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论"有无",在魏晋六朝时期,经玄学之争实现了由哲学、美学领域向文学和艺术领域的重大转化,并在玄学思潮、言意之争、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等共同构筑的场域中,内涵日益丰富起来。文学批评史中的"虚实"范畴不单来自哲学和思想史,而且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实践为"虚实"含义的演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论及"虚实"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发展面貌后,以刘勰"隐秀"说与当时"永明"诗风为个案,透视"虚实"发展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典文论中,"兴"是一以贯之而又发展变化的美学范畴,既是古典诗歌的创作理念,也是古典诗歌的美学追求。"兴"的美学嬗变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先秦两汉时期的政教之"兴"到魏晋六朝时期的审美之"兴",再到唐代及以后的审美与政教相结合之"兴"的过程。循此过程,可以探明"兴"的美学内涵及其嬗变路径。  相似文献   

3.
"虚静"是中国美学史的重要范畴.先秦时它主要限于哲学领域,魏晋六朝时进入审美和艺术创作领域,被陆机、刘勰等人发展为系统的美学理论.因此,探明魏晋南北朝审美"虚静说"的内涵和理论价值,对于把握中国美学史上的"虚静"范畴,乃至了解中国美学和艺术的文化特征,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先秦道家论"道",主观上并非为了论文谈美,客观上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老子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他的道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内孕育了许多文艺观点和审美问题.庄子道论主要着眼于主体修养,从心理、生理学角度作了深刻的阐述,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体道的境界联系起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论道,为哲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转向美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提供了可能,滥觞为"道"为本体的道家美学.  相似文献   

5.
"清"字在《世说新语》中出现八十多次,它既有道德内涵,更富有审美意味。作为审美范畴,"清"形成于魏晋人物品藻,它包含"雅"、"远"、"简"三层内涵。对人格之"清"和自然之"清"的赞叹,润濡了六朝以清真自然为美的审美情趣。理解《世说新语》中的"清"范畴,是理解六朝美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美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学范畴,"瘦"起源于人物品藻,随着魏晋以形写神理论的发展,逐渐过渡为对人物神采的展现,并渗透到书法领域。盛唐普遍以丰腴为美,诗人杜甫首倡"瘦硬",开中晚唐尚"瘦"之风。自苏轼以"郊寒岛瘦"来概括其代表人物孟郊、贾岛的诗学特征以后,经过文人学者不断加以阐说,"瘦"逐渐衍展到美学的各个领域,遂成为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文人总结出的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故以魏晋风度、唐宋诗词、元明清的文人画为切入点,可以透视出中国古典美学中"瘦"所蕴涵的反叛精神、平民意识和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7.
詹艾斌 《江汉论坛》2005,1(4):126-130
学界对"游于艺"作审美性解读,是对孔子命题进行了过度阐释.孔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德性之学、修身之学.儒者以为,学艺、通艺而进德."游于艺",是指为学者遍历、熟习六艺,故仁德日新,身心自适、顺畅而入优游之境、达明道之功.奠定"游"之审美意义的是庄子,由此,"游"也就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游"广泛地进入文艺美学领域,当是魏晋之时的现象了.  相似文献   

8.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称为Beauty,也就是美丽,其包含的意义是比较丰富的.而把Beauty翻译成狭义的"优美",就显得削足适履了.因此,把作为范畴的"美"理解为作为形态的"优美",从而使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局限到了"优美"这一种形态上,与此同时,又把同样作为"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壮美"理解为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等值的概念,这是需要加以辨正的.  相似文献   

9.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变革,两汉铺锦列绣的美为清真自然的美所取代,中国古典美学处于一个转捩的阶段.而这种转捩,首先肇自文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和伦理观念的变化,自然的人格取代了儒学的人格,由此而来的则是自然的美学代替了雕饰的美学,人品与文品臻于和谐一致,"自然英旨"成为魏晋六朝的重要审美范畴.这一美学思潮的嬗变过程,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思想脉迹.  相似文献   

10.
"性"在魏晋玄学美学范畴中特别富有哲学本体意味,从王弼、何晏到向秀、郭象,"性"一直为不同的玄学家所关注.对于玄学美学而言,"性"范畴的本体涵义,相应于魏晋时代的人文觉醒而被赋予崭新的意味,即它由之前主要表示宇宙存在的完满转为人生理想境遇的表达;到玄学成熟时期,"性"范畴标示着对人的生命美感给予终极性精神诠解,因而是一个极具人文蕴涵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