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是高校在互联网传播新时期必将面对的常态化危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内容。尽管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仍然具有规律可循。基于扎根理论的H高校网络舆论事件过程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爆发通常经过"舆情触发""舆情放大""权威介入""态度形成"四个阶段,分别呈现了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特征,包括网民参与舆论事件的动机和诉求,权威介入后的影响结果,以及网民的最终态度与事件沉寂的过程。高校应当加强舆情响应机制建设,采取及时有效、线上线下密切配合的危机应急行动,主动出击重置议题,在舆论引导中将大学生舆论危机事件消弭于无形。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热点更迭快,按照一般规律,舆情事件若能持续延烧两周,体量就已相当可观.然而,6月22日引爆舆论场的"杭州保姆纵火案"自案发至今,舆情已延续1个多月,几乎每天都占据自媒体热搜主要位置.不仅如此,事件舆情在发展当中,质疑焦点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折再集中现象,虽然热度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推移的影响,但本次舆情的超常规发展,仍然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流量"已经成为带动网络经济发展的引擎.粉丝经济的发展借助"流量"的东风呈现出更为迅猛的态势,成为网络经济中不容小觑的一股新势力.粉丝经济与网络舆情紧密挂钩,舆情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其发展,研究好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把握网络舆情的规律与特点.本文以肖战227事件及丁真爆火为例,研究粉丝经济与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4.
从群体性事件的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爆发阶段和平复阶段等深入分析网络舆情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联系,可以看到,网络舆情贯穿着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始终,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助燃作用。为了有效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疏导,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发布体系,完善法规,联合媒体加强网民道德教育,共同治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程许 《公关世界》2023,(5):61-63
当前,随着互联网科技崛起,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一些事件很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则有可能生成突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破坏力量。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中面临着预警研判工作不到位、处置方式不恰当等问题。为了解决困境,本文分析产生网络舆情危机问题的现象与原因,提出地方政府需健全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引导舆情能力等建议,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名微博具有"裂变式"的传播路径、"去层级"的互动交流、"导向性"的名人舆论场等特点。利用浙江微博平台展开的舆情调查,着重了解名微博的舆论领域、舆论关注度、舆情态度、重要关注点、影响人群结构、舆情触发及传播机制等情况。名微博舆情传播的"涵化效应"推动了青年参与社会舆论,名微博舆情导向的"集聚效应"引导青年扩宽人际圈,名微博言论植入的"微博营销"引导青年改变消费观念。因此,从政府、用户、运营商3个角度完善体制机制、制度保驾护航,加强微博引导,完善平台管理,从而规范对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网络揭丑"是以网民为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社会监督形式。"网络揭丑"的内在推动力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舆论生态在其影响下有了新的变化。基于网络揭丑的多重逻辑与多重效应,只有科学引导和规制网络揭丑行为,才能形成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和国内经验来看,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校的网络舆情环境,因而给突发群体事件的预防及高校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力、参与积极性、突发性及冲击力都大大提升,针对其进行的管理呈现有效处置周期更短、官方舆论引导能力更弱、管控复杂程度增加且容易出现群体极化行为等特点,高校应从组织管理体系、线下沟通机制、舆情信息处理机制、危机应急处理机制、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网络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改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更好地预防突发群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09年, "网络公共事件"精彩纷呈,尽管不乏"网络谣言"的肆意横行, "寂寞党"的无聊狂欢,但主旋律无疑是无处不在的"网络监督",波涛汹涌的"网络民主"."网络公共事件"背后,是网民"从网络暴民、网络哄客到网络公民"的"破茧化蝶".经历网络江湖的千锤百炼,网民正变得更加理性,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0.
舆论可以视为社会中大多数人基于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所反映出的意见集合体,当某事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出现舆情倾向时,也就意味着该事件吸引了足够多的人去关注,于是便有了舆论的空间概念——舆论场。由于舆论所呈现的公共意识在不同社会阶层角度各异,加之发声轨迹在不同时间段内难以有效整合,因此舆论在不同形式上产生分化便顺理成章,舆论场实则是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媒体环境下对舆论形态的区分。以传播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短、平、快"的特点是官方舆论场无法比拟的,但官方舆论场语言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官方舆论场如何取长补短,对事件发生后的危机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第一时间控制话语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阿拉伯世界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思潮变化、民众政治观点倾向乃至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形势等问题,同时对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探讨了网络舆情研究的意义、阿拉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建立的可行性、设计方法和思路,并在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基础上以"叙利亚问题上沙特对华网络舆情"为实例研究对象,分析阿拉伯网络舆论对华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对阿拉伯世界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思潮变化、民众政治观点倾向乃至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形势等问题,同时对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探讨了网络舆情研究的意义、阿拉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建立的可行性、设计方法和思路,并在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基础上以"叙利亚问题上沙特对华网络舆情"为实例研究对象,分析阿拉伯网络舆论对华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阚文婷  肖创海 《职业》2018,(24):28-29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对高校的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群体心理行为特点,提出高校的舆论引导策略应从建立有效的舆论监控预警机制、研判网络舆论、线下调研、培养"意见领袖"和舆情引导专职队伍以及及时公开信息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大量网络热点事件生发、传播、扩散的背后,都有着被人们称为“网络推手”的特殊网民群体活动的背影。网络推手的行为具有目的性、组织性、隐蔽性,在与大众的交流博弈中产生着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对社会现实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因此,研究网络推手这一新兴行业及其活动规律,是加强指导和管理,推动社会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一项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背景下涉警舆情监测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空前迅速,网络舆情也随着网络数据量的不断增多变得日益复杂。公安机关作为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其执法过程与执法结果无时无刻不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其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稍有不慎,就会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公安机关如何通过舆情监测在庞杂的网络数据面前第一时间发现与"我"相关的舆情信息,从而降低自身在舆情危机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的安徽芜湖女大学生坠楼案再次掀起网络舆论波澜,事件最终以家属认可警方判定结果而尘埃落定。在此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了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和事件传播的最终效果,也对整个社会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芜湖女大学生跨年夜坠楼案为例,分析网民用户在整个事件中的行为和心理机制,由此管中窥豹探讨相应的舆论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以迅猛之势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体格局日新月异,终端载体层出不穷。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更多的民众借助网络舆论,让不同社会群体都有了利益表达的通道,可以说互联网正在帮助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去塞求通,活血化瘀。但是在这个"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互联网给政府的事件处置及舆情应对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普及和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融入网络,利用网络平台发声。网络大大拓展了舆情表达和传播的渠道和场所,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的表现形式。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需大力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价值引领机制、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疏导机制、优化网络舆情管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网络已渗透至社会各个行业,给传统行业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网络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之一,也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讨论提供了平台,网络平台承载着诸多政府决策及重大事件信息,往往引起公民广泛关注,并形成强大的舆论效果,影响颇大。基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需认真分析网络舆情的产生,减少网络公共事件中公民被错误引导倾向,营造理性客观的舆论环境,形成良好讨论风气,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化背景下的传播,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良性引导。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舆情与应急管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建军 《职业时空》2008,4(6):54-55
所谓网络舆情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者言论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的议论都能达到网络舆情的“规格”,议论借助网络虚拟空间,发表意见的网民达到适当的比例,才能构成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