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法律思想,也包含了中国历代沿革演变的法律制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剖析,批判其糟粕,借鉴与继承其精华,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拟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入手,探求传统法律文...  相似文献   

2.
范彩萍 《社科纵横》2007,22(11):108-109
风采迥异的法律文化系统,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法律文化及其发展有其特定的过程和特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色彩斑斓而又连绵不断、一脉相承,经历了从单一法到混合法的过程,并以其特有的"伦理法"性格而独树一帜。本文试探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演进的几个阶段,并简略分析了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明清案例汇编及其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判例汇编最多的时期 ,这些判例汇编比较详尽地记录了明清社会的种种生活样态 ,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该时期的时代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分析 ,作者对中国古代成文法与判例法的关系 ,律和例的关系 ,大明律和大清律的运作实态 ,以及司法官员的法律素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甚至在战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中国文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中国文化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立法文化以君主为核心,形成了君、臣、民共同参与的综合立体的立法机制;贯彻则天、伦理和民情的立法原则;以秩序、教化和无讼为价值取向;同时立法既有规范君主和臣民的实际社会功能,又具有昭示国家政权合法性的象征涵义;立法程序体现君主掌握立法权并在立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以修法辅助立法,保证了法律的稳定性,又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律典中蕴含着强烈的审美意识,展现了中国古代立法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6.
张吉琳 《社科纵横》2006,21(1):115-116
言意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在经历了从先秦到魏晋由哲学思辨的发展逐渐进入到美学和文学理论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它对意境论的影响更为明显,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从对言意论的发展入手来探明这一理论对意境论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声敏 《创新》2013,(3):68-72
诬告是一种古老的现象,历代政府都对这种犯罪现象给予严厉打击,相关律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在古代的众多案例中,法官对于诬告罪的判词充满了伦理说教的意味,而且其判决结果通常与法律规定有较大的出入。这些特点系司法裁判受到特定文化理念、价值追求之影响的结果。透过古代诬告案判牍,可以看到儒法两家的在司法领域的矛盾及调和。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之初,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构筑了不同的文明舞台,造就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与西方法律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罗马时代,人们崇拜神,认为神创造了人与万物,神也创造了法律,因而法律是一种永恒的,普遍的自然法则。西塞罗就是这种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和典型代表。他认为法的本源既不是产生于人类的思想,也不是民族的习惯,更不是国家和执政者的创造,而是来源于神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评价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重要范畴──名与实、言与意分别在先秦和魏晋时期争鸣和辩论的情况,分析了其代表人物哲学思想的得失,以及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上古明堂形制与中国上古文化有一种十分有趣而奇妙的同构关系.随着“明堂──暗室──铁屋子”的发展演化,中国文化也经过了由上古文化向近代文化发展演化的过程。可以说,上古明堂形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型表象,中国古代文化是对上古明堂形制的扩展演化。这是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新视角,也是一种新的中国古代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古代文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文认为,古代文论研究与文化哲学结合,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示传统文论的历史精神和民族特性,可以使研究者从长期因袭的泛政治化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作者从这一新的角度,对先秦诸子、汉赋和经学、魏晋风神、唐诗底蕴、宋代理学文化、清代考据精神与古代文论的内在历史联系,作了掠影式的随想。  相似文献   

12.
藏族古代财产法是西藏社会一个古老的法律部门,是藏族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传统法文化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本文以藏族古代财产制度为视角,对游牧文化视野下的藏族古代土地、牲畜及动产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法制历史经过4000多年的发展而从未中断。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法律传统,比如重农主义的法律传统、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重伦常的伦理法传统、多元一体的民族法传统、德礼为本的儒家化的法律传统,等等。这些法律传统是以深厚的法文化的积淀为基础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受到中国固有国情的影响——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多民族的国家结构、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状态等,也都给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通过历史学、神话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日本古神道重要的祭祀仪式"践祚大尝祭"展开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古代日本天皇作为"现人神"的神格是如何获得传承的。在大尝祭的形成时期,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及其世界想象,曾在其形成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天羽衣神浴""神共食""真床覆衾"等仪式环节中,天皇着天羽衣入浴就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性的仪式。仪式中继任天皇是依靠该环节进入仪式状态的,而这一环节与中国古代太阳神话有密切的关联。"天羽衣神浴"之外,"真床覆衾""神共食"等仪式环节中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认真讨论了大尝祭中"天羽衣神浴""真床覆衾""神共食"等仪式内在的时间循环结构与背后的神话学支撑,借此角度观照日本文化,寻找其特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大明律>于高丽末期传入朝鲜半岛后,虽引起了朝鲜王朝统治者的高度关注,但从洪武二十五年至景泰六年,<大明律>一直与唐律、元律混同使用,造成了朝鲜王朝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混乱局面.世祖国王即位后,对法律制度进行了改革,明确了"用律,用<大明律>"的用律思想,确立了<大明律>在朝鲜王朝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历代沿袭不替.专一使用<大明律>是朝鲜王朝之意愿,非中国之强令.长期专一和自觉自愿地使用<大明律>,为嘉靖时期形成的中朝政治一体化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代和中国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环境极其相似,社会的不稳定孕育了思想上的极度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觉醒。鲁迅立足现实,在对魏晋文化的考察中寻找时代变革的历史渊源,因而,对“人”的生命本体诸多方面的关注受启于魏晋时代文人学士觉醒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为追求实质正义——无讼与和谐,往往会舍法而取情理,依情理进行审判。这种法律思维模式与西方的严格形式主义相对,被称为实质性思维模式,它是中国古代审判文化的一个特质。其产生的文化根源是中国人对和谐、无讼理想社会的追求及越过事物的形式追求实质内容的思维模式,以实质性思维处理案件亦可达至息讼止争的社会目的,但这种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国人法治观念的淡漠,同时阻碍了中国法治社会的建立。然而,无论如何它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无法抛弃的,只能期待我们现代人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无讼"法律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在于古人"天人合一"自然和谐观、"法即刑"的法律观及古代刑罚的残酷性和强调"教化为先"的"德治"传统,而其存在的物质基础便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和与此相连的宗法家族制度."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并且由于历史惯性力的作用,这种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在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中,由于丧悼文化及相关习俗制约下的伤悼心态的稳定性,这一生日常情感在抒发表现上也有着惊人的惯常性模式特征。这里,仅择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大模式,以期揭示出这一特定文学主题的某些审美创...  相似文献   

20.
戴春森 《社科纵横》2004,19(3):110-111
品藻人物是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秀骨清像”作为魏晋有代表性的人物画样式 ,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复杂意识和人文观念 ,从魏晋是“人的觉醒”的观点着眼看 ,对人的主观精神、情感的肯定使其在画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