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画已进入多元化时代,画家和观者的审美经验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拓展,传统绘画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认识的积累以及认知观念的增长使得视觉经验也随之不断改变。多媒体、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宣传了中国画的观念和发展动态,也让人们近距离的了解了艺术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空白艺术的产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空白"在中国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人绘画尤其注重追求"无为,虚境",对画面上的虚景与实景的处理非常用心,画面上出现了许多留白之处。中国绘画的空白艺术到了元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画面上留有的空白部分被赋予了很深的意义。空白艺术在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是画面意境空间表达的关键所在,没有空白,山水画将失去整个画面的灵气。在中国的花鸟画艺术中,空白艺术也是主要的表现手段。空白艺术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古老的绘画表现形式,其中包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无论当代中国绘画如何创新改变,中国画中的空白艺术都不会发生改变,它是中国画独有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作品《旋风》对牧民和马的动感的表现,充分体现出蒙古人的阳刚之气和马的矫健俊逸的风骨,从而达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重在画韵,次在画形的形神兼备的笔墨境界。中国画写意画的艺术语言,是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再现。中国画笔墨是传统艺术内在的特征,是中国画语言体系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笔墨是将画家才情全都融汇到画面的感觉之中,以手中之笔抒胸中逸气。  相似文献   

4.
画面的构图和赋彩是关键 一幅好的花鸟画创作,在熟悉题材以后,画面的构图和赋彩的对比调协,也是主要关键.在古人布局上所谓"疏处愈疏,密处愈密"的规律,是基本原则,可以运用.但突破这一范畴,未尝不能创造出新的更足以表达主题效果的画面.中国画的透视,它是提高了的超出了焦点透视表现方法的科学成就.景物远近布置得当,便一目了然,反之便是减低了甚至表达不出立体感觉.赋彩也是花鸟画创  相似文献   

5.
正水墨是中国画传统的基本语言要素,其基本艺术语言就是水和墨。运用水墨这一传统的绘画语言要素表现出具有中国当代性的艺术绘画作品。水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媒材,这就奠定了中国画必须以这种媒材完成作品的创作,但中国画的传承一定是站在继承、创新和发展的角度上才有中国画的未来,我们活在当下,应该表现出我们当代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以及具有深厚的中国画传统的民族传统艺术。本文通过阐述水墨的文化性和学术性及当代性的重要性来诠释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探讨水墨的艺术性以及当代的文化趋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一直以来处于中国画的中心地位,有关画家作品,理论以及笔墨意境,创作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审美标准的变化,山水画也形成了其笔墨语言自身的审美规范.在国内诸多优秀画家对传统山水笔墨与精神继承与发展的同时,赋予了当代语境下的山水笔墨语言表现技法新的表现力与内涵.就国外而言,许多风景画家把传统笔墨精华与西洋素描和油画的一些绘画观念相结合,对山水画笔墨美学意蕴进行探讨,不仅促进了新时期笔墨形式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我们与国外绘画技法上的交流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影文化的发展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单纯的记录手段已成为平庸的标志。电影作品中的一切视听元素都成为影片在视觉层面和美学观念上艺术创作的目的,风格各异的画面内容和作品主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成为渲染感情的传送门,传递给观众更为真实的观影感受。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鸟画发展到唐宋可算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至元、明、清虽然也出现了王渊、边鲁、边景昭、钱选、林良、吕纪、恽寿平、任伯年等工笔大家,但依旧是走不出衰退的局面.时至近现代,于非闇、陈之佛可谓是最著名的两位工笔画大家.他们也曾旗帜鲜明的为振兴中国工笔画做了大量工作,也曾创作了诸多的优秀工笔画作品,却并没有使中国工笔画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画艺术开始吸纳异质文化营养,对西方绘画的借鉴无疑赋予了传统绘画具备现代化审美情操的视觉语言.中国画的这种变革给传统的工笔画艺术带来了更丰富、更鲜活、更陌生的视觉体检.一切传统工笔画的图式被打散重构——以深沉雄健代替柔弱肤浅,以严谨缜密对抗粗陋松散,以庄穆静雅抵制喧嚣媚俗.  相似文献   

9.
刘旎康 《现代交际》2011,(3):123-123
在培根的肖像画画面中,人物形象似人似兽,暧昧不清,封闭压迫的空间感让人感到窒息,画面中充满了舞台剧的氛围。在他的肖像画作品中这些人物形象变得面目可憎,焦虑与恐慌无助。人们在感受他画面的真实与悲剧感的同时,在里面得到了一种莫名的美的感受,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新伟  董芳 《现代交际》2013,(11):93-93
武强年画文化深厚,艺术形式独特,它在视觉造型、功利追求、传统艺术整合等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表达,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审美形式和创意思维表达方法,丰富现代平面设计造型语言和设计理念,使现代平面设计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也使武强年画蕴含的民族美学特性得到很好的传承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西摩·切瓦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在探索创作时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突破传统创作上表现出来的单一与刻板,用卡通漫画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作品深刻的内涵和寓意;他的设计作品明显地受到其同时代的波普艺术和嬉皮文化的熏陶,洋溢着浪漫、幽默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绘画语言经过人类的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渐把最优秀,最精彩的部分传递到我们手中。充分地学习和研究古人流传下来的绘画语言,对于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在艺术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人类之间相互交流需要语言,那么对于画家来说,绘画语言就是作者与观众进行交流的直接方式,它表达出画家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们在绘制一幅完整的作品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多方面的。创作什么样的作品用怎样的绘画语言来达到理想的创作效果,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现今的中国画已经是缤纷绚烂的多元化世界,但是却始终不变它特有的思维模式,仍然坚持着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目前我们在学习画画时几乎对于绘画语言是一种忽略,可能只是在所要达到的效果之时使用一些简单的表面的语言。我们要加强对绘画语言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历史风貌区是文物古迹较集中、历史遗存较多且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风貌的区域,是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形象审美价值观的积淀.然而在多样化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下,其形象更新并未得到延续,在历史风貌区更新保护过程中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在风格上与形式上不相协调,传统建筑的修葺缺乏统一的形象判断标准,破坏了历史风貌区的整体视觉形象,这正是不合理、不适当的审美价值观带来的结果,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历史文化风貌区形象失落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痕迹     
在装修时髦的房间里,已经没有人在墙壁上挂挂历了。所以当亲朋好友来我家串门时,总会对我家墙上的挂历感到很不适应。 这本12页的挂历是我请人专门精心制作的,每一页上的画面都是家人的照片。 我随手翻开这本挂历,都会让我感到幸福不已。 一月:元旦是我与太太的结婚纪念日,画面是我与她新婚旅行时在张家界拍的,在大山的怀抱里我俩正傻笑呢。 二月:看着你的是个清纯漂亮的女孩,是我太太少女时的倩影。那年的二月我已与她相识,在她的相册里看中了这张相片,便靠着我那三寸不烂之舌把它要来了。当她把相片交给我时,我知道她芳心已…  相似文献   

15.
性情与气度     
曾五次去法国蓬皮杜展览中心看毕加索作品,每次都被其作品语言张力与视觉强度的侵略性所吸引。随性、放纵、信手挥就的画面如无穷的魔力要将世界吞食。同馆其他大师之作只要与其放置一起会灰飞烟灭。中国古人重作品的气象与气格,在毕加索作品前得到印证与理解。说毕加索是一位思想家、绘画语言天才、魔方高手都不为过,究其因,应是性情与气度共同铸造之。  相似文献   

16.
在讲解文言文中文质兼美的作品时,通过想象画面、续写训练、改编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展开翅膀,让他们的思维遨游宇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代表中国国家艺术特征的绘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中国画的继承美与创造美,是现代人文精神文明责任. 现代中国画要走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优秀成分与有益的形式,融合时代审美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优秀的现代中国画作品应反映民族和时代审美精神,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要多一份民族责任感,能体现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当今时代创作,并打造"和谐世界"气派,以建构现当代中国画艺术.这是现代中国画艺术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对什么是设计审美和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解释说明;再通过对西方设计史的西方传统设计(工业革命以前)、现代设计的源泉与现代运动的崛起、二战后的节制与重建、多元化的发展等四个时期的工业产品中优秀椅子设计作品的简单回顾来谈设计审美的变化.得出在不同的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设计审美与其相对应;而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社会中,人们消费已不再局限于产品的使用功能,也关注审美功能,设计师要预测和挖掘消费者潜在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把握时代发展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各种欣慰变化,从而使设计引领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包括笔墨及造型的深远结构和画面的意境迁移,也就是说中国画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不但要表达到现实上的“可游可居”,更要达到精神上的神游。通过品读古人用笔用墨的途径,根据自己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物象形态的把握,对古人的的一些绘画技巧进行模仿,吸取古人精华的部分,旁收博取,在自己之后的写生和创作中,出古而不拘古,最终达到为我所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画画家和欣赏者行为模式的考证和探讨,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中国画独具一格的"散点透视"的来源和对中国视觉流程的影响。巫鸿教授在其著作《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中将中国画和中国画家、中国画欣赏者三者联系起来分析中国画,打破了图像、实物、情境之间的界限,本文从巫鸿教授思维模式中受到启发,将"人""画""行为"三者合一,从行为模式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画的视觉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