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赤山浦(今石岛湾)是新罗航海贸易家张保皋在唐贸易最重要的联络地和中转站。为保佑其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给生活在当地的新罗人进行佛事活动提供方便,张保皋在赤山村建造了一座法华寺院。赤山村一带是唐代登州地区新罗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他们主要是来这里经商贸易的新罗商人及其家属。勾当新罗所设置在文登县清宁乡,直属登州都督府,但也不能抛开文登县行事。所谓“管文登县清宁乡”,是指管理该乡的新罗人户,到“敕平卢军节度同军将兼登州诸军事押衙张咏勾当文登县界新罗人户”后,勾当新罗所管理的新罗人户便由清宁乡扩展至整个文登县。  相似文献   

2.
花郎道是古朝鲜新罗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古代教育思想,研究其发展和实质、"西学"背景下儒道思想传播的性质、作为教育思想的教育研究意义,阐释其对新罗政治发展、教育制度及唐罗思想交流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残存于日本的中古时期重要的汉文典籍《天地瑞祥志》,根据中、韩、日学者的初步研究,再加以深入的检讨,可以确定为新罗人所纂集.它的编纂宗旨与内容特色,反映出新罗对汉至唐“知识—思想”系统的接受情况.《天地瑞祥志》提供了朝鲜半岛统一时代之前新罗文化水平的新证据,促使我们对新罗文化史、新—唐文化交流史必须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初探>的续篇,通过楚辞大禹神话与韩国开国神话的比较,分析氐羌、巴文化对楚文化的渗入.文章认为中国汉江的源头有两处,一为"太白",二为"三危"一带.三危是三苗、氐羌、巴人活动之地,楚国卢戎源自三危,卢戎和罗氏的一支渡海迁徙到辰韩,新罗在辰韩基础上建国,新罗文化是韩国文化主流.因而,韩国文化主流与楚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言文化与西方语言文化广泛接触,大大地促进了中西方人员的交流,也产生了中西文化交流传播中别具特色的特殊人群即"香蕉人""芒果人"和"鸡蛋人",它们成为文化传播领域新名词,并为当代新闻媒体、教育界、文化传播工作者使用。三名词的产生反映了汉语记录国际社会人员交流的现实,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状况,这些形象化又符合认知规律的比喻词反映了对中西语言文化紧密接触背景下的特殊群体的范畴化、类型化。随着汉语文化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国际传播推广的加速发展,鸡蛋人会越来越多,香蕉人中的大部分会演变成传播汉语文化的芒果人或龙的传人,他们对汉语国际化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一直被喻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人桥"。众多相关研究是从文化角度研究赛珍珠如何成功地将中国人民的生活及文化传统介绍给西方读者,而很少对其语言风格展开研究。语言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引起读者不同的理解。文体特征反映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地》中有许多词汇属日常用语,这些词汇与中国农民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赛珍珠不仅通过《大地》的故事情节,而且通过描写故事的语言特色,发挥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人桥"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常规关系变异进行分析,提出变异后对语言隐喻的理解和翻译。隐喻在认知理解中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的非常规搭配,更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认知现象。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要了解隐喻的特点,认清各文化中隐喻存在的相似性、差异性,这是处理隐喻翻译的前提;根据原语和接受语对应的程度,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做到"信,达,切"是原语文化和异语文化相互正确认知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镜子,集中地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的关系入手,简要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流行语所凸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普陀山向有日僧慧锷于唐成通年间请观音像滞留岛上而开山之说,近见宋人记载该山有高丽道头,为通商高丽、日本诸国,舟楫取道侯风候潮之地,岛上洞穴峰岭、寺院古迹,皆以观音信仰得名.而韩国学术界亦有普陀山观音像系"新罗贾人"所请,不肯去观音院乃新罗人模仿韩国洛山寺所创之见.其实这些正是唐宋时期中、日、韩三国使节、商贾来往,佛教文化和海洋文化频繁交流所藉普陀山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的习语是该语言中较难理解的部分,我们不能从语言本身理解其丰富多彩的含义,习语植根于广泛的人类文化和特殊的生活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动词+补语的形式,以及动作行为通过动词显性化表现出来的情况特别常见。这两种情况在翻译成日语时却往往采用名词或包含动词成分在内的复合名词短语形式。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对上述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有时候汉语中的动词和动词短语并不直接翻译成相对应的动词形式反而更为自然地道。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某个动作行为的行为阶段和结果阶段通常典型地采用结果补语和方向补语的语法形式使动作具体形式化,而日语倾向于不把动作直接表现出来。该现象的分析对具体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案本而传冶“义理明析、文字允正冶的零度翻译是科技文献术语汉译的基本准则.以颇具代表性的农机具日源术语为例,通过分析其汉译适应化发展过程、特点及理据,提出“译者与文本对话冶的解释学对等翻译观、注重“整体性冶与“共时性冶规范之美的结构论对等翻译原则,尊重源语文化特征的“文化再现冶翻译观等零度翻译理据,阐明了农科术语汉译必须遵循零度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自建的中国译者英译本语料库和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为类比研究对象,借助WordSmith Tools 4.0等语料库检索分析工具,分别从词汇和句法层面考察中国译者英译本的翻译共性特征。虽然结果多不符合以往研究所得出的“简化”量化模式,但皆呈现“显化”、“范化”以及“源语渗透效应”等其他共性特点,也体现中国译者灵活驾驭词汇的能力、以及接近汉语源语的语言操作习惯。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东亚同文书院的历史缘起、详细沿革及其客观性质等,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者从1900年至1945年在中国开办的东亚同文书院,培养了大量的所谓"中国通",通过大旅行等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立体式调查,实际上是为日本政府的侵略活动作了前期准备.在侵华战争中,东亚同文书院的学员充当随军翻译、间谍等,为日本军方搜集和提供情报,直接参与侵华活动.因此,虽然东亚同文书院曾经对中日文化交流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决不应该由此忽视其作为日本侵华帮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普希金的第一部汉译作品是《上尉的女儿》,译本题作《俄国情史》,系据日文转译,译者为戢翼翚。这是一部归化式译作,书名、人名、人称、体裁、字数均与原作有较大的出入。不过,责任主要不在中译者,而在日译者。日译本本身就是一个缩写本,上述问题都是目译本所存在的。戢译《俄国情史》虽是一部很不完善的译作,但它开了翻译普希金作品和俄国文学名著的先河,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英译《荷塘月色》看译者的翻译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 ,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 :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 ;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 ,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精通原文的精神内涵 ,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才能译出千古传诵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该文借助接受美学中提出的“期待视野”、“水平接受”和“垂直接受”等概念,对歇后语翻译中存在的种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女性主义译者从独特的视角体验并指导着翻译实践,彰显出西方女性主义激进的译者主体性。与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翻译相比,中国尚缺乏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土运用,国内某些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译者在翻译中虽能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均采用了具有中式色彩的、比较温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汉字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不断孳乳繁衍的开放的系统。历史上,创制新的汉字一直是应对概念增长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近代以降,日本的兰学家和来华传教士都使用汉字翻译西方的新概念。在方法论上,日本多用直译法造复合词,而中国由于化学元素名翻译的成功,造新字为译名的方法被认为更符合汉语的本质。然而,来华传教士苦心孤诣创制的大量新汉字,最终为日本直译法的复合词译名所取代。中日不同译名创制法对各自语言的近代词汇体系形成之影响表明,对于有限的语音形式,只靠增加记录语言的符号---新汉字,不可能完成新的科技术语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以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日文版)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建议》(日文版)综合使用了增删词汇短语、整合重组句子、解释性翻译等归化翻译策略和直译、直译标音、直译注释等异化翻译策略,指出译文既保留了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又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