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社会科学》2013,(4):25-25
金刚、臧秀玲撰文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民生"与"发展"和"和谐"更加紧密、更加明确地结合在一起,改善民生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之间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如果说抓好发展是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那么,改善民生就是第一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内在地决定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立基于改善民生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科学的发展,也只有牢牢立基于改善民生,科学发展的宏伟大厦才能稳如泰山;扎根于改善民生的"和谐"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和谐,也只有深深扎根于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同时,科学发展惠民生,社会和谐利民生。要使保障和改善民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民生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方面.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胡锦涛民生思想为指导改善民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生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禹 《兰州学刊》2009,(4):166-169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阐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对我国民生建设的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发展不同步问题倒逼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对于改革、发展和民生的关系有着深刻清楚的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价值追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着力构建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陈振斌 《理论界》2014,(3):7-10
毛泽东一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但在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其中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基本政治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民生思想的核心;大力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事业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重要举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对现阶段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郁永斌  浦兴祖 《理论界》2007,(11):24-27
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稳定。民生问题的主体是城市和农村居民。改善民生的主体是政府。改善民生就是改善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的生命、生存、生活和生产状况,主要涉及就业、教育、卫生、环保等问题。改善民生是政府为促进社会公平对中低收入者采取多方位的政策帮扶,使他们能与富人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改善民生,顺民意,得民心,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阳光工程。改善民生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保障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我们党"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要让全体人民共享"这一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但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在科学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建设的民生取向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之所以要将改善民生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取向,是因为民生问题十分重要、中国国情非常特殊以及社会建设任务艰巨。要有效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从多方面提高认识并采取相关措施,做好这一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关系着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中,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要从解决民生之命、解决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计、解决民生之基、解决民生之急六个方面处理好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社会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其核心就是民生建设。笔者从民生的视角来探讨转型时期如何促进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民生建设与社会建设关系极其紧密,并且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