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8月30日,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白云村召开村民大会,由本村村民投票罢免了不称职原村委会主任,并依法补选了新的村委会主任。这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乐山币第一起由村民依法罢免和补选村委会主任的事件。白云村是位于沙湾城区以南,大渡河西岸的一个大山顶上的小村庄。全村有500多人口,其中有选举权的村民338人。1998年12月30日由村党支部提名,采用流动票箱选举方法,将村民张德林选为白云村主任。1999年8月23日,一个由白云村133名村民联名要求罢免村委会主任张德林的报告送到了牛石镇人民政府。这…  相似文献   

2.
在玉溪、陆良等市县开展的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的试点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上民工、经济上上:开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结果_他们的试点工作既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又给予\们多万面的合示_改革动因首先,这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村公所(办事处)的管理体制以及由上级委派村公所(办事处)干部的做法,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能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急剧变革的背景下,农民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农民仍然更多地是依据执政业绩来决定是否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民对党在农村执政业绩的回顾性评价具有中央与基层、总体与具体、多数与少数相区别的特性,农民关注的领域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大多数农民对党在农村的执政业绩总体满意度较高,这表明党在农村执政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基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提升农民对党政治认同的重要因子.为进一步增强党在农村的政治权威,党中央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化水平,改革农村治理方式,切实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家庭收入、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土地征用等问题,形成乡镇政府、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农村社会组织、农民共同参与管理的民主合作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的民主、农民的民主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农村、农民的民主,也就根本谈不上国家的高度民主。因此,本文仅就如何推进农村基层即村一级的民主政治建设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众所周知,在我国农村依照《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普遍建立起来的村委会是农民冲破传统的管理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产物。广大农民通过村委会这一组织形式实行自治,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1988年试行以来,村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令世人瞩目。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实行村民自治是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村民自治意识的问题。当村民自治意识尚未形成,或初步形成但还不成熟,村民自治的发展就比较困难;反之,村民自治的迅速发展则是有可能的。研究有关村民自治意识问题,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对村民自治意识检测指标的部分内容做一点初步分析。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检测村民自治意识的指标主要是:认同归属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助人服务意识、自我教育意识、依法办事意识。  相似文献   

6.
村务公开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一民主形式在农村普遍受到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村民委员会的村小组对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农民对此意见很大,反应强烈。我认为当前村务公开要落实“四权”:一是定期知情权。农村大多数村组实行村务不定期公开,随  相似文献   

7.
中国村民自治的第三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友兴 《社会》2001,(12):4-7
温州素有经商传统 ,现又以私营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裕而闻名于天下。孰不知温州农民在乡村民主建设方面也不赖。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刚颁布不到10天的时间 ,温州瑞安市的白莲村就开始按照《组织法》中有关罢免的条款 ,启动了罢免村委会主任的程序 ,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罢”。2001年7月22日温州市鹿城区水心村农民冲破重重阻力历经一年之久 ,终于成功地启动并罢免了不信任的村委会干部。笔者以为 ,水心罢免个案并不是孤立的、单个的事例 ,而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趋势 ,这种趋势就是…  相似文献   

8.
潘允康  王光荣 《社会》2001,(8):24-26
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社会主体 ,因此人的社会主体地位的形成与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开始了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 ,不仅实现了强国富民 ,而且使生动活泼的民主生活在社会基层逐步形成。从城市居民委员会自治及农村村民委员会自治中可以看到了社会民主建设和民主生活的曙光。一、从居民委员会自治看城市基层组织的民主生活状况与进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 ,我国就颁布了有关居民委员会自治的条例。近两年以来 ,由国家民政部、司法部牵头…  相似文献   

9.
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是我国亿万农民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三大创造。如果说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为中国农村开辟一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道路,那么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就为中国农村开辟一条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搞好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的诞生,是1980年2月,在广西自治区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当时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  相似文献   

10.
走调的村委会选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广大农民依据这部法律,选举自己的“当家人”,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为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写下了浓彩的一笔。在此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于98年11月4日通过了修改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该说,广大农民正依据这部法律,依法选举出自己的“当家人”,民主选举“村官”,成了中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由于法制意识淡薄等原因,村委会选举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走“调”的选举是──“贿赂式”选举这种选举,被选举人以金钱为钓…  相似文献   

11.
张勇 《社会》2004,(6):26-29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农民自发地组织了村民委员会这样一种顺 应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以实施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而村委会建立的基础就是有全体村民参与的基层组织选举。妇女作为农村社会的“半边天”,同样需要充分尊重和行使选举权利,并履行选举义务。同时,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情况也是衡量我国妇女地位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因此,如实了解农村妇女在新时期村民自治中的参与情况及其制约因素,以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措施,将会有利于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素质,促进妇女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从而进一步地推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将于2001年冬至2002年春展开。换届选举中,民政部门对几个重要问题的正确把握,对于换届选举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关于搞好同组织部门的配合问题 村委会是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下的自治,离开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就没有保障,农村也难以实现真正的民主。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是“四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其余民主的前提和基础,直接选举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3.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委会组织法》)。这是一部切实保障九亿农民当家作主的法律,是指引全国九十多万个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治、办好本居住地区各项事务的法律,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法律。笔者认为,《村委会组织法》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四项基本原则,即直接民主的原则、由民作主的原则、村务公开的原则和党的领导的原则_直接民主的原则/士J月天H户口夕四七上、明确规定,村民事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村村民直接选举产么生白益华这种由村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的方方面面。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对于塑造新型农民,构建和谐的农村秩序意义重大。为此,应当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法制体系建设等几方面培育农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红军 《阅江学刊》2011,3(1):42-47
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推进以及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广大农民的民主、平等、维权意识与日俱增,现行立法中有关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规定已表现出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践操作中也凸现不少问题。因此,必须立足实际,通过有效解决农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方式、选民资格的界定、村委会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才能搞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工作,夯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基层的直接选举,是指农村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而不象乡级以上各级政府首长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村民委员会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又兼有一定的政府行政功能。i993年,中国大陆农村共有村民委员会1008082个,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有4281748人。1988年,中国大陆的村委会开始依法进行直接选举。对村的领导人实行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制度,在中国大陆农村的政治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是自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改革进程所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朱宇博士的《中国乡域治理结构:回顾与前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用宏观的乡域治理视角,统摄有关农村的诸多问题,提纲挈领,有为建设新农村谋策的气势。作者在回顾中展开前瞻,具有从事研究者敏锐的问题意识。众所周知,近代以来,我国是从农业国的基点上起步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因此,整个20世纪中国的剧烈变革始终凸现的都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过于将视点局限于村治、村务管理及对直接民主的热衷,忽略了当下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的一面:国家希望通过村民自治的实施来解决农村治理中的各种问题。可以说,朱宇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增强防患意识,培植应变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当前要注意教育农民增强以下五种意识:一是防灾意识。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农业的收成主要取决于年景的好坏。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农村实行的是统一经营,即使遭受自然灾害也是“千斤担子众人挑”。实行大包干以后,以农户为单位,实行独立核算,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相对减弱,因此要教育群众增强防灾意识,加大对防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建构了一个大众民主型乡村治理模式——村民自治。这一理想的制度建构是以当初农村社会成员尚未分化的均质性社会为基础的。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成员逐渐分化,农村社会中出现了多元分层和分派现象。农村社会成员分化导致乡村治理环境的重大改变,成为嵌入乡村治理的新变量,进而对乡村治理结构产生深刻影响。遭遇社会成员分层、分派的乡村治理,在实际运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多元精英治理结构,从而实现了乡村政治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民主决策反映了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固有内涵,是切实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民主决策权、落实基层民主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民主决策实践中出现了多数人暴政、少数人专权和外部干预等异化现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多数决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形成法人集体意志和集体行动、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志的决策模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民主决策异化进行匡正,应当建构独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并完善其治理体系,建构起符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决策权属性的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民主决策的技术规则和审查机制,确认和保障少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并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