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当符合公平原则。法制社会重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者的保护,也体现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上。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2,(6)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有时不仅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而且容易给审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造成消极影响。199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根据实体法的规定,对6种侵权诉讼作出了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定,即在这些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2001年12月21日公布、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  相似文献   

3.
诉讼是参诉双方当事人通过法庭处理案件和解决纠纷的过程,通常民事诉讼是一项既复杂又激烈的对抗性活动.双方当事人在对抗过程中为了印证自己主张,会展开激烈的抗争.而证据在双方的对抗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证据的提供最终要通过举证责任的分配落实到参诉当事人身上,所以也可以说举证责任的承担是诉讼成败的关键.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突出本文对环境侵权中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光污染产生的纠纷不断增加,受害人提起诉讼以维护权益。目前我国无光污染有关法律和界定标准,举证责任也没达成统一标准,光污染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难以认定。虽然司法实践中已出现用事实推定来确定双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情形,但处理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为此,还须明确推定规则的证明标准、明确法官的释明义务、明确当事人的救济方式、转变法官对于日常经验法则推定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专利法》并没有对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作出规定,我国大部分专利间接侵权案件是按照共同侵权来处理,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专利权人享有的专利技术的独占性利益和社会善意第三人对专利技术合理使用之间的利益失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专利侵权纠纷也越来越多,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我国专利侵权制度与国际接轨,是适应知识产权特点的需要,是平衡专利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和谐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6.
曹倩 《现代妇女》2013,(10):57-58
特殊类型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包括间接侵权、商业方法专利侵权、实验性使用、专利钓饵等,是在专利侵权制度中应专门加以规范的.我国新修订的《专利法》、相关实施细则及司法解释对一些重要的特殊类型专利侵权问题仍缺乏规范.通过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国内外相关立法、司法实践经验,对这些特殊专利侵权问题进行合理的法律规范,是当前正确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7.
所谓举证责任分配,是在案件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下,法官进行裁判的依据和规则。而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法律规定仍然不够完善,往往规定的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对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学说,应该结合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建立"一强多元"的理论学说模式,以此为我国学说理论之指导,对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王育红 《职业》2008,(5):114-116
因侵权发生的损害赔偿案件,往往涉及多方当事人,并同时发生数种性质不同的法律责任.如果认为涉及多方当事人就是共同侵权,这就曲解了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审理存在多方当亭人的案件,应当认真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准确认定其责任性质,正确适用归责原则,以妥当处理纠纷,合理地救济受害人,制裁和教育加害人,从而有效地抑制侵权行为的发生.本文拟根据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对共同侵权行为归类,并对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宣炀 《女性天地》2011,(11):62-63
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受害人与肇事者来说都是不幸的,双方一旦不能和平解决问题,就会诉至法院。法院在审理时会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事故的责任方,这些标准就是法律上规定的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构成要件,事故肇事者的行为才能构成肇事侵权,法院才能因此判定受害人可以获得肇事者的赔偿。  相似文献   

10.
杨远 《现代妇女》2014,(3):I0074-I007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对于及时解决被告人犯罪行为对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精神创伤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但是新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中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规定仍然滞后,这突出表现在赔偿范围不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这对于法院审判工作产生了各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开始生效,其后,国务院又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事故的诉讼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一时间社会上议论纷纷。事实究竟怎样呢?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吧。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产品侵权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有进步意义,同时该法条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主观要件的规定过于狭窄、损害后果的限制过于严格、惩罚性赔偿金标准不确定、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模糊等,严重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适用。针对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扩大主观心理状态的范围、放宽对损害后果的限制、合理确定惩罚性赔偿金、明确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损失类型,有别于传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法律对其赔偿问题没有作详细的规定。为了保障受害人的利益,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侵权法的纯粹经济损失的民事责任承担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品侵权责任又称产品责任,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其生产、出售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该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而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随着消费者权利运动的发展,侵权责任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更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手段。文章结合一些当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及苹果公司侵权等典型事件浅论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新明  启伟  恒贵 《当代老年》2006,(10):6-6
死亡,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愿提及的字眼,但谁都不能避免。其中,在因侵权、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中,被害人家属往往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赔偿,但恰恰是这笔赔偿金使得有的受害人家属在饱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后,又遭遇了亲情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贺慧娴 《现代妇女》2014,(10):116-116
在“许云鹤案”中,肇事司机许云鹤与受害人王秀芝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各执一词,由于证据不足,一审法院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对案件作出裁判,而笔者认为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有其特定的条件,本案是否适宜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评判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陈海孝 《现代妇女》2014,(11):219-219
本文结合《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阐述了职务侵权责任的法理演变,对我国目前职务侵权责任法律规范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国家赔偿法》和民法关于职务侵权责任的规范之间的适用进行了探讨,对完善我国职务侵权责任制度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20.
刘琰 《现代交际》2010,(10):21-21
共同侵权行为制度的确立,旨在对共同侵权行为情况下发生的受害人损失进行填补和对受害利益进行保护。而共同侵权行为本质的界定是理解共同侵权行为制度的基础,同时也是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本文从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学界对共同侵权行为本质特征的不同观点,并对共同侵权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