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10日,以"相约台江·爱在苗乡"为主题的中国·台江"2017苗族姊妹节"开幕.据悉,从1998年到2017年,台江姊妹节已连续举办了20年. "姊妹节"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也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举行,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2017年4月6日下午,"水墨中国·叙事中国——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艺术展"新闻发布会在798Art100空间举行.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秘书长霍颖参赞、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海外总裁兼ART100画廊集团总裁李彩云、"水墨中国·叙事中国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艺术展"策展人何桂彦等嘉宾与媒体出席了此次发布会.据介绍,本次艺术展由香港侨届联会、南京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主办,ART100空间承办,并获港府批准列入香港回归20周年庆祝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文化"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相结合,逐渐被广泛化、深入化,成为巫神媒介,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商周时期,统治者把"玉"作为一种重要礼仪用器,并将大量的玉器用于祭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玉器的解释和推崇,使神秘并具有宗教、政治、礼仪色彩的"玉"与君子结缘,成为中华玉文化精神内涵。秦汉时期的"玉"被认为是山石之精,殓尸可以不朽,佩带可以辟邪,吞食可以长寿,"玉"成为联系超越生死、沟通神仙与现实人间的桥梁,并在汉代被神化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文化历史悠久,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发现并开始加工使用玉.早期玉的加工使用与石相同,皆用作工具的制作,作为实用性的制品存在着.慢慢的,古人对美的感知逐渐萌发,审美意识建立并不断加强,玉以其极少的数量和温润的色泽被古人所珍爱,逐渐从石中分化出来不再作为工具使用而被当做权利和地位的精神象征.本文浅析了我国玉器的发展史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几年前,J·K·罗琳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为生计所迫,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可眼下,她已是大名鼎鼎,如日中天,成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当艾伦·哈维(Ellen Harvey)还是个孩童,与她的家人在法兰克福生活时,她的父母定期带她去欧洲各国的艺术博物馆.其中在法国勃艮第,她看到了罗吉尔·凡·德尔·维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末日审判》;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她找到了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春天》(创作于约1477-1482年)和《维纳斯的诞生》(约1485年).  相似文献   

7.
2017年2月12日晚," 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八十大展"闭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闭幕式由崔永元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熊光楷,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徐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演艺术家成龙等嘉宾和友人出席了闭幕式.为历时54 天的"韩美林全球巡展"第二站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8.
1888年至1889年,凡·高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七幅《向日葵》.而今,其中五幅被收藏于全球5家博物馆中,北京时间8月15日00:50-02:25,伦敦国家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慕尼黑新美术馆、费城艺术博物馆、东京损保日本东乡青儿美术馆的艺术专家将轮流站在镜头前,通过Facebook直播平台,以15分钟时间向世人展示各自所藏《向日葵》的风姿.  相似文献   

9.
玉,是一种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的"美石",它青翠而不张扬,秀雅而不孤傲。说到玉,自然会想到美人。汉语中不乏含有"玉"字的与"美人"相关的词汇,如"玉颜","玉容","王体"等。玉与女人之间有一种亲昵的关系。美人因玉而优雅,玉因美人而滋润。戴玉的人都是与玉有缘的人。美人如玉,玉如美人。只有女人才有玉一样的性情,女人和玉都是这世间的精灵。这晶莹剔透的玉石不仅与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还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而玉文化已悄然融入到了民族的历史血脉之中。中国既是产玉大国,又是琢玉大国。中国玉器源远流长,有近8000年的辉煌历史,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9·11”那惊心动魄的瞬间已经在历史中定格,随之而来的反恐战争和炭疽病仍紧紧地吸引符全世界的眼球。冷战结束至今恰好10年。回首往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冷战刚止,热战即起。美阿之战就发生在中国门口,并且正在逐步升级  相似文献   

11.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相似文献   

12.
25年以来,美国艺术家塞·汤伯利(Cy Twombly)的作品《丽达与天鹅》(Leda and the Swan)一直由私人收藏,从未进行公开展示.5月17日,这幅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最受瞩目展品之一的姐妹画作将首次亮相拍场,势必成为佳士得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的全场焦点.  相似文献   

13.
一代元勋 ,中流砥柱 ,后人长仰英名。井冈湘粤 ,驰骋帅神兵。受命艰危讨逆 ,蹈惊涛 ,破浪擒鲸。星沙役 ,长驱直进 ,战友获重生。卓识雄图远 ,培英育俊 ,军大传经。能召唤千军 ,万马奔腾。今日芙蓉国里 ,咸凭吊 ,建国英灵。歌功绩 ,千秋永惦 ,山水共欢鸣。满庭芳·何长工百年祭@李龙生  相似文献   

14.
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说文解字》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之形."云随天候而形成或厚薄或阴晴的变化,因其自在卷舒仪态万千,在古代就被赋予浓厚的理想色彩.古人言,"仰则观象于天",主要是基于云气聚散所反映出的日月星辰等种种事物的意象变化.因此,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云、雷纹样(统称回纹).随着历史的发展,云成为诗人和画家倾心的审美对象.《诗经·小雅·白华》中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诗句,屈原《九歌·东君》里有"青云衣兮白霓裳"的描写,曹植《洛神赋》用"轻云蔽月"来形容神女的美,《庄子·天地》中也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愿望.以云为主题的诗赋也很多,著名的有荀子《赋篇·云》、西晋陆机《浮云赋》《白云赋》以及晋成公绥《云赋》、杨乂《云赋》等.  相似文献   

15.
从隋唐到明清,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玉"开始摆脱神灵的功能,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冲破皇家贵族的垄断,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这一时期的玉文化既有其连贯性和统一性,又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曲艺志·广东卷》与《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东卷》最近出版。《中国曲艺志》是我国十部民族文艺集成志书之一,全面记录和整理各地区曲艺富有科学研究价值的资料;《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是全面反映各地区曲艺音乐面貌的具有学术、史料价值的丛书,都被列为“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而“广东卷“作为地方卷之一,则成了关于广东曲艺的  相似文献   

17.
“乡土中国”是费先生的著作Earthbound China的中文译名,从英文来看,其实很难误会这个“乡土”仅指与城市相对应的乡村。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植根于它所在的大地之中的,不理解这块热土就无法理解这种文化,这是费先生对他的“马老师”以本地人研究本地文化的践行,无须赘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前辈都提出了人类学或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田野研究问题(费孝通,《重读(江村经济·序言)》)。他们认为,人类学家研究现状,是把后者当做活的历史,因此可以透过现在看到过去,用费先生的话说,就是“今中之昔”。  相似文献   

18.
1992年2月,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向牛津大学提交的博士论文《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以别具一格的对话体形式为社群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做了坚决而细致的辩护。就西方政治哲学史而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蔚为壮观的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业已构成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学术记忆。在这个意义上,丹尼尔·贝尔的独特风格可以看作是这段学术记忆的阐发与归纳,论辩双方的一次总结陈词,是置身于不同社会位置、不同生活方式的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辩驳、交流与互渗。应该说,对话体不仅降低了思想言论的规范限制,而建构起一个高度辨证的知识体系,通过虚拟论辩双方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丹尼尔·贝尔逐步深入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双方各自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关系》2001,(5):57-57
在形成今天公共关系实践的众多开拓者中,阿瑟·W·佩奇站在其顶峰。佩奇创建了三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却用了很多时间为很多的公益事业服务贡献他的才能。从1905年到1927年,他是《世界劳动杂志》和道布尔迪一佩奇公司其它一些期刊的作者和主编。当时他接受了沃尔特·吉福德的建议,出任美国电话与电报公司副总裁,接替詹姆斯·D·埃尔斯沃思。从一开始,佩奇就清楚地表明,他将仅仅在以下几个条件基础上接受这一职务,即他绝不作为一个新闻宣传者接受任职,他将在制定政策中有发言权,而且这个公司的表现本身将是决定其公众声誉的因素。佩奇的理念集中概括在以下声明中。  相似文献   

20.
春·节·见·闻 木偶戏走进英国博古馆 大年初一,位于伦敦东南郊格林尼治的英国国家海事博古馆内充满浓浓的中国年味.这一天,博古馆二层的"大地图厅"四周挂起了红灯笼,奏起了婉约悠扬的广东音乐,来自英国各地的人们早早就来到这里,席地而坐,满怀期待地等候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们为他们准备的春节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