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独立担保制度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对传统附随性担保制度的"颠覆",独立担保是担保人向主债权人承诺,当被保证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向主债务人无条件地偿付所担保的债务,且不能享有传统担保中担保人的抗辩权。对独立担保的衡量应清晰地划分两个要件即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而对这两个要件的总结,需要在研究与独立担保相关的几种表现形式上进行。  相似文献   

2.
情势已变化,担保物权不应再坚持其从属性,而应让位于其独立性。实际上,担保物权具有独立性趋势是完全可能与必要的,具体体现在担保物权的历史渊源上、权利平等观上、理论基础上、功能变更上。并且担保物权独立化,更具有现实意义。现在对于担保物权更应强化其独立性,弱化其从属性,这是文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独立担保自上世纪中后期广泛应用,国外也有判例和学理上的普遍认可.独立担保较传统担保有许多优势,在我国担保业务实践中也日显重要,但是其国内法律地位不明确,不利于保护国内当事人.因此,应该对我国目前的独立担保法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完善和发展,需要突破对许多具体制度的设计,其中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实质问题就是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在我国建立完善独立董事薪酬制度的重要性极其突出,对其具体制度的设计也成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难点。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报酬激励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影响,同时保持其所获利益与其独立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独立董事制度目前实施的现状,以及独立董事的建设和完善等方面作了分析,既指出了在我国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必然性,也分析了这种制度的局限性,并提出建立独立监事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虽然分散式引入功能主义思路,但整体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立法,故从解释论的角度,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的学理区分在《民法典》时代仍然存在。对于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民法典》为其规定了从属性,但对于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民法典》虽承认了非典型担保的担保地位,但并未赋予其从属性。在解释上也不宜认为非典型担保具有从属性,因为非典型担保不符合从属性的法定性特征,而且在我国从属性被强化的背景下,若认为非典型担保具有法定的从属性将扼杀非典型担保自带的独立基因,使得当事人对物保独立性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缺少了法定的从属性,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之间也并非毫无关联,当事人仍可通过附条件法律行为或担保合同在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之间建立牵连关系。从属性担保和非从属性担保都能在担保权与债权之间建立牵连关系,只不过借助不同的教义学路径,前者通过法定的从属性,后者通过意定的法律行为,二者构成了连结担保权和所担保债权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独立担保的实践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独立担保因其明显优于从属性担保的债权保障功能而在国际融资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在独立担保实践的推动下,相应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也已先后出台。在我国的银行贷款实践中,独立担保也格外受到各方当事人的青睐。但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和司法实践的偏见,独立担保在我国几无"立锥之地"。因此,借鉴国际立法与实践,破除偏见,克服独立担保固有的弊端,将成为完善我国现代型担保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独立担保项下担保人权利义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担保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债权担保方式,但各国立法对此鲜有成文规定。文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对独立担保业务中的主要当事人——担保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的依据及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独立担保已经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被广泛采用。在独立担保实践的推动下,相应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也已先后出台。在我国的银行贷款实践中,独立担保也格外受到各方当事人的青睐。但在我国立法上(包括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规定独立担保,在司法实践中,各人民法院的做法也并不一致,总之,独立担保在我国几乎没有存在的空间。因此,借鉴国际立法与实践,克服独立担保固有的弊端,将成为完善我国担保制度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独立担保具有传统担保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承认独立担保的国内效力是我国社会现实的需要,符合我国立法现状的要求,世界上其它国家大都承认了独立担保的国内效力,承认独立担保的国内效力与我国现行法律并不冲突。欺诈性例外制度有利于减少欺诈的发生,降低独立担保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张文革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12-14,63
制定合同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他们享有意思自治,但不能滥用权利,不能获得非法利益。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本文从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与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订立和合同效力以及合同履行中的应用出发,阐述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本文也就如何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解释合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本法律观中的"人",不能仅仅理解为人民,应该为一切人.法律主体从部分人到全体人,是人类进步在法律中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我国宪法和法律以及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决定了我国法律主体必须是一切人.传统观点的谬误,在于把守法的人与罪犯的区别,等同于人与非人的区别.其实,只要是具有生物属性的人,就应该成为我国完法和法律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的适用问题在学理和实践上都存在很多争议,集中体现在"合同不存在"及"自始无效"情况下是否应予适用。目前仲裁协议独立性原则的适用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多不受到基础合同的制约,基础合同的无效或不存在不应影响其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但这种无限的适用效力会带来很多问题。如何寻求到在仲裁协议独立性原则和当事人的合意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合同本质的分析及仲裁权利来源的确定,可以看出仲裁条款的独立只能是相对而并非绝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但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利益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面临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执法能力和水平不高、司法服务还不适应、法治环境建设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这就必须完善涉农领域立法、规范乡村领域执法、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增强乡村普法的有效性,多管齐下破困境,充分发挥法治稳预期、利长远、固根本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多次指责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没有充分执行TRIPS协议,中国不得不为自己辩护,坚决反对指责。为了解决这种纷争,本文力图从条约法角度分析和论证TRIPS协议缔结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成员方的错误和被胁迫的存在,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在实现统一化的同时必需照顾到多样化要求,否则,执行时将会遇到困难;并且主张在TRIPS协议执行过程中,少些指责,多些理解、同情和支持,才能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法律新词通过借用外来法律语词、改造旧的法律语词、创造新的法律语词等方式逐步形成。其中,改造旧的法律语词主要包括对古语词的形式改造和语义改造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生物剽窃"现象,强化遗传资源利用领域管制,《生物多样性公约》首创"共同商定条件",作为各国构建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法律框架的基石。其后历经《波恩准则》和《名古屋议定书》的发展,"共同商定条件"在国际法层面的演进路径已趋明晰。概括而言,共同商定条件要求获取申请者必须与遗传资源提供国的有关主体在法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谈判,并就获取遗传资源以及分享惠益的条件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