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波  李晓 《社会》1995,(11)
近几年来,在我国部分城乡悄然刮起一股丧葬奢靡之风。有的耗资万金,占地逾亩,修豪华墓;有的大宴宾客,延请戏班,出千人殡;有的扎纸楼,做道场,搞封建迷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笔者把这一类行为统称之为“愚昧型丧葬行为”,并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类行为作一理性的审视。愚昧型丧葬行为的成因传统封建迷信思想是愚昧型丧葬行为的文化基础。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传统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传统丧葬文化属于糟粕的范畴。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2.
自1956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倡导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后,从此一个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千年丧葬封建迷信的殡葬改革在全国展开。由遗体土葬改变为实行火葬是人类丧葬习俗的一大  相似文献   

3.
李燕喜 《社会福利》2006,(10):19-20
湖南省常德市自2004年5月18日正式推行殡葬改革以来,初步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民政主管、各个部门配合”的运转机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两年多来,殡葬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但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是火化事低;二是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增无减;三是乱埋乱葬、丧葬用品市场混乱。既给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又损害了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形象。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把殡改工作推上新台阶?作者对常德市殡葬执法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措施来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4.
殡葬事业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它适应时代需求、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文明办丧事服务。殡葬改革,就是推行火葬,改革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下面,笔者对殡葬改革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以来,至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佛教思想必然影响到当时人们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丧葬习俗也不例外。本文从佛教思想影响下的生死观入手,对汉唐以来佛教因素影响下的民间丧葬习俗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中国民间丧葬习俗中出现众多的佛教因素,绝非偶然,它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黄小林 《社会福利》2006,(11):33-35
思考之一:现行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存在缺陷,殡葬执法主体不统一,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殡葬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指政府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对人们的殡葬活动进行指导、监督、规范。《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殡葬管理工作。即搞好殡葬管理,规范人们的丧葬行为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在具体实施殡葬管理的过程中,民政部门明显感觉履行职责的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城市殡葬“三乱”(乱埋乱葬,乱搭设灵堂、乱经营丧葬用品)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对此,社会上不满的情绪很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期间,是祭祀活动高峰期,也是封建迷信活动多发期,为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祭祀环境,安徽省淮北市民政部门大力宣传、倡导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市民政局利用广播播放文明祭祀须知,组织5辆宣传车,印制“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文明新风;尊老敬老,厚养薄葬;殡葬改革,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标语,印发5000份宣传册、宣传单等,大力宣传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用文明节俭的方式祭祀故人。  相似文献   

8.
丧葬礼俗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源远流长,内涵丰富。1991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吉军和贺云翱合著的《中国丧葬礼俗》一书,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丧葬礼俗的学术专著。它系统地阐述了历代丧葬观念的演变、严密而繁琐的丧葬礼仪、形式多样的葬式葬法、精心选择的墓地,以及死者眷属的丧服制度、居丧生活等,揭示了蕴含于丧葬礼俗之中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观和等级观念。全书约35万字,另附插图70余幅,共分七章。  相似文献   

9.
导言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生育率最终降至低于其人口的更替水平。人们认为,迁移为避免人口长期下降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式。然而,大规模的迁入性移民不仅影响到当地出生人口的经济、社会状况,也产生和强化了他们对新伙伴的宗教、风俗、文化的抵制。在许多国家,大规模迁移被认为是消极的。没有人对这点感到惊奇:移民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人人有生有死。丧葬,作为人生旅途的终点,它和当时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以及人们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丧葬行为不断膻变、发展,留下了漫长而曲折的足迹。当前人们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十分重视,对社会k占有重要地位的丧葬产生很大的兴趣,想对它了解、认识、研究、总结,是十分自然的事。然而对中国丧葬的认识和研究,远没有相类的社会文化现象(如婚姻家庭)那样红火。近些年来,出版了几部有关中国丧葬的著作,令人欣喜,然而系统、全面地阐述中国丧葬史的著作仍是寥…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吉安地区殡葬改革工作起步早 ,发展慢 ,自70年代初吉安市、永新县兴建火化场 ,至今20多年没有增建一个 ,且两个火化场的殡葬设施陈旧老化 ,全区尸体火化率平均每年仅提高0.2个百分点。丧葬中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现象得不到有效制止 ,占用耕地和在国道两旁葬坟现象非常严重。针对这一状况 ,吉安地区把殡葬改革工作作为今年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4月初 ,全区广泛开展了殡葬管理法规的宣传 ,使殡葬法规家喻户晓。组织全区的县市长、民政局长 ,到广东、安徽等地学习考察殡葬改革经验。制定殡葬工作发展规划 ,从今年起每年安排2…  相似文献   

12.
《社会》1990,(6)
反对封建迷信要注意两个区别黄渭梁(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 封建迷信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愚昧落后的文化形态,它同我同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自然应该被列入反对和清除的行列。但是,它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文化渗  相似文献   

13.
史金波 《浙江学刊》2000,(2):159-160
古往今来,人人有生有死。丧葬,作为人生旅途的终点,它和当时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以及人们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丧葬行为不断嬗变、发展,留下了漫长而曲折的足迹。当前人们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十分重视,对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丧葬产生很大的兴趣,想对它了...  相似文献   

14.
浪费是犯罪。的确如此!但是有许许多多的“浪费”,人们并不认为是犯罪。相反,作为文化现象的“浪费”是人们所必须的,生活中一刻也不能没有的。好吧,我们先到马路上走一圈,看看是不是这样。“姑娘们比以前漂亮多了”。你看蝙蝠衫、滑雪衣、做工考究的发型、嘴唇上还涂着口红……仔细想一想,从人的最自然的本性出发,穿衣是为了暖和,只要暖和就  相似文献   

15.
刘永连 《唐都学刊》2002,18(1):74-76
突厥在自其兴起后的数百年中 ,与中原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长期的相互影响使突厥民族从中原地区吸收了大量先进的汉族文化。在此背景下 ,突厥丧葬风俗的汉化现象成为突厥文化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较东西突厥可以看到突厥丧葬风俗在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逐步演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每年增长一千八百万。现在每年增长七千七百万。一些人口学家认为,下世纪初人类每年将要增长一亿五千万。而在旧石器时代,世界人口增加一倍需要三万年。到公元初人类增加一倍已经只需要一千年。到十九世纪中叶只需要一百五十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积极地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事业的管理,已成为我国整个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通过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气,大力改革土葬,推行火葬,大兴文明之风,告别封建迷信的丧葬陋俗,全国的殡葬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殡葬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节约土地,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改造社会,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虽然,近几年殡葬工作成效显著,但社会对殡葬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认为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一个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每一因素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晚秀 《社会》1996,(12)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清趣的丰富,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一股收藏热。在素称“居全国收藏之半”的上海有私人博物馆、收臧室上百家之多,例如钟表博物馆、筷匙博物馆、茶壶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等等。近年来,在这个领域出现一朵奇葩,这就是性文化博物馆。这是一座有个小花园的两层楼房,上下共有七间房,许多玻璃柜里放满了中国古代性文物和有关婚姻与性的民俗用品,令人目不暇接。记者在参观以后,访问了这个博物馆的主人──我国著名性学家刘达临教授。记者:刘教授,今天真是大开眼界,许多东西是见所未见,甚至于闻所未闻的…  相似文献   

20.
曾笑珊 《探求》2000,(Z1):78
一、广州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广州的农村正在经历城市化进程。当前,其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社会治安环境问题严峻;封建迷信的东西死灰复燃;“二世祖”现象越来越普遍;村民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