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唱文学作为俗文学之一体,伴随着上世纪初俗文学研究的热潮而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齐鲁书社2015年1月版,以下简称《研究》)一书的出版,为清代说唱文学以及中国俗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成果。《研究》以清代说唱文学的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着眼,从个案入手,取得了一些值得赞赏的成绩。一、宏观视域:研究定位的突破20世纪初出现了“俗文学”研究的热潮,清代的说唱  相似文献   

2.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本文详细论述了诸宫调与其他一些说唱艺术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宋元戏曲的影响,以期对进一步研究诸宫调的形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深入研究中国戏曲史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专家学者们历来认为唐代 “ 变文”是中国说唱文学之祖,然而本文论证荀况 《成相篇》才是中国说唱文学之祖。《 成相篇》 之主要形式以六句为一章。《 成相篇》 采用当时民间歌谣形式。《 成相篇》 中普遍运用“ 四字对偶句” ,开文人诗歌运用对偶之先河。《 成相篇》 运用长短句形式、运用对偶手法,其影响波及后代汉乐府诗歌、宋词、元曲以及民间说唱文学。《 成相篇》 分为三段。第一段以 乱 为核心,先叙致乱之因,后论拨乱之法。第二段由今日之乱 而怀念往时之治 。第三段乃《 成相篇》 之核心,提出君主治理国家、拨乱反正之方略,对大治社会进行描绘。  相似文献   

4.
论明代传奇小说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传奇小说包括三种主要类型一种是由古文衍变而成的,这种类型的传奇小说,在选材与表达上受到古文体裁的制约,又比较明显地受到传奇小说的影响;第二种类型以“三灯丛话”为代表,兼受唐代的辞章化传奇和宋代的话本体传奇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新的叙事惯例;第三种类型是兴起于元代、盛行于明代的中篇传奇小说,这类作品受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影响较大。本文试图对这三种传奇小说的类型特征、文化品格以及在小说史上的不同影响作出力所能及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董西厢》作者籍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被认为是“古今传奇鼻祖”的《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董西厢》),不仅是现存三种诸官调中成就最杰出的一种,也是《西厢记》杂剧之前的各种崔、张故事中体制最宏伟、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但对于这部杰作的作者董解元,这位由民间艺人向文人作家过渡阶段的典范性人物,至今人们还不甚了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本文拟根据一些戏曲文物和作品的语言等资料,从内证和外证两方面对董解元的籍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今存黑水城出土的《刘知远诸宫调》是辽代刊刻金代配补复流入西夏的作品,其作期和著作权问题涉及创作产生年代和写定年代的时间及空间朝代归属两方面因素,须以复合思路综考。从刻版和避讳字特征先分判最晚1100年代故事已经产生;以《董西厢》为参照坐标再绾合用调、用韵等多重内证推定和刊刻年代等,考定最后写定年代在金正隆元年至五年(1157—1160);最后逆向整合考定"北宋后期作年"不能成立,辽刻《刘知远诸宫调》非北宋流入者,其"著作权"空间归属辽代。《刘知远诸宫调》辽金西夏三地传播个案具有内在和独特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惜诵》的写作年代,学术界的意见颇不一致。最早的王逸,是将它和《九章》诸篇一起,定为再放江南后的作品的。清人林云铭则明确提出,《惜诵》当为怀王时“屈子失位之后,又因事进言得罪而作”。从此以后,除少数研究者还坚持王逸的意见外,《惜诵》为屈原早期被疏时作品的意见,就几乎为学术界所公认了。 我的看法是,将《惜诵》定为“早期被疏时的作品”,证据似嫌不足。因为《惜  相似文献   

8.
浅谈《夜雨秋灯录》与“三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初年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被鲁迅称之为笔致乃《聊斋》者流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时代文艺出版社则径收它入“后聊斋志异丛书”排印行世。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它不仅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也在个别情况下,与“三言”相关联。宣鼎援“三言”故事,易通俗为文雅的作品,集中在卷二,占卷二作品的十四分之五。《东野砧娘》是《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的“翻版”。闵贤与东野子良陈  相似文献   

9.
《江汉论坛》1990年4月号刊载了张应斌先生撰写的《“西塞山前”是张志和的作品吗?》一文,内称:“有名的‘西塞山前白鹭飞’等五首《渔歌子》词,千百年来都认为是唐人张志和的作品。但实际上,它的作者不是张志和,而足颜真卿。”其根据是庸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的一段话:“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关,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张先生还从张、颜的关系、张志和作品风格等方面,论证了《渔歌子》必定是颜真卿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将流传在青海西宁及东部农业区的民间说唱文学作品《方四娘》与散佚在甘肃河西地区的抄本《四姐宝卷》加以比较,认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这对促进甘、青两省民间文学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是有益的,我们希望通过本刊扩大各方面学科之间的这种有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郑声淫”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孔老夫子说了“放郑声”、“郑声淫” 以后,《诗经》中的《郑风》就遭了厄运。几千年中,人们把它目为“淫诗”而对它侧目而视。 《礼记·乐记》便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到了《毛诗序》,更在“乱世”、“淫”字上做了不少文章。不过,《毛诗序》虽然指斥郑国淫风盛行,但它并没有把《诗经》中的《郑风》指为“淫诗”而加以否定,而是把它们作为“刺淫”作品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藏族史诗《格萨尔》与蒙古族史诗《格斯尔》,两者之间的关系,向为探讨这两部史诗的人们所关心。通常不少人认为二者同是一部作品,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如在提及这两部史诗流传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写道“流传在藏族、蒙古族中间的《格萨尔》。”或“流传在蒙古族、藏族中间的《格斯尔》。”有的人又认为二者彼此无关,是截然不同的两部作品。笔者认为:如将二者合二而一,完全等同并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它  相似文献   

13.
子弟书是清代说唱文学北方鼓词的重要一支,属于民族说唱曲种中的"单唱鼓词"。它既指清代八旗子弟的创作和表演以及受众作品(含案头阅读作品),又指一种清代曲种与曲艺说唱活动。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清代子弟书的研究日益重视,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其序跋的研究却为许多研究者所忽略。考察序跋中提到的子弟书形成原因、刻印传播过程及创作者寻踪,以期给予在清代社会巨变中独具特色的曲艺"子弟书"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诠释,相信对于了解清代子弟书及其发展脉络、理论批评,对于清代曲艺史、社会史、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敦煌写本中,伯三六四五、斯一一五六两个写本同是《季布诗咏》,全篇都是七言韵文叙事诗体。斯一一五六还有尾题: 季布一卷天福四年四日记据此可知,它仅是“一卷”只有五十二句短小的“押座文”或“缘起”之类专供艺人说唱的民间词文。天福四年系公元939年,这两个写本抄于五代时期。对于这一篇《季布诗咏》的内容,学术界是有疑问的,当年王重民先生校录此文于《敦  相似文献   

15.
《岭·格萨尔王传》这部藏族英雄史诗,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它深刻地反映出藏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奋发崛起的民族精神。其基本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靠民间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木刻本保存和传播。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前一种。这种集“诗、歌、表”为一体的说唱表演艺术形式区别于纯文学性的诗……  相似文献   

16.
<正> 闻名中外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古代藏族人民奉献给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最宏伟的文学巨著。它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而且在民间还是一部“活着的”最长的说唱史诗。它在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民歌、谚语、民俗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生根在广大人民的心上,反映了藏族人民群众的美好思想和艺术情趣,而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吸取并集中了藏族民间文学的精华,广泛运用藏族民间文学的传统形式,技巧和创作方法。正如段宝林同志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的作品象一条条  相似文献   

17.
反映阮籍思想的重要著作有《乐论》、《通易论》、《达庄论》、《大人先生传》及《咏怀诗》。前二文为阮籍早期的作品,设计了一个君臣有分、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阮籍儒家式的思想倾向。后二文为阮籍正始之后的作品,以追求主观精神自由为旨趣,具有浓郁的庄学精神,反映了阮籍后期的思想倾向。五言《咏怀诗》今存八十余篇。关于它的写作时间,明人冯惟纳说:“非必一时之作。盖平生感时触事,悲喜怫郁之情感寄焉。”(《诗纪》)当今一些学者接受了这个看法。但从诗集“感时触事”写作之由及所寄托的“悲喜怫郁之情感”的内容来看,与阮籍早  相似文献   

18.
一部能在广泛地区流传的长篇民间创作,必然有它从产生、流播到定形和变异的繁复过程。像《过番歌》这样一部长达数百行并有着不同异本流传的长篇说唱,也不可能是某个作者个人才智的表现,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弄清《过番歌》的产生和流变,对于我们理解这部作品出现的时代及其影响和意义,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明拟话本小说中《西江月》、《如梦令》等常用词调,认为从话本发展而来的明代拟话本仍部分地葆有话本说唱文学的特质,特别是在词调运用方面已形成说唱文学流行性、娱乐性、甚至应歌性的审美惯性。随着通俗文学的日渐兴盛,文人在转而为词时亦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发现恰是此类词调在明词中亦大多被称之为俗调,词家会不自觉地把时曲民歌风味融入其中,形成明词曲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金院本的声曲以及北方时曲的流行,加上各种说唱曲艺为民众所欢迎,使得最初形态的“北曲”———金人曲逐渐登上文学史的舞台。在此语境下,全真道士为达到传道布教的目的,十分看重词曲的通俗性,从而使全真词不但向诸宫调等说唱性曲艺靠拢,也使词最终走向了代言体的戏曲。同时,全真道士还对词曲进行了改造,或将旧词牌改为新词牌,或新创词牌,从而成为词曲演变的津梁。迨至金末,以元好问为首的词人也主动接受曲体而创作曲文学,在金曲曲调入元而为元曲曲调的6种代表样式中,均能见出赵秉文、元好问、杜仁杰等金代词家的重要贡献。故金源词家之于元曲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