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邓拓的史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邓拓的史料观李乔邓拓是个通才,是个博学家。史学研究是他博学的一个方面。学人圈子里曾有一种半开玩笑的说法,称邓拓是“半个史学家”。对这“半个”二字,我一向耿耿于怀,觉得是一种对邓拓的史学研究估计不足的说法。清代史学评论家章学诚说:“千古多文人而少良...  相似文献   

2.
刚上一年级的儿子问我:人重要还是学习重要?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学习重要。儿子满脸迷惑,又问:人要是死了,还能学习吗?一时竟让我无言以对。适逢1998年5月3日《文摘报》摘登了王伟群的文章《我为孩子讨说法》,看后深为我国教育思想中长期以来不重视人的培养的观念所震惊。这里再为孩子们讨个说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精神,个体从“依赖型”转向“社会型”,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的人格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其结果必将促进人的独立自主的个性形成,自主…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天下”一词本具广狭二义,分别对应着今日意义的“世界”和“中国”。过去的流行说法是,近代中国有一个将“天下”缩变为“国家”的进程。如果侧重昔人思考的对象,恐怕更多是一个从“天下”转变为“世界”的进程。康有为创造性地把公羊“三世”说由历时性变为共时性,使“天下”平顺地向“世界”过渡。但中国却被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外在化,中国士人渴望加入“世界”,努力为中国在世界确立一个更好的位置,这是一个充满了彷徨的探索进程。  相似文献   

4.
“发挥余热”,这是时下对于老年人退休以后继续从事某项工作的流行说法。然而此语人耳,总有点异样感觉。“余热”云者,与“日薄西山”,乃至“苟延”之意实在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间的差距而已。我不知道这一“余”宇的确指为何。倘从字面解释成为“热”量之“余”,岂不有点低估老年人所作贡献的实际价值?如果是以发热者的退休与否作为划分“热”效应的档次高下,那么成天忍受日晒雨淋,熬得口干舌燥,手持红旗,守在马路道口维护交通安全的那些老人,比起年富力强,然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在单位闹得“淘浆湖”(意同鬼混)的诸公们的…  相似文献   

5.
电影《秋菊打官司》享誉海内外,那片黄土地,火红的辣椒串、吱吱嘎嘎的板车、浓重的地方口音,加之那土得掉渣却又倔强执着的秋菊,着实演绎了一个现代乡村故事。秋菊的锲而不舍,淋漓尽致地反映在影片中:村长踢了她丈夫“要命的地方”一脚,却得意洋洋,气得秋菊腆董个肚子逐级上告,终于“把局长的小车给坐了”,并解决了问题、颇有不“讨个说法”不罢休的气势。观众不禁为乡村中这么一个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秋菊叫好喝采.为这片黄土地上涌现的新事物而感慨不已!可是。除去艺术构建的需要,笔者不禁要问:秋菊的官司打得值不值?耗尽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老年人社会福利领域确立了“一个转变,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个转变”: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义务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的福利保障,确立面向全社会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保障的目标取向,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志宏 《东西南北》2009,(11):38-38
有一个农民兄弟这样感慨:我们好不容易吃上了肉,你们城里人又改吃青菜了。国外也有一种流行说法:穷人吃肉,富人吃青菜。居城多年,聚餐时有一个细节让我记忆深刻——在合上点菜单的时候,宾主间总会有人补充一句:“再来个青菜吧,最好是带叶子的那种。”  相似文献   

8.
李彬  沈莉 《社会》1994,(10)
D·洛克菲勒说:“他是我心爱的儿子,我非常喜欢他.”J·P摩根说:“它是对辛劳与美德的奖赏。”尤金·德布斯说:“很多人的钱被一个人拿在手里。”一般来讲,有钱人爱选第一种说法,可望有钱的人爱选第二种,贫穷的人则选第三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老年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已达全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也就是说,5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发展着,199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62%,预计2000年将达到10.3%,再过40年后将达到31.2%。假如你今年20岁,等你65岁时,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而城市的老龄化将更为提前。因此,如果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老龄化对策尚属未雨绸缪之谈,就城市而论,确已有燃眉之势了。“住”是老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老年人的住房问题,对于解决他…  相似文献   

10.
利益关系形成与社会结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立平 《社会》2008,28(3):7-14
一、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 早在几年前,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说法,叫做"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尽管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利益博弈"这个词,但将其作为一个时代的特征,将一个时代冠之以"利益博弈的时代",是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的.我觉得这对于认识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是一个很必要的判断.现在我们社会中的许多现象,都是与这个背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有位朋友长期从事治安管理工作,听说我研究老年人问题,便与我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每逢夏天上海开放夜公园的时候,便有一些男性老人穿着整齐,手拿一本书或者一份晚报,早早地来到公园的假山后面、树木丛中等僻静的地方坐下,偷看谈情说爱的青年人的亲呢举动(上海人把这种电视里没有的恋爱方式称为“十三频道。”)我的那位朋友不无感慨地说:不知怎么的,在夏天去公园里热衷于看“十三频道”的上海老年人并不见减少。上述所举的现象,与我们在对老年人调查中发现的一些老年人无所事事而整天从一个商厦到另一个商场,从一层铺面到另一展铺…  相似文献   

12.
拉萨慢生活     
《东西南北》2009,(9):73-73
一个朋友曾说:“我在拉萨住了11天,其中有9天都是在八角街度过的。”其实,正宗的说法应该叫八廓街,但不管是远来的游客。还是久居拉萨的人,都习惯叫它八角街,透着一股亲切又舒缓的语感,这也正是八角街带给我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周末无聊,翻阅以前做的卡片,看到一则资料:著名华裔作家韩素音在一次接受记者争访时,就大陆的社会风与问题上锐地指出;“……我们不能光要政府做这做那,而是每个人都要有所行动……那么,我要问:你自己打算怎么做?”这是韩素音在问我们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几年过去了,我们做得怎样?用鲁迅的话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在餐桌前,在车厢里,在会议上,在闲谈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人们对歪风邪气的讨伐。讨完了,优完了,也就与我无关了。有句古语“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提倡人们独善其身,明哲保身,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4.
黎民百姓总盼望过个安宁日子,虽说不能奢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但总不能忍受每每护送夜班妻子的生活。“文革”结束,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经济也逐渐好转,但与此格格不久的是,治安状况总不尽如人意,许多地区至每况愈下之势。据权威的(当代中国的公安工作)一书的描述,进入80年代,“流氓、强奸、盗窃、抢劫等犯罪团伙不断增多,他们称霸一方,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肆意破坏”。包括该书在内的所有正式的说法是,那时国内的“社会治安秩序不稳定、不正常,”该书甚至使用了治安秩序“极为混乱”的字眼。于是,从1983年开…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补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青岛市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深得老百姓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陈光标都是当下这个时代中国富豪群体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孤本。“我已经拿过5年的‘中国慈善奖’和‘中国首善’称号了,我打算再连续拿5个‘中国首善’,然后就退休。”“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语气总是显示出高调与当仁不让的霸气。  相似文献   

17.
钮学兴 《社会福利》2009,(12):12-13
江苏于1986年先于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18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6.5%,高于全国比例4.5个百分点,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各级政府按照“政府责任化主导、社会多样化运作、机构人性化服务、城乡一体化联动”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05级法学的同学们:批改你们的试卷,让我感到忧郁。我对你们有太多的期待,太美好的向往。我期望,通过我的课堂,你们可以明白法学是需要勤奋付出而不单单是哗众取宠的科学;我期望,通过我的诱导,你们可以形成正直而有抱负的职业品格,为中国法治状况、乃至中国社会文明化的进程贡献力量,而不仅仅是为未来个人谋生存、讨福利多增添一些要价的智力筹码;我甚至期望,通过我的“闲杂”的评论,可以让你们了解到独立的眼光与姿态在个人与环境博弈、乃至处世立人方面的可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什么是社会工作者呢?《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界定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它用从事社会工作和专业两个特征来界定社会工作者,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指在国家或民间福利机构设施中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它用工作内容和工作组织的特征来定义社会工作者。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工业化国家中,德国居民中的老年人比例在不断增加。“德国在老年化”,这一说法广泛流行。由于人们对养老金的担忧,这种恐惧的心理更加强烈了。老人们在社会上生活实属不易,他们曾被称为社会的智慧者,并且受到普遍尊敬的时代似乎已成为过去。但是,社会并未忘记他们,人们一直在为他们作一些事情,以使老年人能获得一个具有尊严的、与社会大家庭融为一体的幸福晚年。在欧盟国家中,目前已有6千多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1990年11月,欧共体制订了一个为期三年的行动纲领,决定为老年人进行工作,系统地提出有关退休人员的生活问题,特别是要推进各代人之间的团结与互助,德国联邦家庭与老年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