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剩余价值一般陈文玲剩余价值作为增殖的资本进入流通,使流通不断地发展和扩张,剩余价值是流通中比较敏感的问题。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穷其毕生精力所创立的理论,“马克思的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①因为马克思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家剥...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之后成为马克思理论建构的基本概念,是辩证法运作的中间环节,是创造性的否定。无产阶级作为创造性的否定一方面是经济学概念,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失去财富;另一方面是一个哲学概念,在普遍改变整个自然界的同时使自身抽象化。传统的见解过于强调其经济学维度。通过辩证法运作的方式梳理出马克思早期作品中无产阶级概念在不同文本中的阐释逻辑脉络,呈现出无产阶级概念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的逻辑地位与哲学维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之后保持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所必需的,也是更全面地进入《资本论》语境的必要之路。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在其后期的“四个讲座”( Vier Seminare)中较多地评论起马克思。1966年海德格尔将马克思视作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影子;1968年海德格尔部分地承认了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不同于黑格尔;1969年海德格尔通过对实践与理论之关系的比较再次将马克思还原为黑格尔主义者;最后,在1973年,海德格尔阐明自己解读马克思的非政治方向,并把马克思定性为遗忘存在的形而上学家和虚无主义者。海德格尔的马克思解读有其开新的一面,但总体而言误解大于创见。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没有抛弃本体论,而是完善和重建了本体论。本体论作为追问"所是(者)"是其所是"的学问,内在地包含着"是其所能是"和"是其所当是"。它给出了本体论的超验视野和人学维度。马克思以实践作为本体论前提,从而找到了本体论的逻辑完成和历史完成的内在根据和表征方式。由于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马克思的本体论获得了不同于一切旧本体论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系统阐发——读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王勤马克思的学说体系可谓博大精深,其彻底的革命理论,严密的政治经济学说,丰富的唯物史观及深刻的社会批判理论都曾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然而,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却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在西方世...  相似文献   

6.
政治个人主义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传统,其理论基础由霍布斯和洛克奠定,其核心主张是强调对个体人格的尊重、对个性自我实现的赞美和对个人合法权利的保护。马克思极其重视个人的价值,就此而言,马克思与近代政治个人主义具有一致性。但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解与近代政治个人主义完全不同,马克思关注的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即作为人类解放目标的无产者;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但个人只有在集体中通过"自由的联合"才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到马克思著作中去寻找哲学价值概念的本质规定及其依据是不恰当的;用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的有关论述来定义和论证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导致了国内价值论研究中的效用主义倾向;把价值理解为效用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并不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三大主题刘怀玉与“语言学转向”紧密相联,20世纪西方哲学研究还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日常生活转向”性质的革命。作为这场哲学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9.
生态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培养和构建成熟稳定的生态意识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而生态意识的构建要从马克思自然观中挖掘其哲学基础和内涵框架,从而发展性地提炼其现代价值。生态意识作为一种伦理价值在马克思自然观体系中表现为一种哲学层面的意蕴。生态意识的辩证性与马克思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是统一的。人与物的统一是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意识的价值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马克思这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创始人,我们不能不对其经济福利思想进行研究和发掘。在其全部学术生涯和理论创造中,他一直致力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他并没有关于人类社会经济福利方面的专著,我们只能从他的学术思想上进行分析。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的经济福利思想。。一、从“重建个人所有制”看马克思的经济福利的伦理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卜节中提到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积累过程中,其生产方式决定的占有方…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哲学舞台上后现代主义成为广泛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氛围。作为一种强势话语,后现代主义反对作为现代主义思想核心的实体本体论和理性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并对其进行了激烈地拒斥和拆解,这中间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叙事的消解。但即便如此,当代一批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如德里达、哈贝马斯、詹姆逊等先后"走近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科学发现之一.作为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无疑具有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但是,马克思毕竟不是学院派的哲学家,其全部理论都服务于他毕生追求的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因此,在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既要从新世界观(哲学)的本质的意义上去看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又要从"历史科学"的具体内容上去领会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9,(3):44-52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学应以此作为本体。然而,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意义世界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重建意义世界,其意义本体论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作为黑格尔左派的青年马克思基本按照黑格尔的方式思考国家的本质、集体精神以及实证法等问题。尽管马克思很快与青年黑格尔派决裂并最终转向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但是其成熟的历史理论中仍然保留着黑格尔思考国家本质时采用的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一直是国内外学界所关注的理论焦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将自身的理论定义为实践的人道主义,以使其区别于近代西方的理论人道主义。马尔科维奇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传统,并将之作为自身理论的基础与出发点,将对于现代性的反思问题还原为如何全面理解人的本质的问题,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下实现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构想的可能性,对于国内学界在现代化进程中深入解读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价值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意义钱津编者按:本文认为,价值是中性的,然而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却将价值摆到了贬义的位置上,虽肯定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对劳动是褒义的,但到了价值就走向其反了。在马克思看来,价值不是中性的。众所周知,马克思所说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二者关系的探讨,可以发现面对同样的启蒙哲学的遗产和时代问题,马克思选择了和其同时代的哲学家不同的哲学道路,即以“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争取全人类的解放。早期马克思对启蒙思想的超越可归结为:对自我意识的超越即从理性自由到人的自由自觉;对政治自由的超越即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对作为理性表征形式的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他者的地位和作用从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作为以实践哲学为其思想核心的马克思,给予了他者存在的理由和应有的重视,也为我们从另一方面解读马克思提供了路径。在马克思看来,他者是自我存在的前提和确证。自我和他者不存在一方决定他方的占有和控制,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土地所有权问题,包括土地权属关系的性质、构成及其变更,以及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在他的经典巨著《资本论》中作过详尽阐述,为我国改革现行的土地管理体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一何谓土地所有权?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695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他还认为,土地所有权是人的社会关系在土地问题上的表现,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在他的视野范围内认真研究了人类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