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非 《社科纵横》2006,21(12):148-149
《周礼》中提到的备荒救灾措施和思想是先秦时期防灾、救灾经验和思想的总结,成为后世备荒救灾的理论依据,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龙国存 《浙江学刊》2012,(4):220-224
1929年浙江的灾情与浙江政府的救灾工作均颇具代表性。1929年浙江灾情严重,为此浙江政府建立了相应救灾组织和规范、开展了防灾活动并采取了一系列灾后救济措施。浙江政府的救灾工作开始从传统迈向近代,但是救灾成效仍然有限,这主要由浙江政府本身的积弊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当前,党中央做出处理“法轮功”问题的重大决策,坚决依法取缔“法轮功”组织,彻底批判“法轮大法”。这对于利国利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局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要旗帜鲜明地与“法轮功”组织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拿起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彻底揭露李洪志的歪理邪说,在全社会形成相信科学、崇尚真理的正气。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核心是宣扬唯心论和有神论。最近他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出的“再论迷信”一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在文中说:“当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思想史上,牛顿拒斥“假说”的立场曾经遭到许多哲学家的非议,被看做是轻视哲学思维、迷信经验归纳的典型。作者一反常论,认为牛顿并非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他所竭力拒斥的只是那种脱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随心所欲杜撰出来的形而上学假说,而不是科学假说。他的目的是要树立科学实验的权威,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5.
胡海波 《学术交流》2006,3(6):25-27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在西方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他在破除两个迷信,揭示两对矛盾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发展的两个基本环节—猜想与反驳,构建了科学进化的逻辑形态,形成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在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中,始终贯穿着科学的创造精神与科学的批判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地发扬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6.
林希元,字茂贞,明代人,曾任大理评事。他虽非主管救灾工作的官员,但却对救灾工作颇有研究,他将自己的救灾思想加以总结写成《荒政丛言》一书,上奏给皇帝。在书中,他指出:救灾工作有二难:一是得人难,即确定救济对象难;二是审户难,即审查户籍难。有三便,即:对特贫户紧急发放救济粮;对一般贫困户发放救灾款;对生活稍困难户予以无息或低息货款。有六急:即饿得垂死的贫民急供饮食;得病的贫民紧急给予医疗;大病初愈的贫民及时供应粮食;已经死亡的贫民要尽快安葬;被遗弃的儿童要及时收养;在押的轻重囚犯要加宽畜体恤。有三权:即暂借官钱用于粜  相似文献   

7.
李响  纪彭 《东西南北》2014,(17):68-70
500年前,海瑞出生于海南琼山,他一生都如一座孤傲的岛屿,漂泊于无尽汪洋,与“主流”官场相隔填不平的海峡。同为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清官,相比于包公的高度脸谱化,海瑞的形象模糊而复杂。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把海瑞评价为“古怪的官僚模范”:“熟读诗书的文人治理农民,他们不可能改进这个司法制度,更谈不上保障人权。海瑞的一生经历,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其结果是,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  相似文献   

8.
评海瑞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是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地主阶级“清官”、政治改革家。 四百年来,人们对海瑞的评论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从海瑞生前开始的。一部分地主阶级成员为保持本阶级的长治久安,称赞海瑞是“刚标高碣,挽我叔季”(1)的清正官吏,又说他是“当代伟人,万代瞻仰”(2)的人物。另一部分地主阶级成员为保持既得利益,掩饰贪污不法行径,攻击海瑞是“大奸极诈,欺世盗名,诬圣自贤,损君辱国”(3)的逆臣,还说他是“偏执”、“风颠”、“煞癞”、“管闲事”(4)的狂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为维持起码的生活条…  相似文献   

9.
吴思 《东西南北》2010,(4):26-27
贪官得到的是金钱,但失去的是群众的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在浙江省淳安县当县长。他本着儒家教条主义的精神,一丝不苟地照章办事,把招待上级领导和同僚过客的费用压回到合乎文件规定的水平上。海瑞上任前,淳安每年向老百姓征收12950两银子,  相似文献   

10.
李景凤 《社科纵横》2009,24(10):129-130
王符身居乡野却潜心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经济思想体系。他的经济思想具有浓厚的民本意识和务实精神,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两汉时期一项重要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对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党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反对迷信愚昧、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气氛。”江总书记这一重要批示和一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为我们进…  相似文献   

12.
别迷信学校     
迷信,《辞海》解释为“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鬼神等的一抑思想。指盲目信仰或崇拜。”迷信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学校(作用)的盲目信仰或崇拜。显然,迷信学校的行为虽然与历史上的教育万能主义有密切关系,但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说后者把“教育”(Education)放置于信仰领域,是坚持“信仰的权威”的话,那么前者则把学校(SChool)放置于信仰领域。是一种对“权威的信仰”。迷信学校现象,反映了学校导社会互动中中一种畸形的关系形态,它的产生往往与对学校缺乏理性认识密切关联。尽人皆知,教育不能万能,学校同…  相似文献   

13.
吕坤是晚明政坛、学界颇有个性、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在传统民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吕坤关注社会问题,时刻以民生为念,他在备荒救灾、救助弱势群体、优抚军士等社会保障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设想,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践。其社会保障思想的丰富全面、先进合理乃至影响,均有超越前人之处,在社会保障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谈传统的重民思想与当代科学的领导观邓宁军,郗永利中国传统的重民思想与当代科学的领导观尽管都非常重视民众,但出发点和归宿却截然不同,但作为一种领导方法、领导艺术,重民思想与当代科学领导方法具有相通之处。(一)领导,指的是社会组织中权力主体(领导者)与权...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作为“五四”时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介绍了周作人所受的传统文学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接受西方美学,构成以蔼理斯学说为主的美学体系,形成自由表现自我、追求和谐自然、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调和统一的美学特征。但是,在周作人美学思想中又有一对基本矛盾,即“审美的功利性”与“审美的超功利”,他一生思想多变,其美学思想却一直在这对矛盾中徘徊。周作人的这一矛盾也具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术著作和文章,在谈到汉代的思想时,往往认为王充是批判董仲舒的。例如有的同志说:王充“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进行了集中的、猛烈的、深刻的批判。”“王充把董仲舒的反动思想以及谶讳迷信,都看作是虚妄之言,加以无情的挞伐。”王充“驳斥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谬说”,但是,从《论衡》一书中,我们却看不出王充对董仲舒有过什么批判,更看不到对董仲舒进行过无情的挞伐。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经过党和政府大力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打击反动道会门的破坏活动,人民群众中的迷信观念,比之解放以前是大大地减少了。但近几年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迷信活动又有发展,带来许多社会治安问题,对四化建设极为不利,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破除迷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弄清在当前情况下迷信活动为什么会发展,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是完全必要的。为此,我们到上海近郊的川沙县作了一些调查。一在地处上海近郊的川沙县,有20多个社、镇中盛行着迷信活动。这里所说的迷信活  相似文献   

18.
受特殊的地理板块、气候因素的影响,台湾地区的各种自然灾害诸如台风、洪水、泥石流、冰雪、地震等频频发生。台湾地区在防灾救灾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其发展历程和制度化经验值得探讨和借鉴。一、台湾的防救灾体制台湾地区设立防救灾的常设机  相似文献   

19.
杨子飞 《社会》2011,31(6):206-223
在施特劳斯的思想世界中,韦伯的处境是悲剧性的:他命定了要信仰科学,可是由于受到历史主义的深刻影响,内心深处又不得不对科学的价值怀有极度的不安。施特劳斯一方面通过一个下降的思想历程揭示出韦伯困境的深层根源:韦伯坚持价值中立是因为终极价值之间的冲突无法借助理性来解决,而后者又是因为科学无法在面临启示的挑战之下证明自身的价值,这是因为他对科学及其处境的理解是不完善的。另一方面,施特劳斯又通过一个上升的思想历程去超越韦伯所陷入的深渊:前哲学的自然世界是哲学与启示的共同起点,通过政治哲学(必然要求价值判断)迈向一种探询式怀疑主义的哲学,它始终满足于表述而非解决存在之谜,这就使得启示成为可能和必要。哲学的价值在这种永恒冲突中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利用:莱布尼兹和中国有机论哲学王志伟一李约瑟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中对中国和西欧在科学思想史上的联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支持这一兴趣的思想基础是他认定中国哲学思想对欧洲科学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