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世纪,新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新的世纪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态;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的生长点;四是关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曾丽娴 《金陵瞭望》2008,(22):30-31
1978年5月,一篇刊登在《光明日报》上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解放思想的先声。这枚“重磅炸弹”的作者,就是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的胡福明。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十一后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可以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亿万人民面向实际,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总结和升华。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伟大胜利,直至今天,仍在指引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4.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是一场改变中国发展进程的思想交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破冰之旅。在这一思想和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自然辩证法以科学的理性和批判精神投入到实践标准讨论中去,同时清理了“文革”期间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一系列错误的和被歪曲的理论,成为打破禁锢、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自然辩证法在这场论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打开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大闸门.3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三者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6.
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所启动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了世纪之交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先导,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本文探讨了这场思维方式革命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7.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对中国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表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高等教育要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同样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创办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继续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全国广泛掀起了高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时代性做了精辟的阐释。而综观历史上的每一次解放思想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解放思想”在众多方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价值哲学始终面向改革开放的实践,以价值哲学的理论逻辑深刻表达着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首先探讨价值概念,揭示价值的本质,探究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深化实践标准的理解,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解决对与错的问题提供哲学基础;其次,讨论评价标准,探究评价的合理性,论述“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解决好与坏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再次,讨论价值观的变革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层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提供最根本的理念支撑和理论支持。立足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发展,不仅能够使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整体图景,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追求和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作了历史回顾,认为解放思想具有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永恒性的特征。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于女性解放来说,政治解放是必须的,西方女权运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在异化世界与人类世界辩证关系的框架中揭示了女性解放的前提及意义,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政治、经济及法律方面平等的条件。但单纯的政治解放对于女性解放是不够的,女性解放必须突破政治解放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解放区农民翻身有两种类型——被动式翻身和主动式翻身。解放区文学文本呈现了翻身农民复杂的思想冲突及其心态嬗变过程。马加的《夫妻识字》、孔厥的《受苦人》等作品体现出一种迥异的、可贵的精神翻身与人性解放意识。从农民如何获得彻底解放的问题意识出发,联系当代现实,反思解放区农民翻身解放的局限性可知,农民在政治翻身和经济翻身之后,继而在精神文化、思想意识上翻身才是一种走向终极意义上的解放,才有可能彻底摆脱封建道德、地主威权等“他者”依附性阴影,建构现代主体的独立人格,达到“人的自身解放”。  相似文献   

13.
人民的根本利益仍然是劳动解放.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解放必须深入认识和研究的理论.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是人的本质活动的必然要求.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确立带动者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应以劳动解放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科属性是关于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定位,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而科学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学科属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民主主义思潮、批判封建禁欲主 义的个性解放思潮以及批判空谈性理的经世致用思潮,是明清两代进步思潮三个最主要的 表现方面。优秀的明清小说在艺术描写中充分体现了这些进步思潮,并为这些进步思潮推波 助澜。  相似文献   

16.
探求大工业时代的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终生的理论主题。从这一主题出发,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揭示了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社会根源,并指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和必然归宿,即全人类摆脱盲目的自然力、社会关系以及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变革社会关系,建立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深层本质。如果说“自由、平等、博爱”曾经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旗帜的话,那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实践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实践的基本观点创立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的人道主义。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价值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明了实现人道主义的正确途径和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它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共产主义学说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深化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要解放思想,而且在培养模式以及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上都要有新举措。管理干部、教师、学生的思想解放是前提;培养模式创新是核心;教学改革是重点;管理创新是保障;文化建设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开展思想解放运动,增强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为目标,从物质基础上解放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实现人的主体性提供制度保障等3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指出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从外部环境上为人的解放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