹性理论的同时,围绕发展理论这个主线对其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王露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17-12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 ,集中反映和代表了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 ,也是对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这对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应当将“四个如何认识”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基本理论线索 ,突破长期以来的一些传统认识 ,从研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变化出发 ,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实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积极探索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