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女人如茶,爱情亦如茶.恋爱中的你,可知道"茶颜观色"也可以占卜你的情愫与爱恋吗? 第一项:你喜欢在什么地方喝茶?  相似文献   

2.
颖子 《公关世界》2016,(19):53-55
茶,是我们的国饮,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品位.以茶待客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礼仪,新中国成立后,茶还被广泛地用于外交,既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外国友人的深情厚谊,更展现了我国"清静和美"的大国风范,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式外交".  相似文献   

3.
喝茶与联姻     
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有解释:"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现在,一提到"结婚"我们脑袋里立马闪出的词,估计就是"房子"。可在古代,在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可是"茶"。送聘礼叫"下茶";女方受聘,叫"吃茶"或"受茶";洞房里要喝"合茶"。"虽说茶排在七件事中的最末位,但是它在国人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是不  相似文献   

4.
女人如茶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早出现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之句,此句一直沿用至中唐,"茶圣"陆羽撰写《茶经》之后,茶的"地位"最终确立。茶,谁都品尝,可是谁又能确切地把茶之味,茶之韵一一确认出来。一千人有一千人的感受,一万人有一万人的体验,正如禅宗推崇的"拈花微笑,  相似文献   

5.
茶道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这在饮茶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桔皮、薄荷、桂元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昧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来喝.  相似文献   

6.
梁彤 《老年人》2015,(3):48-49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郑板桥撰写的这副对联生动地表明了"评水"为古代茶人的一项基本功。"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的论述,说明水质优劣对茶味彰显的重要性。自中唐陆羽著《茶经》之后,不同时代的茶人在书写茶书之时,必会涉及对水的论述,其中不乏评水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杨燕 《伴侣(A版)》2010,(6):34-35
正董光开玩笑说:"如果我们失散了,怎么办?"查莹不假思索地说:"那你就以‘茶妹妹’为名开个店,总有一天我能找到你……"2009年12月之前,如果你经过山东省青岛市的华阳路,一定会发现一个特别的店铺——"茶妹妹的店"!并且里面所有商品也都用"茶妹妹"命名,例如"茶妹妹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的品茶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东坡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无论是为官为民,闲暇之余,必去当地寺庙与方丈一同品茶论道。在民间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初到杭州为官的苏东坡去金山寺游玩。该寺方丈有一习惯,就是面对身份、地位不同的来宾,常以"敬香茶"(上等茶)、"敬茶"(中等茶)、"茶"(三等茶)三种呼语暗示侍者沏泡不同的茶招待之。东坡跨进寺门,方丈见他衣着普通,以为俗客,便淡淡地说了声"坐",对小和尚喊"茶"。稍事寒暄,方丈感到对方谈吐不凡,非等闲之辈,便起身引入厢房,说道:"请坐",随即吩咐:"敬茶"。再经深谈,方知  相似文献   

9.
闲话茶诗     
朱桂馥 《老年人》2013,(2):46-47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的故乡。中国人大多喜爱饮茶,它既是一种生活物质需求,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享受。千百年来,这已成了一个传统,一种习俗,所以民间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茶虽列第七,但对很多人来说,茶如知自己,"不可一日无此君"。只要一提起茶,就有一股香气沁人心脾,产生一种淡定怡然的感觉。中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国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喝茶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可见茶的保健功效非同一般。同时,我国又有句俗语,"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说的是,茶虽有益健康,但错误的饮茶习惯却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不勤洗茶  相似文献   

11.
喜欢喝普洱茶的人,对"勐库"这个地名一定不陌生. 勐库镇位于云南临沧市双江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产茶重镇,拥有面积达12000亩、海拔为2200-2750米的世界古茶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最广、密度最大的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由此被誉为"天下茶仓".  相似文献   

12.
吴裕泰始终以"振兴中国茶行业,弘扬中国茶文化"为企业使命,努力成为中国茶行业的代表、中国茶文化的代表和中华老字号文明的代表。百年吴裕泰,茶更香,情更浓。  相似文献   

13.
吴裕泰始终以"振兴中国茶行业,弘扬中国茶文化"为企业使命,努力成为中国茶行业的代表、中国茶文化的代表和中华老字号文明的代表。百年吴裕泰,茶更香,情更浓。  相似文献   

14.
一踏上武夷山的土地,茶乡的气息马上迎面扑来: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有关茶、茶具、茶园、茶场的广告;在前往旅游景点的路边、山坡上到处都是一块一块的茶园;透过敞开的大门,很多居民的客厅、院子里都摆有齐全的茶具,或精美或别致;经常可以见到悠闲自得的人们,一人两人三四人坐在一起品茶论茶,甚至可以听见"呼、呼"地吸茶声……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看来武夷山的茶文化不是浪得虚名.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茶叶中,普洱茶的名气可谓如日中天。普洱茶是茶中的极品,它以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口感,深受海内外广大爱茶人士的推崇,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在茶叶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这就给普洱茶这个古老的茶种,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世界》2015,(3):104-105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品茶使我们想起了人生。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品茶,会不会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品,决定着人生一辈子的色调。有人说,茶是为了友谊而在世间的;最好的茶,则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我们到处找茶、品茶,是渴望着与知  相似文献   

17.
茶的发源地是中国,饮茶历史悠久。"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烟酒茶"和"一日三餐茶饭"等,都反映出茶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按中国人的习惯,凡客人进门,不请吃饭可以,不敬茶则被视为不礼貌。茶已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个方向。茶楼是交朋友、消遣、洽谈生意、相聚的地方,这些社交活动都是以饮茶的方式进行。茶楼随着商业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兴旺起来。它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源自远古,流传至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北京老字号企业中,与茶叶相关的也占到了九家,其中八家都是茶叶老字号,包括吴裕泰、元长厚、张一元、启元、馥郁、京华、庆林春、正兴德.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形成了有关茶隐喻的认知基础,大量存在的茶隐喻现象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女人如茶"这个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讨茶隐喻背后的认知特点及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扩展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北亭卧》一诗中写道,"小盏吹醅尝冷酒,深炉敲火炙新茶。"元代词人谭处端更是对茶之妙处钟情不已,"阴阳初会一声雷,灵芽吐细微。玉人制造得玄机,烹时雪浪飞。明道眼,醒昏迷,苦中甘最奇。些儿真味你还知,烟霞独步归。"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中,茶与诗、书、画俨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